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 F-FDG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N)分期方面的价值,以及CT密度和双时相扫描在淋巴结性质判定方面的作用。方法 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均于术前行 ^18 F-FDGPET-CT扫描,对常规扫描图像采用PET法(单纯根据^18 F-FDG摄取水平判断淋巴结性质)和PET+CT密度法(结合CT密度和摄取水平判断淋巴结性质)分析。摄取水平通过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结合判定。双时相扫描的储留指数(RI)〉10%为摄取升高。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区域淋巴结组为单位,PET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8.4%、88.3%、59.5%和97.4%,PET+CT密度法的相应值分别为84.0%,94.6%、92.9%、75.O%和96.8%,其中2种方法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组淋巴结行双时相扫描,良恶性组摄取变化值(△SUVmax)之间和R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3组延迟相摄取升高的淋巴结中,11组为转移;在5组无摄取升高的淋巴结中,1组为转移。结论 ^18 F-FDGPET-CT在肺癌患者术前N分期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淋巴结CT密度和^18 F-FDG摄取水平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对于常规相摄取增高的淋巴结,延迟相摄取升高对判断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有限,但无摄取升高则更支持良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