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作文教学因你而精彩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所谓对话就是以世界为中介的人的际遇,并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作文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中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而是交流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
  
  与老师对话,真情互动,挖掘写作的新“源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而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而走向教师与学生“对话”。
  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对话是一种双向交流。教师既要为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文本的解读提供一个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又要起引导、点拨作用,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形成互动的氛围。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教师应营造一种师生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师生对话的情境,开展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对话,师生活动中增强与教师对话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观念,主动地向学生介绍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平时的小练笔中,可以增加一些师生交流的话题,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悄悄话信箱”,“我向老师提建议”等,以此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主动交流;最后,教师应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自问、自想、自读、自悟、自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乐意的事。最后,教师应注意作文前与作文过程中的师生情感对话。作文前及时了解学生想写或不想写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学生不想写的内容,不管是教材中要求的,还是训练项目所提供的,教师都要有大胆舍弃的勇气;作文时,对于学生所遇的困惑,教师也应及时发现,与之交流。教师只有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才愿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与同龄人对话,心心相印,拓展写作的新时空
  
  作文教学中鲜活事例的缺少,真诚语言的缺失,真诚交流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现实作文的单一,缺乏个性,千人一面。《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强调通过与同龄人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在对话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在对话中培养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从而提高作文写作的质量。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一些互动的情境,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效的交流、对话。学生们大多是纯真、善良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互不设障。在一定的情境中,他们愿意交流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作文教学中常常碰到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等写人的文章,笔者就引导他们相互对话,在交流中了解对方的爱好特点,心中的烦恼与快乐等,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素材。当然,仅仅作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之间对话,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与每天的生活联系,组织他们相互对话,在对话中增进友谊,提高作文能力。同龄人之间的阅读写作交流可进一步拓展阅读新时空。因此,笔者提出了“美文荐读”的做法。要求每个同学每周推荐一篇佳作,在文章后写上自己推荐的理由,那么其他同学阅读后,也可以在后面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点评,每一个阶段,评选最佳推荐奖和最佳点评奖。 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作文时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加深友谊,互相提高。
  
  与大自然对话,感悟生活,探寻写作的新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中“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是写作中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投身自然的怀抱,与自然对话,不仅会感到身心愉悦,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设计作文教学时,笔者将这一节课移到郊外,让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用心地去聆听,尽情地去欣赏,贪婪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他们真真切切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我的情感也就丰富了,奇思妙想也就产生了。因此,小小的空间变化,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使他们从一个封闭的人为空间走进另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然领域,为他们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环境。
  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聆听激起学生新奇的体验,从而快乐地表达。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提高写作的质量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并且在学习和运用中体验和感悟人生。
  
  与社会对话,思索人生,培养写作的审美情趣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内容就有多广阔。作文课堂教学只有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土壤,才能避免作文畸形地成为“象牙塔”中的纯文字游戏,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生活的热情。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教师应适当引领。同时,指导学生不忘审美的另一层次——审丑,揭露生活中的假、丑、恶,或鞭挞,或警示,或嘲讽。引导学生向着“进步、健康、高尚”的路上走,以“真、善、美”的教学审美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体悟、去描绘美的生活,美的世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人鬼狐仙……学生笔下的社会现象五花八门,正是学生个性的体现。
  关注热点焦点,了解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之所在,它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开设“一周热点纵览”专栏,把从各渠道收集的热点焦点向学生介绍,打印成文下发。
  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个性思考。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道德信仰危机”、“三农问题”等都是很好的大众话题。在教学中应经常引入这些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思考,激发他们去探索其意义。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向棕熊泼硫酸”一事,笔者曾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有质感的观点,它激发的是学生对社会问题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个性化的思考融入到作文选材中,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生命中。通过这些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生活,这样写作时情感有了依附,立意也渐深远。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对话”式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一块可以尽情驰骋的天地,让学生的才能自然地流露,才会让更多的学生用自己的手欢畅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出自己观察过的事物,写出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真实的自我。正因为“对话”,作文教学才显得更精彩,学生在“对话”中也更显得激情飞扬。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