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体现了对后进生的关怀。素质教育的意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必定要面对众多的后进生。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后进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教育,挖掘他们的潜力,教育和引导后进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不断努力学习,成就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策略
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下才能展翅飞翔,教育也要给予后进生心灵的自由,也就是思想的自由和感情的自由,这样才能让后进生健康成长。如果忽视了后进生内在的潜能,那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上将更加落后。只有充分信任后进生,时常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正确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后进生才会变得更好,才会拥有道德、人格上的自信。都说教育是美的,它的美就在于理解,在于创新,在于相互感染,在于相互欣赏。
一、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
(一)班集体的教育转化
1. 树立平等意识,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
一个团结的班级必定有着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就如一场篮球赛的胜利是由于队员间团结、和谐的配合。另外,教师还要在班上树立平等意識,积极营造平等的班级人际氛围。这种平等,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平等,还是学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因某一学生成绩不理想或有任何不足就对他“另眼相看”。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
2. 营造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环境
很多老教师在表扬、鼓励或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采用学生评价、集体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这是一些很好的评价手段,学生在表扬、批评其他同学的同时,会自省,从而变得更加自律和向上。对于后进生,笔者也在工作中感受到,营造一个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环境比教师一个人导演要好得多。引导班集体舆论主要是使学生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集体进步。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对某个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批评,就不只是教师一人的工作,也不局限于教师一人的观点,而是集体对其进行表扬、鼓励、批评,对其行为进行引导、规范、约束。这是一种班级管理的“艺术”。
(二)教师的教育转化
1. 教师的角色转化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因为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工作以来,笔者遇到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时,总是尽量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以便深入他们的内心。如果他们感到孤单,笔者就充当他们的朋友;如果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笔者就充当他们的领导者;如果他们不能自律,笔者就充当他们的榜样;如果他们对学习、生活感到迷茫,笔者就充当他们的教员。的确,如果教育者仅用“教员”的威信来压制后进生,多数的后进生是不会服从的。要后进生从心里“服教”“服人”,教师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个别教育。为此,笔者采用了安排担任班干部、每日自省、印制喜单、写检查、确定对手、推荐读物等具体有效的方法。
2. 学生的个别教育
有人说,学生的成绩不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具有片面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出怪叫、做鬼脸,这些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他们因成绩不好或被忽视而想引起教师关注的行为。很多后进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导致行为习惯不好,这时就需要让这些后进生获得某种“成功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诉教育者“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面对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在“差不多”的学生群体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努力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获得快乐,并让他们懂得分享成功的快乐。
二、转化后进生的心得感悟
(一)民主:爱的感化源于信任与尊重
首先,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对后进生具有真诚的爱,要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当作朋友,充分地信任、尊重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灵赢得心灵,点燃他们心中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熄灭。”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要让斥责转变为真诚的热爱和真诚的信任。记得刚担任教师时,笔者曾在50多个学生面前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虽然当时笔者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在批评的问题上,学生犯错,教师可以批评学生;教师犯错,学生同样也可以批评教师。教师若批评失当,则应当尊重学生的申辩权利,主动认错。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自育:交给学生教育的主动权
改正学生的坏习惯不是依靠教师的压制,而是要让学生自我引导,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反复控制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总结了一条朴素的教育规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若要要求后进生在短时间内改正所有的坏习惯,显然是很难做到的,但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自我教育,控制及减少坏习惯。教师可发挥集体的作用对后进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让后进生意识到:你的进步,是集体的光荣;你的错误,是集体的耻辱。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表扬或批评转变为集体的表扬与批评,从而激发后进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然而,教师也得明确,自我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后进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要接受集体的监督,期间,后进生会出现错误反复的情况,而集体的监督又促使其不断改正,从而真正改正错误,实现进步。这样的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育方式。
(三)个性:爱好与做人之道
后进生由于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集体生活。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根据个性发展爱好是一个可行之举。人的天赋、能力、爱好是不可低估的精神法宝,每一个人的表现也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就是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可贵之处,并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可贵之处,由此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成为坚强的人。
三、结语
生活的舞台其实并不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都上台表演,如果成不了创造者,就做一名优秀的欣赏者。俗话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若唯“应试”是从,则只能是“多情总被无情恼”;淡化“应试”观念,强调精神生活,则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总之,教师应该认真教育并转化后进生,为他们插上“隐形的翅膀”,成就他们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清,葛春.论班级“后进生”的教育——一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7).
[2]王荣琴.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其转化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3).
[3]么娜.后进生转化中的心理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3(35).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策略
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下才能展翅飞翔,教育也要给予后进生心灵的自由,也就是思想的自由和感情的自由,这样才能让后进生健康成长。如果忽视了后进生内在的潜能,那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上将更加落后。只有充分信任后进生,时常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正确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后进生才会变得更好,才会拥有道德、人格上的自信。都说教育是美的,它的美就在于理解,在于创新,在于相互感染,在于相互欣赏。
一、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
(一)班集体的教育转化
1. 树立平等意识,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
一个团结的班级必定有着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就如一场篮球赛的胜利是由于队员间团结、和谐的配合。另外,教师还要在班上树立平等意識,积极营造平等的班级人际氛围。这种平等,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平等,还是学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因某一学生成绩不理想或有任何不足就对他“另眼相看”。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
2. 营造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环境
很多老教师在表扬、鼓励或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采用学生评价、集体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这是一些很好的评价手段,学生在表扬、批评其他同学的同时,会自省,从而变得更加自律和向上。对于后进生,笔者也在工作中感受到,营造一个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环境比教师一个人导演要好得多。引导班集体舆论主要是使学生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集体进步。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对某个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批评,就不只是教师一人的工作,也不局限于教师一人的观点,而是集体对其进行表扬、鼓励、批评,对其行为进行引导、规范、约束。这是一种班级管理的“艺术”。
(二)教师的教育转化
1. 教师的角色转化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因为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工作以来,笔者遇到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时,总是尽量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以便深入他们的内心。如果他们感到孤单,笔者就充当他们的朋友;如果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笔者就充当他们的领导者;如果他们不能自律,笔者就充当他们的榜样;如果他们对学习、生活感到迷茫,笔者就充当他们的教员。的确,如果教育者仅用“教员”的威信来压制后进生,多数的后进生是不会服从的。要后进生从心里“服教”“服人”,教师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个别教育。为此,笔者采用了安排担任班干部、每日自省、印制喜单、写检查、确定对手、推荐读物等具体有效的方法。
2. 学生的个别教育
有人说,学生的成绩不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具有片面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出怪叫、做鬼脸,这些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他们因成绩不好或被忽视而想引起教师关注的行为。很多后进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导致行为习惯不好,这时就需要让这些后进生获得某种“成功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诉教育者“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面对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在“差不多”的学生群体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努力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获得快乐,并让他们懂得分享成功的快乐。
二、转化后进生的心得感悟
(一)民主:爱的感化源于信任与尊重
首先,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对后进生具有真诚的爱,要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当作朋友,充分地信任、尊重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灵赢得心灵,点燃他们心中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熄灭。”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要让斥责转变为真诚的热爱和真诚的信任。记得刚担任教师时,笔者曾在50多个学生面前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虽然当时笔者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在批评的问题上,学生犯错,教师可以批评学生;教师犯错,学生同样也可以批评教师。教师若批评失当,则应当尊重学生的申辩权利,主动认错。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自育:交给学生教育的主动权
改正学生的坏习惯不是依靠教师的压制,而是要让学生自我引导,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反复控制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总结了一条朴素的教育规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若要要求后进生在短时间内改正所有的坏习惯,显然是很难做到的,但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自我教育,控制及减少坏习惯。教师可发挥集体的作用对后进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让后进生意识到:你的进步,是集体的光荣;你的错误,是集体的耻辱。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表扬或批评转变为集体的表扬与批评,从而激发后进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然而,教师也得明确,自我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后进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要接受集体的监督,期间,后进生会出现错误反复的情况,而集体的监督又促使其不断改正,从而真正改正错误,实现进步。这样的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育方式。
(三)个性:爱好与做人之道
后进生由于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集体生活。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根据个性发展爱好是一个可行之举。人的天赋、能力、爱好是不可低估的精神法宝,每一个人的表现也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就是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可贵之处,并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可贵之处,由此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成为坚强的人。
三、结语
生活的舞台其实并不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都上台表演,如果成不了创造者,就做一名优秀的欣赏者。俗话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若唯“应试”是从,则只能是“多情总被无情恼”;淡化“应试”观念,强调精神生活,则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总之,教师应该认真教育并转化后进生,为他们插上“隐形的翅膀”,成就他们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清,葛春.论班级“后进生”的教育——一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7).
[2]王荣琴.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其转化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3).
[3]么娜.后进生转化中的心理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