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疗法是有助于人们解决情绪、精神等方面问题的辅助性医疗方法,准确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能够与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切实将之作为读者服务工作予以落实的前提,也是国内高校图书馆界突破相关研究尚存在的如何深化理论研究与有效运作这双重瓶颈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疗法;图书疗法;高校图书馆;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9-15-03
高校图书馆同仁关于“阅读疗法(biliotherapy或reading therapy)”及其倡导将之應用于读者服务工作为要旨的论文,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出现,然而直到90年代中期依然呈现寥若晨星状况,不过于今已明显有了规模扩张的趋势。检视这些论文作者的职业情况,发现绝大多数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再检视来自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关论文,发现绝大多数论者,除少数人[1][2]对高校图书馆能否名副其实地开展阅读疗法尚存几分疑问或抱谨慎态度外,都众口一词地呼吁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开展阅读疗法。以此观之,阅读疗法这种以选择过的图书文献为主要材料,通过阅读甚或交互式与指导式阅读的形式,旨在帮助人们解决情绪、精神等方面问题的辅助性医疗方法和专业技能,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地实施已经有了良好的舆论基础,但是其实际运作情况却远远难尽人意。究其原因,笔者以为,现有研究存在的“双重瓶颈”固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形成相当制约,但是如何准确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所能够与应该扮演的角色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的双重瓶颈
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对阅读疗法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无疑以北京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者王波为显著代表,他对国外阅读疗法源流和进展的介绍以及从学理上较系统地梳理其原理与类型的论著,对高校图书馆同仁的相关研究有指标性的意义,其论著的被引用情况即是表征;就实证性研究来说,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等近十年来依托于所在图书馆、以高校生心理干预为目标的阅读疗法研究,不断有研究成果见诸于国内图书馆学或医学等期刊,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证性研究先锋与旗帜。但是,除此之外,其他高校图书馆同仁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让人振奋的成果。
高校图书馆界对阅读疗法虽然做了不少专题性理论研究,但是许多研究者的落脚点还是主要放在“务虚”上,大家对阅读疗法的理论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和作用等基础层次上,对于如何实施阅读疗法的探究还多浅尝辄止、流于笼统与粗疏,缺乏更切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又具有前瞻性,能够循序渐进地由初级到高级、从现在到未来的阶段性实施方案与战略构想,大多数有研究成果的在理论指导性和实践可行性上未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与推进,更缺乏开拓性理论与可操作性实践方案的研究成果。付婉秋于2005年对1994-2004年中国阅读疗法文献做了计量研究[3],得出的结论是: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利用关键词“阅读疗法”和“图书疗法”为检索入口检索1989-2004年的文献,共检出相关文献47篇,“研究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经验的、定性研究的层面上,定量的、实验的方法研究还非常少”。笔者对2005年后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同仁撰写的阅读疗法论文进行研读,感到上述结论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有效,可以说,阅读疗法的研究呈现出既有方兴未艾之态又难有高歌猛进之势的停滞不前困局。
再就高校图书馆界阅读疗法的实务运作来说,图书馆同仁呼吁将阅读疗法纳入读者服务范畴已近二十年,但是十多年来,以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形式公开披露开展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似乎依然是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一花独放。刘晶晶指出:截至2006年底,一项对我国70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服务项目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0所高校图书馆中,只有一所开展了阅读治疗服务项目,就是山东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其余高校图书馆均没有开展此项服务,但其中有5所高校图书馆表示该服务项目已引起他们的重视[4]。笔者通过网络查询江苏省内主要高校图书馆的网页,没有发现明确将阅读疗法纳入其读者服务范畴的例子。
显然,阅读疗法理论研究的开拓性与指导性的欠缺以及实证研究的极个别性与实务运作的难以实施,构成高校图书馆界开展阅读疗法研究的双重瓶颈,打破之有待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过程的实施。由于实践与理论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知行合一”是公认的哲学定律,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方可。不过,依笔者愚见,目前更急迫的是切实开展阅读疗法实务,进而推进相关的实证性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化。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前提
绝大多数提倡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论者,其立论依据可以归结为“两点需要”:首先是在校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次是拓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领域的需要。首项“需要”是倡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论者的主流性立论依据,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要,相关论述主要基于阅读疗法的作用与机理,以及当下在校高校生心理健康调查得出的令人不能够掉以轻心的社会现实[5]而确立。第二项“需要”则更多关乎未来,它考虑的是高校图书馆如何在21世纪更新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和增强工作责任,乃至于如何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以便在未来的社会职业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或许惟第二项需要不但关乎现实也关乎图书馆的生存空间扩张与社会价值维系,故不但有高校图书馆从业者以此为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理由,国内图书馆学界人士也大声呼吁,或许由于他们身为准旁观者的视角,加之对国内外业界状况的研究与掌握的及时性与精确性,甚至更早地提倡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6]。
就现实需要而言,阅读疗法无疑是应对现今高校生群体在人际交往、学习、恋爱等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心理健康问题”[7],特别表现于自卑、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良药。阅读疗法的适应症包括抑郁、偏执、成就焦虑、心理失调、人格障碍等[8];部分国内有临床经验的医界人士认可的实行阅读疗法有效的疾病(按照疾病被提及的次数排序)是:心理失调(17人)、抑郁症(15人)、阅读障碍(8人)、精神分裂症(6人)、性别机能失调(5人)等[9];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实证性研究多年的宫梅玲等指出,阅读疗法对解决高校生常见的心烦焦虑、人生目标不明确、孤独、忧郁悲伤、厌学、交际困难、自卑七种心理问题“有显效”[10];付婉秋也是高校图书馆从业者,其研究表明:在对高校生受试者进行了3个月阅读疗法的集体干预后,他们在恋爱问题、同性恋倾向、多角恋爱、学习挫折感、心境、退缩自卑、孤独感、自我闭锁、攻击性和自杀倾向等10方面,情绪障碍有了“显著”改善,其性烦恼、健康问题、情绪障碍、情绪低落等特征和学习压力问题,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11]。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的临床医疗与高校图书馆的实证性研究都证明,阅读疗法对医治抑郁、阅读等方面的心理与情绪障碍有作用,尤其是相关研究表明阅读疗法对缓解高校生忧郁、自卑、孤独等抑郁性情绪障碍有着明显疗效,对高校生克服恋爱、学习、交际等过程的困难也可以起到关键的矫正作用。那么,何以国内开展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少之又少呢?将之落实为读者服务范畴开展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凤毛麟角呢?难道真如少数对高校图书馆能否开展阅读疗法存几分疑问或抱谨慎态度同仁所顾虑那样,其原因在于:缺乏理论体系和实证案例的支撑,没有高素质人才,多学科合作意识不强与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对阅读治疗的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吗?
但依笔者分析,尽管这样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其所举证的因素也并非是阻挡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无法逾越的障碍。毕竟以王波和宫梅玲两人为代表的国内研究者已经以其研究成果给高校图书馆界同仁开展阅读疗法从理论与实务上提供相当的支撑力量!至于说“多学科合作意识不强”、“(阅读疗法)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对阅读治疗的认可度不高”等因素,虽然都可能成为制约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障碍,但是如果高校图书馆未能够彰显开展阅读治疗的工作成效,对其相关的资金投入与社会认可度又怎么能平白无故地提高与提升?若想改变高校图书馆界阅读疗法理论研究与实务开展之间的力量对比差距,恐怕还是得从实施实务开始,进而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证性研究并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而达到此目标的首要之举,在笔者看来是根据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现实,对其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所能够与应该扮演的角色予以准确定位,这是项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角色定位
阅读疗法作为辅助性医疗手段,是借由阅读书籍过程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方法,如何实施,其方法与途径却是因人而异大有讲究的。论及现今比较广为人们接受的阅读疗法分类法,无论是杰可逊(Evalene P.Jackson)的“隐性与显性”两分法,还是阿琳·海尼斯(ArleenHynes)的“一般与临床”两分法,或者是罗宾(Rhea Joyce Rubin)的“教养、临床与发展”三分法等,或侧重于从实施者(图书馆员、阅读疗法师或专业医师)角度分类,或侧重于接受者(寻求阅读疗法帮助者)的角度分类,或者在分类时更多地考虑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实施者与接受者的互动以及“环境”与“技巧”等[12],其类别的确立与差异主要是侧重点不同的结果。
笔者根据这些分类原则,试着将其归总为两类:“一般阅读疗法”与“专业阅读疗法”。前者系指通过阅读活动以维护读者自身的人格健全、调节亚健康状态的强调自我管理的自疗式阅读疗法,主要包括杰可逊的“暗合(隐性)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一般阅读疗法”和罗宾的“发展阅读疗法”;后者则指强调通过阅读疗法的实施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特别强调实施者的主动介入发挥心理学与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诊断式的阅读疗法,主要包括杰可逊的“明确(显性)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临床阅读疗法”和罗宾的“教养阅读疗法”。在如此归并后再来考虑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角色定位就相对容易了。
根据实证性研究成果显著的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等研究,图书馆从业者若希望成为开展阅读疗法的“图书治疗馆员”,除“必须有扎实的图书治疗理论功底,对图书治疗原理,图书治疗的疗效机制,图书治疗的方式和方法,图书治疗的作用,图书治疗的效果等理论知识都应掌握”外,还必须具备“谦虚、正直、诚实、坦荡,具有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人格条件,“缺乏同情人、关心人的品格,不能坦诚待人,不能赢得信任,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他就不能担当图书治疗馆员的重任”;此外,“一般的心理咨询知识”、“一定的文学素养”与“多元的知识结构”也是需要具备的条件[13]。对照此职业素养要求,依目前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仍然是以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以及外语、汉语、哲学等人文科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占图书馆专业人员中较大比例,除非是医学院图书馆,否则医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几乎不存在这样的现实,企图在高校图书馆找到现成的“图书治疗馆员”,同时期待所有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阅读疗法,显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
在此情况下,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工作,特别是初期将之作为读者服务范畴予以开展时,其角色应该也只能够定位在“一般阅读疗法实施者”概念上。具体说就是根据学校学生基本需求,担当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工作的“辅助者角色”,不求成为可以治疗心理问题个案的“阅读疗法师”,更不能够期望自己可以部分充当甚至某种程度上替代专业心理医师,而是脚踏实地地从关怀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开展“一般阅读疗法”,主要以选择和编制“一般阅读疗法图书文献书目”提供给读者为己任;此时,“阅读疗法馆员”还非常有必要与学校称职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共同开展工作,以发挥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先天优势——充裕的图书资源以及实施之符合成本最低化原则和高校生的行为特征等,尤其是有些学生讳疾忌医、不愿意直接面对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现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界开展阅读疗法以拓展读者服务工作,既是社会特定群体(高校生)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或许难以做到所有高校图书馆普遍而全面地开展阅读疗法,但是可以从“一般阅读疗法”做起,并通过图书馆员与学校心理辅导咨询专职教师合作途径,经过一定阶段的充分实践与人员准备后再迈入全面的“一般”与“专业”两类阅读疗法兼而有之,以阅读疗法拓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新阶段!想必此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多学科合作意识”已经有了极大提高,其阅读疗法工作成效将被广泛认可,相应得到的资金投入与社会认可度也将大大提高,图书馆社会职责必定有更好的發挥,自身社会地位也将同时提升的!
参考文献:
[1]杨一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真的可行吗?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03):93-96.
[2][4]刘晶晶.阅读疗法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及其障碍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6):33-34.
[3]付婉秋.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研究阅读疗法[J].现代情报,2006,(01):8-11.
[5][7]蔺桂瑞等.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4-9.
[6]沈固朝.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J].图书情报工作,1998,(04):12-15,54.
[8][12]王波.阅读疗法的类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06):47-53.
[9]赵丰丰.对“阅读疗法”的调查及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01):38-39.
[10]宫梅玲.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05):578.
[11]付婉秋等.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01):69-72.
[13]宫梅玲.高校馆图书治疗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 图书馆杂志,2005,(02):42-44.
作者简介:
龚威,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馆员、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图书信息科学、高等教育管理;
冀光宁,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领域:图书信息科学。
关键词:阅读疗法;图书疗法;高校图书馆;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9-15-03
高校图书馆同仁关于“阅读疗法(biliotherapy或reading therapy)”及其倡导将之應用于读者服务工作为要旨的论文,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出现,然而直到90年代中期依然呈现寥若晨星状况,不过于今已明显有了规模扩张的趋势。检视这些论文作者的职业情况,发现绝大多数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再检视来自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关论文,发现绝大多数论者,除少数人[1][2]对高校图书馆能否名副其实地开展阅读疗法尚存几分疑问或抱谨慎态度外,都众口一词地呼吁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开展阅读疗法。以此观之,阅读疗法这种以选择过的图书文献为主要材料,通过阅读甚或交互式与指导式阅读的形式,旨在帮助人们解决情绪、精神等方面问题的辅助性医疗方法和专业技能,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地实施已经有了良好的舆论基础,但是其实际运作情况却远远难尽人意。究其原因,笔者以为,现有研究存在的“双重瓶颈”固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形成相当制约,但是如何准确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所能够与应该扮演的角色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的双重瓶颈
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对阅读疗法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无疑以北京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者王波为显著代表,他对国外阅读疗法源流和进展的介绍以及从学理上较系统地梳理其原理与类型的论著,对高校图书馆同仁的相关研究有指标性的意义,其论著的被引用情况即是表征;就实证性研究来说,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等近十年来依托于所在图书馆、以高校生心理干预为目标的阅读疗法研究,不断有研究成果见诸于国内图书馆学或医学等期刊,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证性研究先锋与旗帜。但是,除此之外,其他高校图书馆同仁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让人振奋的成果。
高校图书馆界对阅读疗法虽然做了不少专题性理论研究,但是许多研究者的落脚点还是主要放在“务虚”上,大家对阅读疗法的理论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和作用等基础层次上,对于如何实施阅读疗法的探究还多浅尝辄止、流于笼统与粗疏,缺乏更切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又具有前瞻性,能够循序渐进地由初级到高级、从现在到未来的阶段性实施方案与战略构想,大多数有研究成果的在理论指导性和实践可行性上未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与推进,更缺乏开拓性理论与可操作性实践方案的研究成果。付婉秋于2005年对1994-2004年中国阅读疗法文献做了计量研究[3],得出的结论是: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利用关键词“阅读疗法”和“图书疗法”为检索入口检索1989-2004年的文献,共检出相关文献47篇,“研究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经验的、定性研究的层面上,定量的、实验的方法研究还非常少”。笔者对2005年后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同仁撰写的阅读疗法论文进行研读,感到上述结论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有效,可以说,阅读疗法的研究呈现出既有方兴未艾之态又难有高歌猛进之势的停滞不前困局。
再就高校图书馆界阅读疗法的实务运作来说,图书馆同仁呼吁将阅读疗法纳入读者服务范畴已近二十年,但是十多年来,以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形式公开披露开展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似乎依然是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一花独放。刘晶晶指出:截至2006年底,一项对我国70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服务项目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0所高校图书馆中,只有一所开展了阅读治疗服务项目,就是山东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其余高校图书馆均没有开展此项服务,但其中有5所高校图书馆表示该服务项目已引起他们的重视[4]。笔者通过网络查询江苏省内主要高校图书馆的网页,没有发现明确将阅读疗法纳入其读者服务范畴的例子。
显然,阅读疗法理论研究的开拓性与指导性的欠缺以及实证研究的极个别性与实务运作的难以实施,构成高校图书馆界开展阅读疗法研究的双重瓶颈,打破之有待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过程的实施。由于实践与理论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知行合一”是公认的哲学定律,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方可。不过,依笔者愚见,目前更急迫的是切实开展阅读疗法实务,进而推进相关的实证性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化。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前提
绝大多数提倡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论者,其立论依据可以归结为“两点需要”:首先是在校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次是拓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领域的需要。首项“需要”是倡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论者的主流性立论依据,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要,相关论述主要基于阅读疗法的作用与机理,以及当下在校高校生心理健康调查得出的令人不能够掉以轻心的社会现实[5]而确立。第二项“需要”则更多关乎未来,它考虑的是高校图书馆如何在21世纪更新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和增强工作责任,乃至于如何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以便在未来的社会职业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或许惟第二项需要不但关乎现实也关乎图书馆的生存空间扩张与社会价值维系,故不但有高校图书馆从业者以此为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理由,国内图书馆学界人士也大声呼吁,或许由于他们身为准旁观者的视角,加之对国内外业界状况的研究与掌握的及时性与精确性,甚至更早地提倡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6]。
就现实需要而言,阅读疗法无疑是应对现今高校生群体在人际交往、学习、恋爱等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心理健康问题”[7],特别表现于自卑、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良药。阅读疗法的适应症包括抑郁、偏执、成就焦虑、心理失调、人格障碍等[8];部分国内有临床经验的医界人士认可的实行阅读疗法有效的疾病(按照疾病被提及的次数排序)是:心理失调(17人)、抑郁症(15人)、阅读障碍(8人)、精神分裂症(6人)、性别机能失调(5人)等[9];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实证性研究多年的宫梅玲等指出,阅读疗法对解决高校生常见的心烦焦虑、人生目标不明确、孤独、忧郁悲伤、厌学、交际困难、自卑七种心理问题“有显效”[10];付婉秋也是高校图书馆从业者,其研究表明:在对高校生受试者进行了3个月阅读疗法的集体干预后,他们在恋爱问题、同性恋倾向、多角恋爱、学习挫折感、心境、退缩自卑、孤独感、自我闭锁、攻击性和自杀倾向等10方面,情绪障碍有了“显著”改善,其性烦恼、健康问题、情绪障碍、情绪低落等特征和学习压力问题,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11]。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的临床医疗与高校图书馆的实证性研究都证明,阅读疗法对医治抑郁、阅读等方面的心理与情绪障碍有作用,尤其是相关研究表明阅读疗法对缓解高校生忧郁、自卑、孤独等抑郁性情绪障碍有着明显疗效,对高校生克服恋爱、学习、交际等过程的困难也可以起到关键的矫正作用。那么,何以国内开展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少之又少呢?将之落实为读者服务范畴开展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凤毛麟角呢?难道真如少数对高校图书馆能否开展阅读疗法存几分疑问或抱谨慎态度同仁所顾虑那样,其原因在于:缺乏理论体系和实证案例的支撑,没有高素质人才,多学科合作意识不强与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对阅读治疗的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吗?
但依笔者分析,尽管这样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其所举证的因素也并非是阻挡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无法逾越的障碍。毕竟以王波和宫梅玲两人为代表的国内研究者已经以其研究成果给高校图书馆界同仁开展阅读疗法从理论与实务上提供相当的支撑力量!至于说“多学科合作意识不强”、“(阅读疗法)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对阅读治疗的认可度不高”等因素,虽然都可能成为制约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障碍,但是如果高校图书馆未能够彰显开展阅读治疗的工作成效,对其相关的资金投入与社会认可度又怎么能平白无故地提高与提升?若想改变高校图书馆界阅读疗法理论研究与实务开展之间的力量对比差距,恐怕还是得从实施实务开始,进而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证性研究并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而达到此目标的首要之举,在笔者看来是根据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现实,对其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所能够与应该扮演的角色予以准确定位,这是项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角色定位
阅读疗法作为辅助性医疗手段,是借由阅读书籍过程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方法,如何实施,其方法与途径却是因人而异大有讲究的。论及现今比较广为人们接受的阅读疗法分类法,无论是杰可逊(Evalene P.Jackson)的“隐性与显性”两分法,还是阿琳·海尼斯(ArleenHynes)的“一般与临床”两分法,或者是罗宾(Rhea Joyce Rubin)的“教养、临床与发展”三分法等,或侧重于从实施者(图书馆员、阅读疗法师或专业医师)角度分类,或侧重于接受者(寻求阅读疗法帮助者)的角度分类,或者在分类时更多地考虑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实施者与接受者的互动以及“环境”与“技巧”等[12],其类别的确立与差异主要是侧重点不同的结果。
笔者根据这些分类原则,试着将其归总为两类:“一般阅读疗法”与“专业阅读疗法”。前者系指通过阅读活动以维护读者自身的人格健全、调节亚健康状态的强调自我管理的自疗式阅读疗法,主要包括杰可逊的“暗合(隐性)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一般阅读疗法”和罗宾的“发展阅读疗法”;后者则指强调通过阅读疗法的实施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特别强调实施者的主动介入发挥心理学与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诊断式的阅读疗法,主要包括杰可逊的“明确(显性)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临床阅读疗法”和罗宾的“教养阅读疗法”。在如此归并后再来考虑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角色定位就相对容易了。
根据实证性研究成果显著的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等研究,图书馆从业者若希望成为开展阅读疗法的“图书治疗馆员”,除“必须有扎实的图书治疗理论功底,对图书治疗原理,图书治疗的疗效机制,图书治疗的方式和方法,图书治疗的作用,图书治疗的效果等理论知识都应掌握”外,还必须具备“谦虚、正直、诚实、坦荡,具有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人格条件,“缺乏同情人、关心人的品格,不能坦诚待人,不能赢得信任,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他就不能担当图书治疗馆员的重任”;此外,“一般的心理咨询知识”、“一定的文学素养”与“多元的知识结构”也是需要具备的条件[13]。对照此职业素养要求,依目前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仍然是以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以及外语、汉语、哲学等人文科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占图书馆专业人员中较大比例,除非是医学院图书馆,否则医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几乎不存在这样的现实,企图在高校图书馆找到现成的“图书治疗馆员”,同时期待所有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阅读疗法,显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
在此情况下,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工作,特别是初期将之作为读者服务范畴予以开展时,其角色应该也只能够定位在“一般阅读疗法实施者”概念上。具体说就是根据学校学生基本需求,担当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工作的“辅助者角色”,不求成为可以治疗心理问题个案的“阅读疗法师”,更不能够期望自己可以部分充当甚至某种程度上替代专业心理医师,而是脚踏实地地从关怀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开展“一般阅读疗法”,主要以选择和编制“一般阅读疗法图书文献书目”提供给读者为己任;此时,“阅读疗法馆员”还非常有必要与学校称职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共同开展工作,以发挥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先天优势——充裕的图书资源以及实施之符合成本最低化原则和高校生的行为特征等,尤其是有些学生讳疾忌医、不愿意直接面对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现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界开展阅读疗法以拓展读者服务工作,既是社会特定群体(高校生)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或许难以做到所有高校图书馆普遍而全面地开展阅读疗法,但是可以从“一般阅读疗法”做起,并通过图书馆员与学校心理辅导咨询专职教师合作途径,经过一定阶段的充分实践与人员准备后再迈入全面的“一般”与“专业”两类阅读疗法兼而有之,以阅读疗法拓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新阶段!想必此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多学科合作意识”已经有了极大提高,其阅读疗法工作成效将被广泛认可,相应得到的资金投入与社会认可度也将大大提高,图书馆社会职责必定有更好的發挥,自身社会地位也将同时提升的!
参考文献:
[1]杨一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真的可行吗?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03):93-96.
[2][4]刘晶晶.阅读疗法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及其障碍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6):33-34.
[3]付婉秋.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研究阅读疗法[J].现代情报,2006,(01):8-11.
[5][7]蔺桂瑞等.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4-9.
[6]沈固朝.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J].图书情报工作,1998,(04):12-15,54.
[8][12]王波.阅读疗法的类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06):47-53.
[9]赵丰丰.对“阅读疗法”的调查及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01):38-39.
[10]宫梅玲.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05):578.
[11]付婉秋等.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01):69-72.
[13]宫梅玲.高校馆图书治疗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 图书馆杂志,2005,(02):42-44.
作者简介:
龚威,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馆员、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图书信息科学、高等教育管理;
冀光宁,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领域:图书信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