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学理,边实验边学理论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身边的物体,设计实验,让学生以物学理,边实验边学理论,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还能使物理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物理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一、问题的提出
  
  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我们物理学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也体现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听了,忘记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这是对实验与掌握知识的关系的通俗概括。因此,我们课堂上努力创设物理情景,以物学理,边实验边学理论,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从日常生活和简单事物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得出概念,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对物理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亲身实践体验,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以物学理,边实验边学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的兴趣盎然。例如,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知识点,我发给每个同学一根细铁丝,有的同学通过反复弯折,有的摩擦,有的用嘴哈气等等,让每人都感受到铁丝变热,再总结出做功和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显然,这种通过物体讲授新课,学生边实验边学理论的教学比单纯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二)创设情景,促人入“思”
  教学时引入新课要有良好的物理情景,用物体突出“主旋律”,让学生看得清,摸得着,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感知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总结原理,得出规律。例如在《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教学中,课本给出的演示实验是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而且被吹贴在漏斗中(如图)。除此之外,我还发给每个学生一根吸管(能弯折的)和一个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吸管的一端,用力吹吸管的另一端时,乒乓球不但不会被吹走,反而在吸管的一端打转。(如图)学生在这一实验中感到不可思议,在知识的渴求中,教师稍加点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境界。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自行车是我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搬一部自行车,分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了自行车的有关物理知识内容。
  1.采用了哪些减小和增加摩擦的措施?各是依据什么原理?可以从轮胎的材料、花纹、充气的压强,刹车装置的组成、材料、压力,前中后三道轴和脚踏板轴的结构、润滑等方面来分析。
  2.使用了哪些省力的装置?各是依据什么原理?可以从刹车装置和脚踏上去找。
  3.骑车人能够自己估算行驶的里程吗?在连续蹬车的条件下,可以依据蹬的圈数、传动比和后轮的直径估算。
  4.在人用力蹬几下之后,不用出力,车为什么还能够向前行走?可以从惯性考虑。
  通过一辆自行车这一物体,我们能让学生对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综合、重整、发展,也是一种物理创新思维活动。这种以物学理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且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四)使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以物学理,边实验边学理论,能使物理更加生活化,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学习物理知识,形成概念。
  如“烧开水”是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过程,它里面的所包含的一些生活经验在我们的教学中被多次引用。因此,我用酒精灯加热一杯水,让学生感受在烧开水的过程,观察水的状态、加热情况、水烧开的现象,从而总结出液体沸腾的部分特征,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这样在讲解知识时,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容易接受,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时时在身边。
  
  三、以物学理,边实验边学理论教学的注意问题
  
  课堂要有机地联系物体来学理论,即联系实际的物体和实验应与所学知识密切有关,不要牵强附会。
  要掌握适度,既不能脱离实际讲知识,又不能过分涉及实验及实际问题的技术细节,冲淡物理知识的教学。
  备课过程中要备学生。在备教案时,还应注意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设计好学习阶梯。以物学理,学生的思维较发散,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因此,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准备。
其他文献
“教育”本身包括“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正如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的任务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现如今,教师更应担负起教书和育人并举的双重任务。而语文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在教会学生能读会写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多重功效。那
2016年6月,某养殖场保育猪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一例蓝耳病毒感染引发猪场发病的案例。
教育管理应以人为本。这是由教育的属性决定的。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
论《普济方》的编辑学价值阎现章在中国古典医学编纂史上,明人曾整理汇辑出版了两大部很有影响的医学集大成文献:在方剂学方面,明初周藩的第一任藩王朱领衔编辑了集中国15世纪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