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奇思妙想的能力是写好想象作文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想象的情境,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畅想,引导创造并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奇思妙想 培养 想象 引导创造 鼓励
想象,包括联想、幻想、科幻和梦想。想象作文是对想象中的场景和事物的描述,它是作者超越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限制的种种奇思异想的记录。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指导学生们写好它,很多教师都很茫然。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几点见解:
一、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奇思妙想的能力
想象作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还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奇思异想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积极设置想象的情境,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
“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教材不可缺少的条件,积极地鼓励学生联想也是培养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边看课文插图,边听录音,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
(二)鼓励学生积极畅想
想象与思维紧密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发问,敢于异想天开,即畅想,以逐步打开学生的想象大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有求异思维,对于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不管他所说的问题是对或是错,是成熟或是幼稚,这都是一种敢于想的表现,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后,就问学生,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话题一打开,就如开闸的洪水,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要发明一种遇到撞击会产生反弹作用的挡风玻璃,这种玻璃安装在汽车上,当汽车和其他车辆相撞时,挡风玻璃就会产生反弹作用,避免撞击。有的说,搞清洁时,教室的玻璃最难擦,我想发明一种遇到水可变软的玻璃,那样就可以像洗衣服一样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对于学生所讲的,我都一一给予肯定。
二、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发展想象力打好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同学有了想象的主动性,很想展开想象的翅膀,但无论怎么想,都觉得脑子里空空如也,想不出什么奇妙的东西。这是因为学生表象贫乏,心理学讲到,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各种图表符号的讲解,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方式,形成学生的知觉表象和语言表象。此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参观旅行、调查访问等,特别应该多看点有关科幻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实地观察,体会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大知识领域,积累表象材料。
三、引导创造,培养创造想象力的能力
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创造想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要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指导作文、绘画的构想,布置创造性作业,组织各种科技活动,制造各种模型,参加各种智力竞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四、作文辅导时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想象作文其实就是一类创新作文。我记得一位作家在谈作文创新的时候说过,作文创新要靠奇思妙想支撑,不训练自己奇思妙想的能力,不善比喻,不会拟人,不敢畅想,不懂推测、联想,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创新作文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越是有独创性越好。比如写“未来的……”,写未来,也就是写梦想,梦想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有一位同学描写未来的衣服,有三种功能:可以调颜色和样式,可以调温度,还可以按摩。而且这三种功能的控制键就在衣服口袋里。多神奇呀!这就是孩子们大胆的想象。
但是,任何的想象,不管多么离奇,总是以一定的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因此,要求学生要有生活经验,要对想象事物的原形和特点知道得很清楚。作文辅导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根据想象原形的特点去寻找灵感。如在辅导“未来的……”时,我启发学生: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军事设备等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科学。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状,未来的世界还要同学们去创造。那么,我们现在有哪些东西不够科学,令你不满意?而你所希望的是怎样的呢?这样孩子们就大胆地去想象了。另外,虽然想象无拘无束的,但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安排教材,内容要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否则想象到的内容就会变得令人难以琢磨,乱七八糟。
我还认为,开好相应的故事会也是写好想象作文的有效途径。想象作文的范围广泛,各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同,记忆储存的表象各异,大家想象的形象就不相同。开故事会,首先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大家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出来,还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可以从别人的想象中获得灵感,从而把想象作文写得更生动,更有趣。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孟庆茂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关键词:奇思妙想 培养 想象 引导创造 鼓励
想象,包括联想、幻想、科幻和梦想。想象作文是对想象中的场景和事物的描述,它是作者超越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限制的种种奇思异想的记录。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指导学生们写好它,很多教师都很茫然。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几点见解:
一、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奇思妙想的能力
想象作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还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奇思异想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积极设置想象的情境,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
“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教材不可缺少的条件,积极地鼓励学生联想也是培养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边看课文插图,边听录音,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
(二)鼓励学生积极畅想
想象与思维紧密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发问,敢于异想天开,即畅想,以逐步打开学生的想象大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有求异思维,对于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不管他所说的问题是对或是错,是成熟或是幼稚,这都是一种敢于想的表现,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后,就问学生,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话题一打开,就如开闸的洪水,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要发明一种遇到撞击会产生反弹作用的挡风玻璃,这种玻璃安装在汽车上,当汽车和其他车辆相撞时,挡风玻璃就会产生反弹作用,避免撞击。有的说,搞清洁时,教室的玻璃最难擦,我想发明一种遇到水可变软的玻璃,那样就可以像洗衣服一样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对于学生所讲的,我都一一给予肯定。
二、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发展想象力打好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同学有了想象的主动性,很想展开想象的翅膀,但无论怎么想,都觉得脑子里空空如也,想不出什么奇妙的东西。这是因为学生表象贫乏,心理学讲到,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各种图表符号的讲解,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方式,形成学生的知觉表象和语言表象。此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参观旅行、调查访问等,特别应该多看点有关科幻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实地观察,体会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大知识领域,积累表象材料。
三、引导创造,培养创造想象力的能力
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创造想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要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指导作文、绘画的构想,布置创造性作业,组织各种科技活动,制造各种模型,参加各种智力竞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四、作文辅导时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想象作文其实就是一类创新作文。我记得一位作家在谈作文创新的时候说过,作文创新要靠奇思妙想支撑,不训练自己奇思妙想的能力,不善比喻,不会拟人,不敢畅想,不懂推测、联想,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创新作文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越是有独创性越好。比如写“未来的……”,写未来,也就是写梦想,梦想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有一位同学描写未来的衣服,有三种功能:可以调颜色和样式,可以调温度,还可以按摩。而且这三种功能的控制键就在衣服口袋里。多神奇呀!这就是孩子们大胆的想象。
但是,任何的想象,不管多么离奇,总是以一定的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因此,要求学生要有生活经验,要对想象事物的原形和特点知道得很清楚。作文辅导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根据想象原形的特点去寻找灵感。如在辅导“未来的……”时,我启发学生: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军事设备等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科学。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状,未来的世界还要同学们去创造。那么,我们现在有哪些东西不够科学,令你不满意?而你所希望的是怎样的呢?这样孩子们就大胆地去想象了。另外,虽然想象无拘无束的,但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安排教材,内容要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否则想象到的内容就会变得令人难以琢磨,乱七八糟。
我还认为,开好相应的故事会也是写好想象作文的有效途径。想象作文的范围广泛,各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同,记忆储存的表象各异,大家想象的形象就不相同。开故事会,首先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大家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出来,还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可以从别人的想象中获得灵感,从而把想象作文写得更生动,更有趣。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孟庆茂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