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千山万岭的湘西比作一片绿叶,那么沅水和它的众多支流正是遍布这片美丽叶子的脉络。多少村寨傍水而居,恰似清晨叶上露珠密布,颗颗明纯晶莹,令人爱怜——其中王村、里耶、茶峒和浦市名头最大,并称湘西“四大名镇”。
有部著名的老电影就是在王村拍的,叫《芙蓉镇》。
里耶出土了三万多枚秦朝简牍。
茶峒呢,大作家沈从文为它写下名扬天下的小说:《边城》。
浦市西靠武陵大山,东临沅水河湾,自古就是水陆码头,商贾云集,舟马繁忙,号称“小南京”,特产有桐油、莲藕、柑橘、青蒿、白蜡、蓝靛……最出名的乃是菊花石。
菊花石出自浦市周边高岭荒溪,灰的灰头土脸,黑的黑不溜秋,里面却开着一朵朵洁白的菊花,花蕊是坚硬的燧石,花瓣是晶莹的方解石。那些花瓣越里层越短,越小,越卷曲,越外层越长,越大,越舒张,十分逼真,叫人不禁想采下一朵,嗅一嗅香。
一方水土一方人,此地既出菊花石,自然就出石雕师。
石雕师这一行有个说法,手艺易学,眼光难得。
手艺嘛,无非使锤弄凿,哪怕你天资平平,只要有恒心,迟早总能学会,得碗饭吃。
眼光就不好说了。石雕师眼光有三种,傻眼,老眼,天眼。菊花露在石头表层,傻子也看得到,这叫傻眼;埋在浅层,从外面看只是不起眼的小石棱,有经验的才知道底下有花,这叫老眼;若是藏在石头深处,外面无迹可寻,只有天眼才能透视。眼光难得,说的是天眼。
整个浦市,靠得住的老眼有三双,麻师傅、吴师傅和向师傅。天眼百年难遇,唯一只有石天青,镇上数他资格最老,技艺也最精湛。大家得到好石头,总要借这双天眼瞧上一瞧。若是他说:“这块石头,用一点心。”意思是里面藏着花,要一点一点往深处掏,别糟蹋了。若是他说:“这块石头,绣花枕头。”那你放心下手吧,花全在表面,内里不必顾忌。
石天青的石雕店,搁着一块大石头——当然是菊花石,来历非常奇特,要从石天青和他老伴小时候说起。
石天青从小就爱雕菊花石,还穿开裆裤呢,整天拿着小锤小凿骑在门槛上敲敲凿凿。他老伴从小爱在头上戴一朵野菊花,绰号“一朵菊”。那天一朵菊从石家门前走过,正在雕菊花石的石天青说:“你长大了嫁给我,你爱菊花,我也爱菊花。”一朵菊说:“你想娶我,除非石头里面开金菊。”石天青这才想到,一朵菊爱戴的是金菊,可是菊花石里从古以来只有白菊。但是石天青嘴上不肯服输,“总有一天,我会在石头里面找到一朵金菊,送给你。”
童言稚语,谁会往心里去呢,石天青和一朵菊未曾想到,他俩长大了,还真的成了夫妻。
嫁了人,戴花嫌招摇,山上野菊花一开,一朵菊就将一只小巧的胆形瓶装上清水,放在观音大士座前,天天把新采的金菊插在里面,不多不少,就养一朵,既供观音,也供那颗爱菊的心。菊花人面,香烟袅袅,此情此景往往把石天青看得发痴。这时候一朵菊就说:“你以前许过我一朵石菊花,金色的。”石天青只能嘿嘿一笑,说:“要想石头开金菊,除非菩萨显灵。”
秋复一秋,山上的野菊花总是那么绚烂,那么芬芳,镇上的一朵菊却逐渐衰老,终于像一朵真正的菊花一样枯萎了。
墓地由石天青亲自选定。
那是一处山坡,逝者生前常去采菊。
谁也没有想到,挖墓坑的时候,竟然挖出好大一块菊花石,动用两台吊车才弄下山。
镇上的同行都来看石。傻眼数一数,露在外面是九朵;老眼数一数,埋在石棱十八朵,已属难得。石天青围绕巨石相了又相,默默点数,嘴唇紧紧抿着。
看这样子,大家明白,石头里面藏花不少。
麻师傅问道:“石老哥,你看到多少花?”
石天青绷着脸,“大事没有办完,不说这些。”
七天之后,丧事完毕,麻师傅、吴师傅和向师傅把石天青请到茶馆,聊些闲话消忧解愁,少不了要谈论那块巨石。
石天青说:“这块大石头,傻眼的花,九朵,老眼的花,十八朵,天眼的花,七十二朵,合计九十九朵。”
“九十九朵!”麻、吴、向三人齐声惊呼。
菊花石雕虽然不是数花定价,还要看花形,看雕工,看石雕师的名头,但是花越多,石材越大,价格必定越高。
麻师傅摸一下额头说:“一块石头九十九朵花,闻所未闻,光石材就是天价。石老哥什么时候动工?让我们开开眼界!”
石天青端着胳膊粗的竹烟筒,咕噜一口,不慌不忙回答:“遇到合适的买家再说,这样的大家伙,不遇到大买家脱不了手。”
转眼六年过去,来看巨石的不少,敢问价的不多。
曾经有个温州人财大气粗,叫石天青开价,石天青说:“这个价不好开,要看你雕什么。”
温州人说:“你把石头卖给我,管我雕什么。卖鸡蛋的,还管人家买去煎荷包蛋,还是打蛋花汤?”
石天青说:“问题是这块石头必须在我这里雕。”
“工钱!我没有想到工钱!”温州人一拍脑门,慷慨地说,“原石我拉走,工钱随你开,就当你已经雕好了。”
石天青直摇头,“说过了,必须在我这里雕。”
温州人不理解,“你不是自讨苦吃嘛。实话跟你说,我造船的,你实在要自己雕,就替我雕一艘船。”
石天青打个拱手,说:“抱歉,这块石头不是用来雕船的。”
又有一个韩国人叫石天青开价。
石天青问:“你想雕个什么?”
韩国人说:“你觉得雕什么合适就雕什么,我是外行。”
石天青说:“对不起,你跟这块石头缘分不够。”
还有一个印度人慕名而来,石天青照例问他想雕什么,印度人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地说:“请你雕一尊卧佛。”
石天青还礼,“佛在心里,不必用石头雕。”
……
消息传得很慢,就像蒲公英慢慢地飞,但它们飞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长出新蒲公英,继续飞。 又过了六年,天底下凡是跟菊花石打交道的都知道湘西有个浦市,出产菊花石;都知道浦市有个老头留着一块好石头,里里外外九十九朵花;都知道这个老头脾气古怪,不猜中他的心事,你出价再高也枉然。
那个春天下着微雨,店中湿气氤氲,石天青抱着竹烟筒,守着巨石出神。
石天青常常这样与巨石默然相守,一守就是老半天。后院工棚里,三个徒弟锤凿叮当,他仅凭声音就能听出哪个在做什么,是去皮呢,还是掏花,是小心翼翼清理那些玲珑易脆的花瓣,还是在没有花的部位随兴雕凿人物动物楼阁舟车。但是他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徒弟们只想早日出师,学艺自会下力,偶尔偷懒顽皮,也是人之常情。多少年来,老徒弟一个接一个出师,新徒弟一个接一个进门,出一个就进一个,进一个就出一个,身边永远是三个,年岁永远是二十左右。自从一朵菊去世,石天青恍惚觉得,徒弟从来就没有换过,换的只是姓名,时间在他们身上蝴蝶似的蹁跹不去,却一年一年将自己抛弃。尤其是最近两年,余日无多的忧虑悄悄填满石天青的心,他变得不爱出门,不爱说话,遇到什么事尽量让徒弟出面。
那块巨石呢,一年一年过去,似乎越来越大,越来越沉,越来越充满某种神秘能量,散发无形暗光,弥漫整个大堂。以致陌生人一进痴石斋,就着魔似的打量它,观察它,抚摸它,离开很久仍然时时惦记它,说起它。
闲置这么多年,再金贵的石头也该出手了,再耽搁下去,恐怕这双瘦得像鸟爪的手无力摆弄锤凿。石天青多想和徒弟们一起将九十九朵菊花从石头里尽心尽意迎请出来,多想亲眼看到九十九朵菊花齐齐绽放——虽然他拥有一双天眼,但是用天眼看到和用肉眼看到是两码事,一个人看到和许多人看到又是两码事。让世人见到自己发现的美,分享自己创造的美,这是石雕师的本能。怎奈慕名来访者成百上千,没有一个配做巨石之主。
打从第一眼见到巨石,石天青就知道它的归宿,深信大地之母就是为了这个神圣归宿才将它孕育亿万年。然而石天青的心扉像石门一样紧闭,从不透露半点消息。石天青在等待,等待一个人说出他心中所想,那么,那个人就是这块巨石的真命天子。只有遇到真命天子,巨石才能展现极致的高贵与庄严,令世人震惊、赞叹,令污垢的目光因触视绝伦的芳容获得净化。只有遇到真命天子,巨石才能去往注定的归宿,他石天青也才能无牵无挂与之告别。但是,那个人会来吗?世界如此之大,那个人在哪里?会有那么一个人吗?年复一年等待,只怕是一场空。
石天青用力吸一口烟,任其在胸中盘旋,要借那一股子辣劲来冲散胸中墨团般的郁结,突然猛烈咳嗽起来。
竹烟筒还是那只用了大半辈子的云南竹烟筒,烟草还是那种抽了大半辈子的本地晒红烟,人却比不得从前了,七旬一过,一年不如一年。
徒弟们都丢下工具,来到大堂。
大徒弟说:“师傅,怎么啦?”
石天青调整一下呼吸,恹恹地说:“老啦……老啦……”
二徒弟说:“早劝你把烟戒了。”
石天青说:“戒了我还活不长呢。”
三徒弟瞅瞅巨石,又瞅瞅师傅,欲言又止。
等到两个师兄走了,三徒弟悄声说:“大石头压在师傅心上,不舒坦呢。”
石天青没有应声。
三个徒弟里面,老三最懂体贴老人,石天青有时候喜欢跟他说说话。
三徒弟见师傅面色和缓,试探地说:“广东人留给我一张名片,说你任何时候想出手,给他一个电话。”
“广东人?”
“那个搞房地产的大老板……”
“……”
“去年那个,带着两个保镖来的,想要一张菊花石大茶桌,摆功夫茶……”
“住口!”石天青呵斥一声,见三徒弟畏畏缩缩,便皱着眉说:“宝剑赠烈士,红粉送佳人,懂吗?这块石头从你师母墓坑里起出来的,乱卖对不起你师母。”
三徒弟不敢顶撞,低头缩肩,干活去了。
石天青把目光投向巨石,朝它深处久久凝视。那些隐藏在坚硬躯体之中的花朵,开天辟地以来,从未蒙受人类目光的触摸,这才叫养在深闺人未识!也许,我老头儿没有那个命,看不到它们出世了吧。
石天青又咳起来,感觉肺叶废石似的裂成碎片,难以聚拢。
转眼到了秋天,麻师傅、吴师傅、向师傅和石天青在茶馆聚会,有意无意,又聊起巨石。
吴师傅对石天青说:“老大哥,没有你这么卖石头的,换了我,哪个钱多我就卖给哪个,管他买去做什么。”
“嗳!”向师傅冲吴师傅鼓一下眼睛,“我们拿石头当石头卖,人家拿石头当女儿卖——老石,我没说错吧?”
石天青挺直脖子回答:“女儿不是卖的,是嫁的,不嫁个好人家,哪里放心。”
麻师傅饮一口茶,嘟囔着说:“这话不是我说的……这块石头里面根本就没有七十二朵花——这么多花,哪里可能?——石老哥怕露了馅,所以才留着不卖,也不雕。”
石天青脸皮顿时变青。
“这是什么话?你肚子里有几条蛔虫,老大哥一双天眼,看得清清楚楚!”向师傅笑着损了麻师傅几句,向石天青凑近身子说:“你莫生他的气,这种货色,好比边角料,扔一边去。这块石头当年挖墓坑挖出来的,你守着它就像守着一朵菊,心里有个安慰吧。”
吴师傅点着头说:“老大哥重情义。”
石天青正要开口,三徒弟匆匆走进茶馆,说:“师傅,你在这里!店里来了贵客,县文化局的张局长也来了!”
“我回去。”石天青把自己那杯茶盖上,站起身。
麻师傅等人也站起来,“都去看看。”“去看看。”“张局长难得来。”
出了门,石天青问三徒弟:“哪里来的贵客,要张局长陪?”
三徒弟说:“澳门来的。镇长也来了。”
五人来到石天青店里,澳门人、张局长和镇长正围着巨石在谈论,此外还有几个随从。
澳门人六十多岁,鹤目长鼻,皮肤白皙,一身唐装青底金花,仙风道骨。石天青与他目光一对,暗自讶异:那双眼睛竟像少年一样又大又俊,眸子乌黑清亮,仿佛长年餐霞饮露,未染半点尘俗之气。 镇长为石天青介绍说:“张局长你见过的,这位贵客姓陶,澳门陶氏宗亲会会长。”
张局长对石天青说:“这么回事,陶先生想要一块上好的菊花石,我直接带他来找你了。”
陶先生说:“那年澳门回归,收到内地各省好多礼品,湖南送了一个菊花石雕的龙球,听说出自泸溪,我就过来了。”
石天青含糊地嗯嗯两声,低头给竹烟筒装烟,点火。
麻师傅说:“那块石头出自高山坪,往西走有七八里路。”
张局长说:“龙球我亲自送到省城去的,那个球材料好,手工也好,球中套球,转动自如,还要刻那么复杂的蟠龙图案,难度实在不小。”
镇长对陶先生说:“外人不知道啦,龙球的作者,国内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曾经专程来浦市向石师傅求教。”
石天青赶紧摆手,“求教谈不上,大家是同行,互相切磋。”
向师傅说:“老大哥,谁敢跟你切磋?那块石头里面有花,人家拿不准有几朵,借你一双天眼相一相。”
石天青说:“什么天眼啦,瞎蒙的!”
“石师傅不必过谦,大家都说,石师傅的天眼从来没有出过差错。”陶先生指着大石头说,“镇长刚才说了,这块石头,一共有菊花九十九朵,九九归一,正合我意。我知道的,前面的人来问价,你从来不开价,那么我斗胆报个价吧,一朵花一万美元,总共九十九万美元,你看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都望着石天青。
麻师傅感叹说:“美元值钱,一美元兑人民币六块多。”
“价钱先不谈。”石天青咕噜咕噜抽一口烟,若无其事地问陶先生:“这么大一块石头,你想雕个什么图案,做什么用?”
陶先生原以为自己开个天价,对方会欣然接受,没想到碰上软钉子。他向石天青微微欠一下身,解释说:“我们澳门这一支陶氏,先祖乃是江西九江陶渊明公。去年三月,我们在黑沙湾边上买了一块地修建陶氏宗祠,今年年底峻工,落成之日想要安放一宗镇祠之宝。宗亲会协商几次,认为菊花石雕最为合适——陶祖爱菊,哪个华人不知道?”
“啊呀!”镇长大叫一声,摇一下石天青的胳膊说,“你这块石头一搁就是十几年,现在看来,就是在等陶先生呢。把它放在陶氏宗祠,世代相传,受人景仰,再好不过!”
“是啊!”
“这么好的石头,这么多年没有卖出去,天意!”
“再好不过了!”
众人纷纷附和。
石天青把竹烟筒举到嘴边,又放下,“陶先生,宗亲会讨论过没有,菊花石雕取个什么题目?”
陶先生扫视众人,朗声说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陶祖名句。从这句诗中取‘采菊’二字,如何?这是我提出来的。”
“不错,不错——”石天青像是问人,又似自言自语,“不知当年五柳先生采菊,是早上呢,还是黄昏?”
张局长说:“肯定是黄昏,五柳先生写得明明白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夕阳西下,飞鸟还巢的时候。”
镇长连声称赞:“张局长高见,高见!”
陶先生却说:“倘若赏花之时,信手采菊,什么时间都可以。陶祖采菊,恐怕是要酿菊花酒,早上八九点钟去采才是最好,这时候太阳已经出来,露水还没有干,菊花含水量多,花瓣坚挺,怒放,药用价值高。而且八九点钟的时候,山上晨雾缭绕,草木欣欣向荣,叫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若是黄昏,天光晦暗,山鸟还巢,人见了,心里产生的自然是倦意、归意。所以说,‘采菊东篱下’是早上,‘山气日夕佳’是傍晚,一早一晚,两相映衬,浑然天成。”
“这才叫高见!”张局长左顾右盼,“陶诗到底是陶氏后人解得透彻,解得贴切。我工作太忙,读书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各位稍候,”石天青把竹烟筒交给身边的三徒弟,对客人们说,“我取一样东西。”
大家看着石天青进入内室,都很纳闷。
麻师傅说:“若是这笔生意谈得拢,我们能够亲眼见到九十九朵菊花,也是三生有幸。”
“就是,就是!”贺师傅说,“那年灰洞坳发现一块龙形石,长九米,高两米,重三四十吨,也不过五十几朵花。”
镇长对张局长和陶先生说:“灰洞坳就在北边,有五六里路,发现龙形石的地方,我从小到大走过多少次。”
石天青出来了,手上拿着一轴画,叫大徒弟往墙上挂。
这是一幅石雕设计图,立体透视,工笔绘就。从石材轮廓来看,就是大堂当中这块巨石。轮廓内部画着一道竹篱,篱下菊花盛开,地上放着一只空篮,一人葛巾长衫,手持菊花一朵,向前舒目仰望,意态潇洒,气宇超绝,仿佛仙人。不远处有一座茅亭,两个仆人在烧茶。
张局长夸赞石天青说:“画得好啊,石师傅,你不止是雕刻家,还是画家。”然后他把着镇长的肩说:“你看出来没有,这幅设计图的妙处就在这只竹篮。竹篮是空的,说明五柳先生刚刚来到篱下,采下一朵新菊,满鼻芬芳,不禁心花怒放,暂且放下竹篮,朝南山望去。那一带山岭迎着朝阳,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所以才说悠然望南山,而不是望北山。北山背阴,阳光下会看到山峰的阴影,意境迥然不同。”
镇长见画上没有山,十分茫然:“南山在哪里?”
张局长说:“五柳先生拿着菊花悠然眺望,自然就是望南山,南山在他眼睛里。这是画家用心所在!”
“妙,妙,真是妙!”镇长恍然大悟,对众人说,“你们不知道吧,张局长也是画家,平时深藏不露。我办公室那幅《松鹤图》就是张局长的墨宝,当时打了好多电话,张局长才松口。”
张局长说:“也不是我敝帚自珍,那一幅恰恰是我最爱的。我笔力稀松,难得画出一幅像样一点的,就给你盯上了。”
麻师傅满脸堆笑,颧骨肉往上一挤,眼睛眯成两道窄缝,“镇长是张局长的知音呢。”
石天青问大伙:“你们知道这两个仆人的名字吗?” 大伙都很意外。
张局长说:“我只知道五柳先生有五个儿子,老大叫阿舒,老二叫阿宣……”
三徒弟眼尖,抢着说:“那个女的头上戴着一朵菊花!师傅,她是师母吧?男的是你!”
石天青望着三徒弟,很欣慰,“还是你懂师傅。师母喜欢陶渊明,我也喜欢陶渊明,我们都恨不得给陶渊明当仆人,为他种菊花,烧菊花茶,酿菊花酒。”
陶先生非常感动,“想不到在湘西遇到先祖的知音!”
“知音不敢当,这块石头确是留给陶公的。”石天青指着落款,对陶先生说:“你看日期,这幅设计图,我老婆去世不久我就画好了。只是雾里看花还看不清,别说石头里,说九十九朵是图个吉利,多一朵少一朵你不会怪我吧?”
听这话,石天青决定是要出手了。
陶先生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岂敢!岂敢!”
石天青长叹一声,声音变得苍衰疲惫,“陶先生,你要的是《采菊》,我想雕的也是《采菊》,这才叫心有灵犀。陶先生,此石非你莫属,非你莫属!”
陶先生本就清亮的眼目陡然发光,两颊隐隐泛着潮红,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三四岁。“啊……谢谢谢谢……这个……多少钱?”
“你真心要买?”
“还用说……”
众人都望着石天青。
刹那间,空气中似乎绷着许多极细的丝。外面不知何时下起密雨,沙沙沙沙,像在播洒什么秘密。
“那就随我开价。”石天青露出怪异的微笑。
麻师傅和吴师傅、向师傅交换一下目光,也露出微笑。
陶先生抬头看一下天花板,走到大石头边上,咬一咬牙,斩钉截铁地说:“石师傅,随你开价,如果宗亲会资金不够,我变卖家产也要买下来。”
“哈哈哈哈!”石天青放声大笑,震得窗上纱帘微微摇动,“徒弟们,拿酒来,拿酒来!我跟陶先生喝一杯成交酒,各位高朋同饮一杯,作个见证!”
陶先生局促不已,“你给个数字吧,我好去准备。”
石天青不慌不忙,“先喝成交酒。”
酒来了,人人斟上满满一杯。
陶先生硬着头皮,先干为敬。
石天青饮一小口,突然将杯中剩酒往设计图上泼去,把大家吓了一跳。
——酒痕湿处,渗出一行工整的小楷:
此石名为《采菊》,道破二字,不取分文。
众人万分惊愕。
麻师傅张开大口,像木鱼一样。
石天青拉着陶先生的手说:“这就是我开的价,白送。你在这里住下,等我和徒弟们把它雕好,你马上运走,免得我反悔。”
“这怎么成!”陶先生满脸通红,用力握着石天青的手,“石师傅不便开价,就按我先前说的,九十九万美元。”
石天青说:“不要提钱,我一把老骨头,黄土埋到脖子,拿这么多钱干什么?这些徒弟跟着我,也是图个手艺,不是贪财。”
第二天起,石天青把一切事务搁在一边。从早到晚,带着徒弟们叮叮当当,敲敲凿凿。
消息风一样刮遍全镇,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参观。九十九朵石菊花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说,它们正在一朵一朵从石头里面冒出来,哪个不想亲眼目睹?
“石师傅雕人物,大徒弟和二徒弟雕菊花,三徒弟专门雕篱笆。”
“傻眼的九朵花雕好了。”
“老眼的十八朵花出来了。”
“天眼的花出了七朵。”
“陶渊明的样子出来了,在雕仆人了。”
“篱笆下面的竹篮出来了。”
……
工程一天一天取得进展,消息一天一天在镇上流传,人们越来越亢奋,就连狗也爱往石天青店门口跑。
《采菊》完工那天是腊月十三,桐叶一般大的雪花满天飞舞。人们冒雪而来,将石雕围个水泄不通。从来没有人在一块石头上见到这么多花,看着看着,你会觉得身体里面也开满菊花,千朵万朵,丛丛簇簇。
麻师傅反反复复数来数去,只有九十八朵,便问看守菊花石的三徒弟:“怎么只有九十八朵?是不是我数错了?”
三徒弟有些尴尬,“这个……要问我师傅。”
“你师傅呢?”
“为了这块石头,我师傅累出病来,大师兄二师兄送他吊瓶去了。”
麻师傅冷笑一声,背着手离去。
第二天,按老黄历是嫁娶出行的吉日,陶先生雇了一艘钢壳货船载着《采菊》离开浦市,驶往常德。石天青和徒弟们到码头送行。
看着钢壳船一点一点变小,三徒弟忍不住问石天青:“设计图上明明有九十九朵,怎么雕出来只有九十八朵?”
二徒弟说:“我数也是九十八朵,连同陶渊明手上那朵和师母头上那朵。”
大徒弟说:“我们不要说出去……”
三徒弟开始发愁,“麻师傅数过了,好多人在场。”
“第九十九朵在这里。”石天青把手伸进怀里,掏出一朵巴掌大的石菊花,居然是金色的,“冬至那天,我半夜里把这朵花掏出来了。将来我要带这朵金菊去见你们师母,小时候就许给她的。”
大徒弟激动得嘴唇哆嗦。
三徒弟抬头望着连绵无尽的大山,结结巴巴地说:“山……大山……”他想说的是,这座大山多么神奇啊,埋藏着多少意想不到的珍宝。
二徒弟无比钦佩地对石天青说:“师傅有言在先,多一朵少一朵,陶先生不好说什么。”
石天青把金菊藏回怀中,笑得那么开心,像个孩子,“虽然我留下这朵金菊,石雕上面仍然有九十九朵菊花——师母也是‘一朵菊’,你们怎么想不到?你们碰到麻师傅,就告诉他。”
发稿/田俊 [email protected]
有部著名的老电影就是在王村拍的,叫《芙蓉镇》。
里耶出土了三万多枚秦朝简牍。
茶峒呢,大作家沈从文为它写下名扬天下的小说:《边城》。
浦市西靠武陵大山,东临沅水河湾,自古就是水陆码头,商贾云集,舟马繁忙,号称“小南京”,特产有桐油、莲藕、柑橘、青蒿、白蜡、蓝靛……最出名的乃是菊花石。
菊花石出自浦市周边高岭荒溪,灰的灰头土脸,黑的黑不溜秋,里面却开着一朵朵洁白的菊花,花蕊是坚硬的燧石,花瓣是晶莹的方解石。那些花瓣越里层越短,越小,越卷曲,越外层越长,越大,越舒张,十分逼真,叫人不禁想采下一朵,嗅一嗅香。
一方水土一方人,此地既出菊花石,自然就出石雕师。
石雕师这一行有个说法,手艺易学,眼光难得。
手艺嘛,无非使锤弄凿,哪怕你天资平平,只要有恒心,迟早总能学会,得碗饭吃。
眼光就不好说了。石雕师眼光有三种,傻眼,老眼,天眼。菊花露在石头表层,傻子也看得到,这叫傻眼;埋在浅层,从外面看只是不起眼的小石棱,有经验的才知道底下有花,这叫老眼;若是藏在石头深处,外面无迹可寻,只有天眼才能透视。眼光难得,说的是天眼。
整个浦市,靠得住的老眼有三双,麻师傅、吴师傅和向师傅。天眼百年难遇,唯一只有石天青,镇上数他资格最老,技艺也最精湛。大家得到好石头,总要借这双天眼瞧上一瞧。若是他说:“这块石头,用一点心。”意思是里面藏着花,要一点一点往深处掏,别糟蹋了。若是他说:“这块石头,绣花枕头。”那你放心下手吧,花全在表面,内里不必顾忌。
石天青的石雕店,搁着一块大石头——当然是菊花石,来历非常奇特,要从石天青和他老伴小时候说起。
石天青从小就爱雕菊花石,还穿开裆裤呢,整天拿着小锤小凿骑在门槛上敲敲凿凿。他老伴从小爱在头上戴一朵野菊花,绰号“一朵菊”。那天一朵菊从石家门前走过,正在雕菊花石的石天青说:“你长大了嫁给我,你爱菊花,我也爱菊花。”一朵菊说:“你想娶我,除非石头里面开金菊。”石天青这才想到,一朵菊爱戴的是金菊,可是菊花石里从古以来只有白菊。但是石天青嘴上不肯服输,“总有一天,我会在石头里面找到一朵金菊,送给你。”
童言稚语,谁会往心里去呢,石天青和一朵菊未曾想到,他俩长大了,还真的成了夫妻。
嫁了人,戴花嫌招摇,山上野菊花一开,一朵菊就将一只小巧的胆形瓶装上清水,放在观音大士座前,天天把新采的金菊插在里面,不多不少,就养一朵,既供观音,也供那颗爱菊的心。菊花人面,香烟袅袅,此情此景往往把石天青看得发痴。这时候一朵菊就说:“你以前许过我一朵石菊花,金色的。”石天青只能嘿嘿一笑,说:“要想石头开金菊,除非菩萨显灵。”
秋复一秋,山上的野菊花总是那么绚烂,那么芬芳,镇上的一朵菊却逐渐衰老,终于像一朵真正的菊花一样枯萎了。
墓地由石天青亲自选定。
那是一处山坡,逝者生前常去采菊。
谁也没有想到,挖墓坑的时候,竟然挖出好大一块菊花石,动用两台吊车才弄下山。
镇上的同行都来看石。傻眼数一数,露在外面是九朵;老眼数一数,埋在石棱十八朵,已属难得。石天青围绕巨石相了又相,默默点数,嘴唇紧紧抿着。
看这样子,大家明白,石头里面藏花不少。
麻师傅问道:“石老哥,你看到多少花?”
石天青绷着脸,“大事没有办完,不说这些。”
七天之后,丧事完毕,麻师傅、吴师傅和向师傅把石天青请到茶馆,聊些闲话消忧解愁,少不了要谈论那块巨石。
石天青说:“这块大石头,傻眼的花,九朵,老眼的花,十八朵,天眼的花,七十二朵,合计九十九朵。”
“九十九朵!”麻、吴、向三人齐声惊呼。
菊花石雕虽然不是数花定价,还要看花形,看雕工,看石雕师的名头,但是花越多,石材越大,价格必定越高。
麻师傅摸一下额头说:“一块石头九十九朵花,闻所未闻,光石材就是天价。石老哥什么时候动工?让我们开开眼界!”
石天青端着胳膊粗的竹烟筒,咕噜一口,不慌不忙回答:“遇到合适的买家再说,这样的大家伙,不遇到大买家脱不了手。”
转眼六年过去,来看巨石的不少,敢问价的不多。
曾经有个温州人财大气粗,叫石天青开价,石天青说:“这个价不好开,要看你雕什么。”
温州人说:“你把石头卖给我,管我雕什么。卖鸡蛋的,还管人家买去煎荷包蛋,还是打蛋花汤?”
石天青说:“问题是这块石头必须在我这里雕。”
“工钱!我没有想到工钱!”温州人一拍脑门,慷慨地说,“原石我拉走,工钱随你开,就当你已经雕好了。”
石天青直摇头,“说过了,必须在我这里雕。”
温州人不理解,“你不是自讨苦吃嘛。实话跟你说,我造船的,你实在要自己雕,就替我雕一艘船。”
石天青打个拱手,说:“抱歉,这块石头不是用来雕船的。”
又有一个韩国人叫石天青开价。
石天青问:“你想雕个什么?”
韩国人说:“你觉得雕什么合适就雕什么,我是外行。”
石天青说:“对不起,你跟这块石头缘分不够。”
还有一个印度人慕名而来,石天青照例问他想雕什么,印度人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地说:“请你雕一尊卧佛。”
石天青还礼,“佛在心里,不必用石头雕。”
……
消息传得很慢,就像蒲公英慢慢地飞,但它们飞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长出新蒲公英,继续飞。 又过了六年,天底下凡是跟菊花石打交道的都知道湘西有个浦市,出产菊花石;都知道浦市有个老头留着一块好石头,里里外外九十九朵花;都知道这个老头脾气古怪,不猜中他的心事,你出价再高也枉然。
那个春天下着微雨,店中湿气氤氲,石天青抱着竹烟筒,守着巨石出神。
石天青常常这样与巨石默然相守,一守就是老半天。后院工棚里,三个徒弟锤凿叮当,他仅凭声音就能听出哪个在做什么,是去皮呢,还是掏花,是小心翼翼清理那些玲珑易脆的花瓣,还是在没有花的部位随兴雕凿人物动物楼阁舟车。但是他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徒弟们只想早日出师,学艺自会下力,偶尔偷懒顽皮,也是人之常情。多少年来,老徒弟一个接一个出师,新徒弟一个接一个进门,出一个就进一个,进一个就出一个,身边永远是三个,年岁永远是二十左右。自从一朵菊去世,石天青恍惚觉得,徒弟从来就没有换过,换的只是姓名,时间在他们身上蝴蝶似的蹁跹不去,却一年一年将自己抛弃。尤其是最近两年,余日无多的忧虑悄悄填满石天青的心,他变得不爱出门,不爱说话,遇到什么事尽量让徒弟出面。
那块巨石呢,一年一年过去,似乎越来越大,越来越沉,越来越充满某种神秘能量,散发无形暗光,弥漫整个大堂。以致陌生人一进痴石斋,就着魔似的打量它,观察它,抚摸它,离开很久仍然时时惦记它,说起它。
闲置这么多年,再金贵的石头也该出手了,再耽搁下去,恐怕这双瘦得像鸟爪的手无力摆弄锤凿。石天青多想和徒弟们一起将九十九朵菊花从石头里尽心尽意迎请出来,多想亲眼看到九十九朵菊花齐齐绽放——虽然他拥有一双天眼,但是用天眼看到和用肉眼看到是两码事,一个人看到和许多人看到又是两码事。让世人见到自己发现的美,分享自己创造的美,这是石雕师的本能。怎奈慕名来访者成百上千,没有一个配做巨石之主。
打从第一眼见到巨石,石天青就知道它的归宿,深信大地之母就是为了这个神圣归宿才将它孕育亿万年。然而石天青的心扉像石门一样紧闭,从不透露半点消息。石天青在等待,等待一个人说出他心中所想,那么,那个人就是这块巨石的真命天子。只有遇到真命天子,巨石才能展现极致的高贵与庄严,令世人震惊、赞叹,令污垢的目光因触视绝伦的芳容获得净化。只有遇到真命天子,巨石才能去往注定的归宿,他石天青也才能无牵无挂与之告别。但是,那个人会来吗?世界如此之大,那个人在哪里?会有那么一个人吗?年复一年等待,只怕是一场空。
石天青用力吸一口烟,任其在胸中盘旋,要借那一股子辣劲来冲散胸中墨团般的郁结,突然猛烈咳嗽起来。
竹烟筒还是那只用了大半辈子的云南竹烟筒,烟草还是那种抽了大半辈子的本地晒红烟,人却比不得从前了,七旬一过,一年不如一年。
徒弟们都丢下工具,来到大堂。
大徒弟说:“师傅,怎么啦?”
石天青调整一下呼吸,恹恹地说:“老啦……老啦……”
二徒弟说:“早劝你把烟戒了。”
石天青说:“戒了我还活不长呢。”
三徒弟瞅瞅巨石,又瞅瞅师傅,欲言又止。
等到两个师兄走了,三徒弟悄声说:“大石头压在师傅心上,不舒坦呢。”
石天青没有应声。
三个徒弟里面,老三最懂体贴老人,石天青有时候喜欢跟他说说话。
三徒弟见师傅面色和缓,试探地说:“广东人留给我一张名片,说你任何时候想出手,给他一个电话。”
“广东人?”
“那个搞房地产的大老板……”
“……”
“去年那个,带着两个保镖来的,想要一张菊花石大茶桌,摆功夫茶……”
“住口!”石天青呵斥一声,见三徒弟畏畏缩缩,便皱着眉说:“宝剑赠烈士,红粉送佳人,懂吗?这块石头从你师母墓坑里起出来的,乱卖对不起你师母。”
三徒弟不敢顶撞,低头缩肩,干活去了。
石天青把目光投向巨石,朝它深处久久凝视。那些隐藏在坚硬躯体之中的花朵,开天辟地以来,从未蒙受人类目光的触摸,这才叫养在深闺人未识!也许,我老头儿没有那个命,看不到它们出世了吧。
石天青又咳起来,感觉肺叶废石似的裂成碎片,难以聚拢。
转眼到了秋天,麻师傅、吴师傅、向师傅和石天青在茶馆聚会,有意无意,又聊起巨石。
吴师傅对石天青说:“老大哥,没有你这么卖石头的,换了我,哪个钱多我就卖给哪个,管他买去做什么。”
“嗳!”向师傅冲吴师傅鼓一下眼睛,“我们拿石头当石头卖,人家拿石头当女儿卖——老石,我没说错吧?”
石天青挺直脖子回答:“女儿不是卖的,是嫁的,不嫁个好人家,哪里放心。”
麻师傅饮一口茶,嘟囔着说:“这话不是我说的……这块石头里面根本就没有七十二朵花——这么多花,哪里可能?——石老哥怕露了馅,所以才留着不卖,也不雕。”
石天青脸皮顿时变青。
“这是什么话?你肚子里有几条蛔虫,老大哥一双天眼,看得清清楚楚!”向师傅笑着损了麻师傅几句,向石天青凑近身子说:“你莫生他的气,这种货色,好比边角料,扔一边去。这块石头当年挖墓坑挖出来的,你守着它就像守着一朵菊,心里有个安慰吧。”
吴师傅点着头说:“老大哥重情义。”
石天青正要开口,三徒弟匆匆走进茶馆,说:“师傅,你在这里!店里来了贵客,县文化局的张局长也来了!”
“我回去。”石天青把自己那杯茶盖上,站起身。
麻师傅等人也站起来,“都去看看。”“去看看。”“张局长难得来。”
出了门,石天青问三徒弟:“哪里来的贵客,要张局长陪?”
三徒弟说:“澳门来的。镇长也来了。”
五人来到石天青店里,澳门人、张局长和镇长正围着巨石在谈论,此外还有几个随从。
澳门人六十多岁,鹤目长鼻,皮肤白皙,一身唐装青底金花,仙风道骨。石天青与他目光一对,暗自讶异:那双眼睛竟像少年一样又大又俊,眸子乌黑清亮,仿佛长年餐霞饮露,未染半点尘俗之气。 镇长为石天青介绍说:“张局长你见过的,这位贵客姓陶,澳门陶氏宗亲会会长。”
张局长对石天青说:“这么回事,陶先生想要一块上好的菊花石,我直接带他来找你了。”
陶先生说:“那年澳门回归,收到内地各省好多礼品,湖南送了一个菊花石雕的龙球,听说出自泸溪,我就过来了。”
石天青含糊地嗯嗯两声,低头给竹烟筒装烟,点火。
麻师傅说:“那块石头出自高山坪,往西走有七八里路。”
张局长说:“龙球我亲自送到省城去的,那个球材料好,手工也好,球中套球,转动自如,还要刻那么复杂的蟠龙图案,难度实在不小。”
镇长对陶先生说:“外人不知道啦,龙球的作者,国内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曾经专程来浦市向石师傅求教。”
石天青赶紧摆手,“求教谈不上,大家是同行,互相切磋。”
向师傅说:“老大哥,谁敢跟你切磋?那块石头里面有花,人家拿不准有几朵,借你一双天眼相一相。”
石天青说:“什么天眼啦,瞎蒙的!”
“石师傅不必过谦,大家都说,石师傅的天眼从来没有出过差错。”陶先生指着大石头说,“镇长刚才说了,这块石头,一共有菊花九十九朵,九九归一,正合我意。我知道的,前面的人来问价,你从来不开价,那么我斗胆报个价吧,一朵花一万美元,总共九十九万美元,你看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都望着石天青。
麻师傅感叹说:“美元值钱,一美元兑人民币六块多。”
“价钱先不谈。”石天青咕噜咕噜抽一口烟,若无其事地问陶先生:“这么大一块石头,你想雕个什么图案,做什么用?”
陶先生原以为自己开个天价,对方会欣然接受,没想到碰上软钉子。他向石天青微微欠一下身,解释说:“我们澳门这一支陶氏,先祖乃是江西九江陶渊明公。去年三月,我们在黑沙湾边上买了一块地修建陶氏宗祠,今年年底峻工,落成之日想要安放一宗镇祠之宝。宗亲会协商几次,认为菊花石雕最为合适——陶祖爱菊,哪个华人不知道?”
“啊呀!”镇长大叫一声,摇一下石天青的胳膊说,“你这块石头一搁就是十几年,现在看来,就是在等陶先生呢。把它放在陶氏宗祠,世代相传,受人景仰,再好不过!”
“是啊!”
“这么好的石头,这么多年没有卖出去,天意!”
“再好不过了!”
众人纷纷附和。
石天青把竹烟筒举到嘴边,又放下,“陶先生,宗亲会讨论过没有,菊花石雕取个什么题目?”
陶先生扫视众人,朗声说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陶祖名句。从这句诗中取‘采菊’二字,如何?这是我提出来的。”
“不错,不错——”石天青像是问人,又似自言自语,“不知当年五柳先生采菊,是早上呢,还是黄昏?”
张局长说:“肯定是黄昏,五柳先生写得明明白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夕阳西下,飞鸟还巢的时候。”
镇长连声称赞:“张局长高见,高见!”
陶先生却说:“倘若赏花之时,信手采菊,什么时间都可以。陶祖采菊,恐怕是要酿菊花酒,早上八九点钟去采才是最好,这时候太阳已经出来,露水还没有干,菊花含水量多,花瓣坚挺,怒放,药用价值高。而且八九点钟的时候,山上晨雾缭绕,草木欣欣向荣,叫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若是黄昏,天光晦暗,山鸟还巢,人见了,心里产生的自然是倦意、归意。所以说,‘采菊东篱下’是早上,‘山气日夕佳’是傍晚,一早一晚,两相映衬,浑然天成。”
“这才叫高见!”张局长左顾右盼,“陶诗到底是陶氏后人解得透彻,解得贴切。我工作太忙,读书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各位稍候,”石天青把竹烟筒交给身边的三徒弟,对客人们说,“我取一样东西。”
大家看着石天青进入内室,都很纳闷。
麻师傅说:“若是这笔生意谈得拢,我们能够亲眼见到九十九朵菊花,也是三生有幸。”
“就是,就是!”贺师傅说,“那年灰洞坳发现一块龙形石,长九米,高两米,重三四十吨,也不过五十几朵花。”
镇长对张局长和陶先生说:“灰洞坳就在北边,有五六里路,发现龙形石的地方,我从小到大走过多少次。”
石天青出来了,手上拿着一轴画,叫大徒弟往墙上挂。
这是一幅石雕设计图,立体透视,工笔绘就。从石材轮廓来看,就是大堂当中这块巨石。轮廓内部画着一道竹篱,篱下菊花盛开,地上放着一只空篮,一人葛巾长衫,手持菊花一朵,向前舒目仰望,意态潇洒,气宇超绝,仿佛仙人。不远处有一座茅亭,两个仆人在烧茶。
张局长夸赞石天青说:“画得好啊,石师傅,你不止是雕刻家,还是画家。”然后他把着镇长的肩说:“你看出来没有,这幅设计图的妙处就在这只竹篮。竹篮是空的,说明五柳先生刚刚来到篱下,采下一朵新菊,满鼻芬芳,不禁心花怒放,暂且放下竹篮,朝南山望去。那一带山岭迎着朝阳,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所以才说悠然望南山,而不是望北山。北山背阴,阳光下会看到山峰的阴影,意境迥然不同。”
镇长见画上没有山,十分茫然:“南山在哪里?”
张局长说:“五柳先生拿着菊花悠然眺望,自然就是望南山,南山在他眼睛里。这是画家用心所在!”
“妙,妙,真是妙!”镇长恍然大悟,对众人说,“你们不知道吧,张局长也是画家,平时深藏不露。我办公室那幅《松鹤图》就是张局长的墨宝,当时打了好多电话,张局长才松口。”
张局长说:“也不是我敝帚自珍,那一幅恰恰是我最爱的。我笔力稀松,难得画出一幅像样一点的,就给你盯上了。”
麻师傅满脸堆笑,颧骨肉往上一挤,眼睛眯成两道窄缝,“镇长是张局长的知音呢。”
石天青问大伙:“你们知道这两个仆人的名字吗?” 大伙都很意外。
张局长说:“我只知道五柳先生有五个儿子,老大叫阿舒,老二叫阿宣……”
三徒弟眼尖,抢着说:“那个女的头上戴着一朵菊花!师傅,她是师母吧?男的是你!”
石天青望着三徒弟,很欣慰,“还是你懂师傅。师母喜欢陶渊明,我也喜欢陶渊明,我们都恨不得给陶渊明当仆人,为他种菊花,烧菊花茶,酿菊花酒。”
陶先生非常感动,“想不到在湘西遇到先祖的知音!”
“知音不敢当,这块石头确是留给陶公的。”石天青指着落款,对陶先生说:“你看日期,这幅设计图,我老婆去世不久我就画好了。只是雾里看花还看不清,别说石头里,说九十九朵是图个吉利,多一朵少一朵你不会怪我吧?”
听这话,石天青决定是要出手了。
陶先生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岂敢!岂敢!”
石天青长叹一声,声音变得苍衰疲惫,“陶先生,你要的是《采菊》,我想雕的也是《采菊》,这才叫心有灵犀。陶先生,此石非你莫属,非你莫属!”
陶先生本就清亮的眼目陡然发光,两颊隐隐泛着潮红,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三四岁。“啊……谢谢谢谢……这个……多少钱?”
“你真心要买?”
“还用说……”
众人都望着石天青。
刹那间,空气中似乎绷着许多极细的丝。外面不知何时下起密雨,沙沙沙沙,像在播洒什么秘密。
“那就随我开价。”石天青露出怪异的微笑。
麻师傅和吴师傅、向师傅交换一下目光,也露出微笑。
陶先生抬头看一下天花板,走到大石头边上,咬一咬牙,斩钉截铁地说:“石师傅,随你开价,如果宗亲会资金不够,我变卖家产也要买下来。”
“哈哈哈哈!”石天青放声大笑,震得窗上纱帘微微摇动,“徒弟们,拿酒来,拿酒来!我跟陶先生喝一杯成交酒,各位高朋同饮一杯,作个见证!”
陶先生局促不已,“你给个数字吧,我好去准备。”
石天青不慌不忙,“先喝成交酒。”
酒来了,人人斟上满满一杯。
陶先生硬着头皮,先干为敬。
石天青饮一小口,突然将杯中剩酒往设计图上泼去,把大家吓了一跳。
——酒痕湿处,渗出一行工整的小楷:
此石名为《采菊》,道破二字,不取分文。
众人万分惊愕。
麻师傅张开大口,像木鱼一样。
石天青拉着陶先生的手说:“这就是我开的价,白送。你在这里住下,等我和徒弟们把它雕好,你马上运走,免得我反悔。”
“这怎么成!”陶先生满脸通红,用力握着石天青的手,“石师傅不便开价,就按我先前说的,九十九万美元。”
石天青说:“不要提钱,我一把老骨头,黄土埋到脖子,拿这么多钱干什么?这些徒弟跟着我,也是图个手艺,不是贪财。”
第二天起,石天青把一切事务搁在一边。从早到晚,带着徒弟们叮叮当当,敲敲凿凿。
消息风一样刮遍全镇,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参观。九十九朵石菊花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说,它们正在一朵一朵从石头里面冒出来,哪个不想亲眼目睹?
“石师傅雕人物,大徒弟和二徒弟雕菊花,三徒弟专门雕篱笆。”
“傻眼的九朵花雕好了。”
“老眼的十八朵花出来了。”
“天眼的花出了七朵。”
“陶渊明的样子出来了,在雕仆人了。”
“篱笆下面的竹篮出来了。”
……
工程一天一天取得进展,消息一天一天在镇上流传,人们越来越亢奋,就连狗也爱往石天青店门口跑。
《采菊》完工那天是腊月十三,桐叶一般大的雪花满天飞舞。人们冒雪而来,将石雕围个水泄不通。从来没有人在一块石头上见到这么多花,看着看着,你会觉得身体里面也开满菊花,千朵万朵,丛丛簇簇。
麻师傅反反复复数来数去,只有九十八朵,便问看守菊花石的三徒弟:“怎么只有九十八朵?是不是我数错了?”
三徒弟有些尴尬,“这个……要问我师傅。”
“你师傅呢?”
“为了这块石头,我师傅累出病来,大师兄二师兄送他吊瓶去了。”
麻师傅冷笑一声,背着手离去。
第二天,按老黄历是嫁娶出行的吉日,陶先生雇了一艘钢壳货船载着《采菊》离开浦市,驶往常德。石天青和徒弟们到码头送行。
看着钢壳船一点一点变小,三徒弟忍不住问石天青:“设计图上明明有九十九朵,怎么雕出来只有九十八朵?”
二徒弟说:“我数也是九十八朵,连同陶渊明手上那朵和师母头上那朵。”
大徒弟说:“我们不要说出去……”
三徒弟开始发愁,“麻师傅数过了,好多人在场。”
“第九十九朵在这里。”石天青把手伸进怀里,掏出一朵巴掌大的石菊花,居然是金色的,“冬至那天,我半夜里把这朵花掏出来了。将来我要带这朵金菊去见你们师母,小时候就许给她的。”
大徒弟激动得嘴唇哆嗦。
三徒弟抬头望着连绵无尽的大山,结结巴巴地说:“山……大山……”他想说的是,这座大山多么神奇啊,埋藏着多少意想不到的珍宝。
二徒弟无比钦佩地对石天青说:“师傅有言在先,多一朵少一朵,陶先生不好说什么。”
石天青把金菊藏回怀中,笑得那么开心,像个孩子,“虽然我留下这朵金菊,石雕上面仍然有九十九朵菊花——师母也是‘一朵菊’,你们怎么想不到?你们碰到麻师傅,就告诉他。”
发稿/田俊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