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以知识讲述为主,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影响,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作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手脑并用,通过实践带动思考,以思考的力量牵动实践,从而实现数学综合实力的提高,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教学;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动起来,不仅是肢体的动,也包括大脑的运转。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奥秘,同时勾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能够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实践讲学,手脑并用
打破教师的“独角戏”已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在课堂中应该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走进知识的海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实践讲学的方式,由学生先自学探索,然后教学再进行点拨,同时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找到知识的真谛,并化为已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实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首先按照三角形的角进行分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对各个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度量,将三角形中三个角都小于90°的角称为锐角三角形,将三角形中一个为90°的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中有一个角大于90°的角称为钝角三角形。学生经过动手度量,并分类之后,必定会对该三角形分类有深刻的印象。然后是按照三角形的边进行分类,为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保持快速运转,此时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测量三角形的边,一边进行讲学点拨,最终让学生掌握三角形还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总之,实践讲学的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在讲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手脑并用的学习状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营造氛围,主动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氛围与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借助自身饱满的情绪,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创设富有激情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的动力,让整个小学数学课堂在思维的运转下“动”起来。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复习导入,让学生有能力“动”起来,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活动,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利用十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同制作一个简易陀螺,并让陀螺转起来,为数学课堂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此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看旋转的图形,他的转动有什么特点?”以问题为铺垫,让学生探索旋转的数学概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以“平移”作为导入,让学生在平移的基础上,有能力主动思考,顺利地过渡到“旋转”的相关知识学习中。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都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动”起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氛围,为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善于利用。
三、重视参与,注重引导
当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时,说明学生此时情绪高涨,是思考的好时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定理、算理相对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应该以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为引导,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相对宽阔的广场中进行实地测量,首先用米尺画一条十米的线段,然后学生测量自己十米需要走多少步。最后教师让学生接力快走1千米。该方式既实现了学生“动”起来,也让学生对千米有一个深刻的概念与印象。
主动参与是积极进取的表现,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断地促进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大部分学生对东南西北方向有所了解,但是当物体处于东与南的中间位置时,便会不知所措。此时教师便可以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位置。总之,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真正的“动”起来,让实践与思维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动起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不论是问题启发,气氛渲染,还是动手实践,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设计出科学合理,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与环节,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主动思考与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堂配合度,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才能为动起来的小学数学课堂增益,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健君.小学数学“用好教材”教学案例——巧用学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1):103-104.
[2]王广.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J].当代教研论丛,2015(07):36-37.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教学;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动起来,不仅是肢体的动,也包括大脑的运转。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奥秘,同时勾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能够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实践讲学,手脑并用
打破教师的“独角戏”已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在课堂中应该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走进知识的海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实践讲学的方式,由学生先自学探索,然后教学再进行点拨,同时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找到知识的真谛,并化为已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实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首先按照三角形的角进行分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对各个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度量,将三角形中三个角都小于90°的角称为锐角三角形,将三角形中一个为90°的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中有一个角大于90°的角称为钝角三角形。学生经过动手度量,并分类之后,必定会对该三角形分类有深刻的印象。然后是按照三角形的边进行分类,为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保持快速运转,此时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测量三角形的边,一边进行讲学点拨,最终让学生掌握三角形还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总之,实践讲学的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在讲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手脑并用的学习状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营造氛围,主动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氛围与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借助自身饱满的情绪,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创设富有激情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的动力,让整个小学数学课堂在思维的运转下“动”起来。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复习导入,让学生有能力“动”起来,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活动,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利用十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同制作一个简易陀螺,并让陀螺转起来,为数学课堂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此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看旋转的图形,他的转动有什么特点?”以问题为铺垫,让学生探索旋转的数学概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以“平移”作为导入,让学生在平移的基础上,有能力主动思考,顺利地过渡到“旋转”的相关知识学习中。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都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动”起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氛围,为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善于利用。
三、重视参与,注重引导
当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时,说明学生此时情绪高涨,是思考的好时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定理、算理相对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应该以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为引导,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相对宽阔的广场中进行实地测量,首先用米尺画一条十米的线段,然后学生测量自己十米需要走多少步。最后教师让学生接力快走1千米。该方式既实现了学生“动”起来,也让学生对千米有一个深刻的概念与印象。
主动参与是积极进取的表现,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断地促进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大部分学生对东南西北方向有所了解,但是当物体处于东与南的中间位置时,便会不知所措。此时教师便可以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位置。总之,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真正的“动”起来,让实践与思维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动起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不论是问题启发,气氛渲染,还是动手实践,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设计出科学合理,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与环节,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主动思考与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堂配合度,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才能为动起来的小学数学课堂增益,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健君.小学数学“用好教材”教学案例——巧用学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1):103-104.
[2]王广.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J].当代教研论丛,2015(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