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齐齐哈尔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收入和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介绍了齐齐哈尔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农产品竞争力进行了SWOT分析,包括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希望对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SWOT分析;流通体系;产业集群;竞争力;技术创新
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项目号:2010W-M01
一、齐齐哈尔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齐齐哈尔市所属黑龙江省,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主要以生产农作物和农作物加工为主,有“绿色食品之都”的称号。多年的农业种植,齐齐哈尔市已逐步形成以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四大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呈现专业化、区域化的布局,并形成了显著的成效。
据齐齐哈尔市农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已经能够满足玉米加工能力150万吨、大豆170万吨、马铃薯110万吨、甜菜175万吨、亚麻0.9万吨、肉牛30万头、生猪104万吨、肉羊50万只、禽类2013万只、鲜乳153万吨。建设优质粮基地40万亩,建设生态农业基地35万亩。全市重点扶持富裕光明乳业、克东腐乳、讷河港进、依安大鹅等国家、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2亿元,建设产业化龙头项目37个,新建厂房等设施6万平方米,购置安装设备803台套,新增固定资产近2亿元,扩大了企业优势产品生产,提高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三年累计新增利税4849万元,拉动农户10万户。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达76.95亿公斤。2008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643.4万亩,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2003年的61.2%提高到2008年的86.5%。虽然以甜菜、亚麻等为主的作物比重下降,但绿色特色作物面积不断增加,连续八届绿博会大大促进了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快发展。
二、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能力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
齐齐哈市现有耕地2703.6万亩,草原826.l万亩,芦苇124.5万亩,林地638.07万亩,盛产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葵花、甜菜、亚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齐齐哈尔市农业综合开发依托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农业产业化开发。2006—2008年,齐齐哈尔市共争取农业开发项目165个,其中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个;争取国家农发资金4.7亿元,争取项目资金额度相当于过去15年的总和, 并且连续三年实现争取国家资金超亿元。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对于齐齐哈尔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区域产业带明显
齐齐哈尔市重点建设了以讷河、依安、富裕、克山等县为重点的甜菜生产基地,以讷河、依安、克山、克东等县为重点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富裕、依安、克东、甘南、昂溪等县区为重点的奶牛生产基地,以克山、克东、拜泉、讷河等县为重点的大豆生产基地,以龙江、甘南、泰来、梅里斯等县区为重点的玉米生产基地,以泰来、龙江、讷河等县为重点的水稻生产基地。形成了拜泉上升大豆、甘南中兴奶牛、泰来克利水稻、依安中心马铃薯、讷河兴旺甜菜等一大批特色产业乡镇,确保了企业原料需求。
2.劣势分析
(1)农产品物流企业发育不足
一个市农产品物流的整体质量和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农产品流通体系能否进行低成本的高效运转,由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构必须依靠现代农产品物流做支撑。当前齐齐哈尔市的农产品流通更多的是采取自己经销的方式或者和各地的经销商合作进行销售,物流企业数量大,但是规模小,没有先进的物流信息辅助,使农产品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只是考虑如何销售出商品,赢取利润,因此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更高水平的运输、仓储及服务类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缺乏竞争力,不容易形成规模,同时各个经销商为了赢得利润,不惜互相压价,自相残杀,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长,成本高,效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存在成本偏高,竞争力低的情况。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齐齐哈市现有的28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大型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者多,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只有19家, 5000—10000万元的23家。农产品深加工比例大致在30%左右,落后于先进地区50%的水平。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长,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导致企业辐射功能较弱,发展空间窄,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差,亏损面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机会分析
(1)经济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入了快速变化阶段,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极为有利。
(2)政府的支持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环境支持
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品牌战略、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市直部门联系培强农业产业化领军型龙头企业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整村推进的指导意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积极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程工作的意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政策性文件,对齐齐哈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有利契机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15%,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工业各行业的前列。
4.威胁分析
(1)资源短缺和价格上涨抑制企业的发展
齐齐哈尔的土地资源可供量少,用于发展和土地面积严重匮乏;同时由于能源、原料、交通的价格上涨的快,导致农产品加工业的中间很多环节投入上升,成本提高,导致利润降低;另外国家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土地可供量的减少和控制,抬高建设用地的供给价格,导致了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受到了严重约束; 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将对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2)产品标准化工作滞后
对于农产品加工业而言,质量是产业的生命,而标准是质量监督的依据,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通过标准化能够很好地解决商品交换中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互换配套等问题,所以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提升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 实行“商物分离”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一个涉及面广、涵盖多的体系,构建实行“商物分离”的齐齐哈尔市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企业、运销商、各类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或载体为主体,以农产学研以及其它市场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局面。
(2)打造农产学研合作体系
农产学研是产生新品种、新技术等的重要机构,已有4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国际合作计划,共争取到852万元资金支持。通过各种形式吸纳国
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全市有近20 家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3)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若要提升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要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2008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齐齐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确定了20平方公里的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重点园区,集中投入、集中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工业、绿色食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 培育中间商降低农产品的交易费用
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畅,导致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所以要提高竞争力,就要降低农产品交易费用,而中间商和经纪人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选择适合的中间商,培育高素质的中间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识别产品质量,通过高价格出售高质量产品、以低价格出售低质量产品建立信誉,虽然中间商和经纪人并不能成为产品质量的信号,但他们能够使市场信号得到强化或具体化,因此培育合理的中间商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很重要策略。
(4)培育高水平的农业人才队伍
培养懂技术的农业技术人才,选择善于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才,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要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开展员工专业学习和按层次的展开全员的培训,高层人才可选择在专门培训班、知名企业进行专门培训;对于农民要提供信息帮助和专业知识服务,增加对基地农民的投资,提高农业人士的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8
[2]孟祥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科技与生活.2011.(2)
[3]何永柏.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农村经济.2009(2)
[4]高雅.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农产品加工.2007.8
关键词:SWOT分析;流通体系;产业集群;竞争力;技术创新
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项目号:2010W-M01
一、齐齐哈尔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齐齐哈尔市所属黑龙江省,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主要以生产农作物和农作物加工为主,有“绿色食品之都”的称号。多年的农业种植,齐齐哈尔市已逐步形成以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四大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呈现专业化、区域化的布局,并形成了显著的成效。
据齐齐哈尔市农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已经能够满足玉米加工能力150万吨、大豆170万吨、马铃薯110万吨、甜菜175万吨、亚麻0.9万吨、肉牛30万头、生猪104万吨、肉羊50万只、禽类2013万只、鲜乳153万吨。建设优质粮基地40万亩,建设生态农业基地35万亩。全市重点扶持富裕光明乳业、克东腐乳、讷河港进、依安大鹅等国家、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2亿元,建设产业化龙头项目37个,新建厂房等设施6万平方米,购置安装设备803台套,新增固定资产近2亿元,扩大了企业优势产品生产,提高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三年累计新增利税4849万元,拉动农户10万户。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达76.95亿公斤。2008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643.4万亩,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2003年的61.2%提高到2008年的86.5%。虽然以甜菜、亚麻等为主的作物比重下降,但绿色特色作物面积不断增加,连续八届绿博会大大促进了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快发展。
二、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能力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
齐齐哈市现有耕地2703.6万亩,草原826.l万亩,芦苇124.5万亩,林地638.07万亩,盛产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葵花、甜菜、亚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齐齐哈尔市农业综合开发依托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农业产业化开发。2006—2008年,齐齐哈尔市共争取农业开发项目165个,其中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个;争取国家农发资金4.7亿元,争取项目资金额度相当于过去15年的总和, 并且连续三年实现争取国家资金超亿元。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对于齐齐哈尔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区域产业带明显
齐齐哈尔市重点建设了以讷河、依安、富裕、克山等县为重点的甜菜生产基地,以讷河、依安、克山、克东等县为重点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富裕、依安、克东、甘南、昂溪等县区为重点的奶牛生产基地,以克山、克东、拜泉、讷河等县为重点的大豆生产基地,以龙江、甘南、泰来、梅里斯等县区为重点的玉米生产基地,以泰来、龙江、讷河等县为重点的水稻生产基地。形成了拜泉上升大豆、甘南中兴奶牛、泰来克利水稻、依安中心马铃薯、讷河兴旺甜菜等一大批特色产业乡镇,确保了企业原料需求。
2.劣势分析
(1)农产品物流企业发育不足
一个市农产品物流的整体质量和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农产品流通体系能否进行低成本的高效运转,由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构必须依靠现代农产品物流做支撑。当前齐齐哈尔市的农产品流通更多的是采取自己经销的方式或者和各地的经销商合作进行销售,物流企业数量大,但是规模小,没有先进的物流信息辅助,使农产品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只是考虑如何销售出商品,赢取利润,因此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更高水平的运输、仓储及服务类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缺乏竞争力,不容易形成规模,同时各个经销商为了赢得利润,不惜互相压价,自相残杀,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长,成本高,效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存在成本偏高,竞争力低的情况。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齐齐哈市现有的28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大型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者多,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只有19家, 5000—10000万元的23家。农产品深加工比例大致在30%左右,落后于先进地区50%的水平。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长,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导致企业辐射功能较弱,发展空间窄,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差,亏损面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机会分析
(1)经济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入了快速变化阶段,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极为有利。
(2)政府的支持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环境支持
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品牌战略、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市直部门联系培强农业产业化领军型龙头企业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整村推进的指导意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积极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程工作的意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政策性文件,对齐齐哈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有利契机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15%,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工业各行业的前列。
4.威胁分析
(1)资源短缺和价格上涨抑制企业的发展
齐齐哈尔的土地资源可供量少,用于发展和土地面积严重匮乏;同时由于能源、原料、交通的价格上涨的快,导致农产品加工业的中间很多环节投入上升,成本提高,导致利润降低;另外国家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土地可供量的减少和控制,抬高建设用地的供给价格,导致了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受到了严重约束; 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将对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2)产品标准化工作滞后
对于农产品加工业而言,质量是产业的生命,而标准是质量监督的依据,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通过标准化能够很好地解决商品交换中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互换配套等问题,所以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提升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 实行“商物分离”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一个涉及面广、涵盖多的体系,构建实行“商物分离”的齐齐哈尔市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企业、运销商、各类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或载体为主体,以农产学研以及其它市场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局面。
(2)打造农产学研合作体系
农产学研是产生新品种、新技术等的重要机构,已有4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国际合作计划,共争取到852万元资金支持。通过各种形式吸纳国
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全市有近20 家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3)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若要提升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要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2008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齐齐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确定了20平方公里的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重点园区,集中投入、集中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工业、绿色食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 培育中间商降低农产品的交易费用
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畅,导致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所以要提高竞争力,就要降低农产品交易费用,而中间商和经纪人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选择适合的中间商,培育高素质的中间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识别产品质量,通过高价格出售高质量产品、以低价格出售低质量产品建立信誉,虽然中间商和经纪人并不能成为产品质量的信号,但他们能够使市场信号得到强化或具体化,因此培育合理的中间商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很重要策略。
(4)培育高水平的农业人才队伍
培养懂技术的农业技术人才,选择善于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才,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要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开展员工专业学习和按层次的展开全员的培训,高层人才可选择在专门培训班、知名企业进行专门培训;对于农民要提供信息帮助和专业知识服务,增加对基地农民的投资,提高农业人士的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8
[2]孟祥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科技与生活.2011.(2)
[3]何永柏.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农村经济.2009(2)
[4]高雅.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农产品加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