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菜场买菜,思虑再三,总是割舍了自己的喜好,买儿女喜欢的菜却从不犹豫。
上大学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时,家中一日三餐是雷打不动的,虽是粗茶淡饭,但总是正经八百地有饭有菜。近些年来,回去探家时发现,格局已大变:父亲在外奔波,母亲中午一人在家,往往是一碗面条,或一碗水饺,甚或是一碗稀饭就打发过去。晚上若是父亲和弟弟一家回来,就认真地做一顿饭,都不回来的话,则简单依然。
我多次劝母亲不要如此将就,长此以往,身体怕是吃不消。母亲则说,面食稀饭一样养人,营养亏不了。再说,一人起火太费事,菜量也不好控制,浪费了可惜。我劝不动她,心里却觉得没有必要那样节俭,如今条件好了,身体健康第一,浪费一点怕什么?
我对三餐一直是非常认真对待的,特别是女儿正在成长发育中,需加强营养,所以我每顿饭都做得非常用心。今年秋天,女儿上了初一,住校,平时不回家,周末回来。妻每天要上班,中午不回来。我赋闲在家,一个人吃午饭却也清静。
起初,我像往常一样清晨买菜,十点多钟做饭。坚持了几天,就发现了问题:果如母亲所言,一人开伙太麻烦,买、洗、淘、炒一道程序不减,但量很难把握,做少了划不来,做多了吃不掉,上顿吃不掉下顿热热再吃又为营养学所不倡,真是犯难了。
一个人无声无息地扒拉着碗中的饭粒时,终于发现,独自开伙的问题还不在于浪费、麻烦与否,而在于无趣,在于寡味。往昔一家三口围坐一桌,谈谈一天见闻,品评饭菜质量,东拉西扯,有说有笑,那饭才吃得有滋有味。虽然孔子提倡食不语,寝不言,但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习惯于全家团圆着,说笑着吃饭的。一个人闷头吃饭,才知道什么叫“兴味萧然似野僧”,才知道这一家人缺了谁都不成其为真正的家。
这才惊觉,母亲对午饭的简单对付,哪里是光要省几个钱?她也是无心去经营繁复的饭菜啊!从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到我和弟弟上大学后的两口之家,老两口的午餐甚至晚餐,多半是将就过去的吧?现在,中午只剩母亲一个人在家,冷清如斯,她又哪里会有心情去烹炸煎炒?只有当丈夫和儿子都回来,她才有心去经营丰盛的一餐啊!
我的午饭现在也变成面条一碗了,多数的时候,我和妻的晚餐也变得非常简单,我发现女儿不在家,她吃得也不是那么饶有兴味了。去学校看女儿时,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多吃点,吃好点。而他们自己呢?无意中听到好几个家长说家里基本不开伙了,都是在外面随便吃点什么,孩子回来时再好好做两天饭,这和我们家现在的情形一模一样。这时才了然,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
有时中午和母亲通电话,互问吃什么,答案往往一致:吃面条。于是,又互相劝吃好点。其实,彼此都心知这是白劝。都说,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易,而我更要说,其实,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父母所有的不易。往往是,经一件事便了解了父母在这件事上的不易,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为儿女操心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历多少未知的事呢?到那时,父母的千百般不易,又会怎样一层层地揭晓呢?而纵使明白了父母在每件事上的不易,我们也永远只能知其表皮,父母婉转缠绵、九曲回肠的心理,我们又能知晓多少呢?他们牵挂孩子、坐卧不安的情状,我们又怎能设想其万一?是简单对付一顿,还是复杂操持一餐,从在家中盘算开始,到进菜场选菜,到下厨房烹调,他们又有怎样的情感活动呢?也许,思虑再三,总是割舍了自己的喜好,而买儿女喜欢的菜却从不犹豫。也许,买菜时想着儿女在外吃不好而眼眶潮湿?也许,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样孩子爱吃的菜又折回?也许,想在自己的面条中砸一个鸡蛋,思量过后,觉得不必又放回冰箱?也许,孩子回家前几天就忙着备菜,在把菜塞满冰箱的同时也涌起满心的牵挂?也许,切菜时念着儿女而走神,不知切过多少回手指?也许,不知已倚门望了多少回,为你祈祷了多少遍才等回晚归的你?一粥一饭的繁简之间,有多少令人低回、幽隐曲折的父母情愫,都留在漫漫岁月的深处而无法一一破译了。
我们的爹娘啊!
[email protected]
(编辑:沈万臻)
上大学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时,家中一日三餐是雷打不动的,虽是粗茶淡饭,但总是正经八百地有饭有菜。近些年来,回去探家时发现,格局已大变:父亲在外奔波,母亲中午一人在家,往往是一碗面条,或一碗水饺,甚或是一碗稀饭就打发过去。晚上若是父亲和弟弟一家回来,就认真地做一顿饭,都不回来的话,则简单依然。
我多次劝母亲不要如此将就,长此以往,身体怕是吃不消。母亲则说,面食稀饭一样养人,营养亏不了。再说,一人起火太费事,菜量也不好控制,浪费了可惜。我劝不动她,心里却觉得没有必要那样节俭,如今条件好了,身体健康第一,浪费一点怕什么?
我对三餐一直是非常认真对待的,特别是女儿正在成长发育中,需加强营养,所以我每顿饭都做得非常用心。今年秋天,女儿上了初一,住校,平时不回家,周末回来。妻每天要上班,中午不回来。我赋闲在家,一个人吃午饭却也清静。
起初,我像往常一样清晨买菜,十点多钟做饭。坚持了几天,就发现了问题:果如母亲所言,一人开伙太麻烦,买、洗、淘、炒一道程序不减,但量很难把握,做少了划不来,做多了吃不掉,上顿吃不掉下顿热热再吃又为营养学所不倡,真是犯难了。
一个人无声无息地扒拉着碗中的饭粒时,终于发现,独自开伙的问题还不在于浪费、麻烦与否,而在于无趣,在于寡味。往昔一家三口围坐一桌,谈谈一天见闻,品评饭菜质量,东拉西扯,有说有笑,那饭才吃得有滋有味。虽然孔子提倡食不语,寝不言,但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习惯于全家团圆着,说笑着吃饭的。一个人闷头吃饭,才知道什么叫“兴味萧然似野僧”,才知道这一家人缺了谁都不成其为真正的家。
这才惊觉,母亲对午饭的简单对付,哪里是光要省几个钱?她也是无心去经营繁复的饭菜啊!从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到我和弟弟上大学后的两口之家,老两口的午餐甚至晚餐,多半是将就过去的吧?现在,中午只剩母亲一个人在家,冷清如斯,她又哪里会有心情去烹炸煎炒?只有当丈夫和儿子都回来,她才有心去经营丰盛的一餐啊!
我的午饭现在也变成面条一碗了,多数的时候,我和妻的晚餐也变得非常简单,我发现女儿不在家,她吃得也不是那么饶有兴味了。去学校看女儿时,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多吃点,吃好点。而他们自己呢?无意中听到好几个家长说家里基本不开伙了,都是在外面随便吃点什么,孩子回来时再好好做两天饭,这和我们家现在的情形一模一样。这时才了然,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
有时中午和母亲通电话,互问吃什么,答案往往一致:吃面条。于是,又互相劝吃好点。其实,彼此都心知这是白劝。都说,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易,而我更要说,其实,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父母所有的不易。往往是,经一件事便了解了父母在这件事上的不易,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为儿女操心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历多少未知的事呢?到那时,父母的千百般不易,又会怎样一层层地揭晓呢?而纵使明白了父母在每件事上的不易,我们也永远只能知其表皮,父母婉转缠绵、九曲回肠的心理,我们又能知晓多少呢?他们牵挂孩子、坐卧不安的情状,我们又怎能设想其万一?是简单对付一顿,还是复杂操持一餐,从在家中盘算开始,到进菜场选菜,到下厨房烹调,他们又有怎样的情感活动呢?也许,思虑再三,总是割舍了自己的喜好,而买儿女喜欢的菜却从不犹豫。也许,买菜时想着儿女在外吃不好而眼眶潮湿?也许,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样孩子爱吃的菜又折回?也许,想在自己的面条中砸一个鸡蛋,思量过后,觉得不必又放回冰箱?也许,孩子回家前几天就忙着备菜,在把菜塞满冰箱的同时也涌起满心的牵挂?也许,切菜时念着儿女而走神,不知切过多少回手指?也许,不知已倚门望了多少回,为你祈祷了多少遍才等回晚归的你?一粥一饭的繁简之间,有多少令人低回、幽隐曲折的父母情愫,都留在漫漫岁月的深处而无法一一破译了。
我们的爹娘啊!
[email protected]
(编辑:沈万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