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流域地处气候湿润-干旱过渡带,其天然禀赋决定了水资源先天不足且时空分布极其不均,无序用水和气候变化等的叠加影响曾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22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流域地处气候湿润-干旱过渡带,其天然禀赋决定了水资源先天不足且时空分布极其不均,无序用水和气候变化等的叠加影响曾使黄河干流发生罕见的断流现象,未来水资源短缺态势将更加突显,缺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为解决缺水问题,揭示了黄河流域作为湿润-干旱过渡带典型流域,其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阐释了近年来黄河中游植被恢复对径流和蒸发等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评估了基流补给对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性,指出如何落实空间均衡理念、实施引水补源(包括
其他文献
【目的】土壤养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探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因子及其对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山核桃的栽植和可持续发展、土壤培肥提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尤其是欠缺全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生态流域体系,迫切需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高度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为了有效培养学生们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将三位一体教学法应用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
【目的】开展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能更客观地阐明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的内在机理,对田间土壤肥力的有效管控和保障人类健康、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江西省丰城市鄱阳湖平原农田区,采用网格布点法布设28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0—20 cm表层土壤,对样点数据用三倍标准差法剔除异常值20个,实际利用样点数为263个,分析了土壤样品pH、质地、氮、磷、钾和硼(B)、锰(Mn)
以提高石膏耐水性及轻质化为目的,以水胶比、EPS掺量、复合硅酸盐水泥掺量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3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石膏吸水率、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软化系
以非洲加蓬PO项目为依托,旨在提高项目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毛细吸水、碳化和RCM抗氯离子渗透等试验,研究了掺加硅烷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与在混凝土表面涂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盐胁迫抑制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缓解效应,为进一步探讨壳聚糖抗逆机理提供新的线索。【方法】以蛭石为基质,以菜用大豆‘特早王’–根瘤菌共生体系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