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在语言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要想形成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学习者需要经历一个潜移默化的习得过程。教师应该把握学生心理脉搏,保持学生外部动作与内部心智活动的高度统一,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实效。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扩展词汇
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写出语言准确、语用与语法结构得体的作文,避免写汉语式的文章,我们现在就要引导学生接受大量准确、地道的英文语言素材,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还未掌握读音规则,对单词的记忆不会长久。如果一味地采取强制性记忆,学习的效率可能就不会高。因此,这个阶段应根据学生特点,多采取形象生动的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又由于《新目标英语》中的词汇大多是按话题类别编排的,单元的话题贯串始终,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无一不是包含了话题的内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给学生们留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明确听的任务、说的意义、读的内容,尽量放手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听、说、读、写中找到答案。在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时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主动地探究。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单元时,教师自己可以做模特让学生描述,再把同学做为描述的对象,让学生一起进行Guessing games猜测“Who is this person?”或让学生进行Guess and draw等比赛,学生的口头表达热情很高,这时他们会需要更多的词汇,笔者就趁热打铁,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词汇表:
在完成这些步骤后,教师再让学生去描述家人、朋友、同学及自己喜欢的演员等的外貌及有关情况已成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学生产生很强的写作欲望,写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并在写作中记住他们。
二、挖掘趣味,引导学生兴趣盎然练篇章
根据初中生的记忆特点和学生使用英语环境的局限性,学生单靠记忆并不能长久地把信息储存在大脑里。而单纯的记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遏制他们的记忆力。我们常说“在用中学”更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和延长记忆时间。所以,我们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用刚学到的短语和句型写写自己熟悉的人物,如朋友、爸爸、妈妈等,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画像着色或贴上照片。能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加以描述。画景色、比创意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们最想表现自己的才能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一些英语句型和词汇把这类文章写透。这时,词汇遗忘率已大大降低了,学生写得更加得心应手,写作欲望就更高。再让学生根据话题展开讨论想象,表达自己的不同设想。如写My ideal room, My ideal neighborhood,My friend’s new look,We are having a good time等。学生一旦完成习作就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批改。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再根据教师的若干提示形成框架,让学生循式写作,增强语篇形成能力。例如笔者以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作为提示词,如,将get up, do some running,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do some reading, have classes, play sports, like, be good at, want,go home,do one’s homework,watch TV,go to bed 等词语构成写作框架,用动词“搭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时既有框架引导,又能根据实际加以很好地发挥,他们在运用英语的实践中又掌握了语言知识.
三、拓宽资源,结合课文教学有的放矢练笔
1.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英语生活化写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教师在英语写作指导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生活、学习资源,将教材与生活巧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七年级(下)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3a 是一篇旅游日记。在写作之前,笔者请去过北京旅游的学生介绍他们出游的经历及北京的景点,并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北京的名胜古迹,然后命题作文:“请写一篇日记,记叙你今天在北京的一日游。”由于有了同学的互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但是,写作中有学生习惯性地写“My name is Liu Xing.”笔者乘机指导,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没有人会在日记中提到自己的姓名,命题作文中并非所有的提示词都要写出来。同时指出,英语日记跟汉语的日记格式一样,要写上日期,天气等。有一位学生这么结尾“It’s really a pleasant trip. Don’t you think so?”马上有另一位学生纠正,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可能出现“Don’t you think so ?”这样的句子。但是,用“It’s a pleasant trip”结尾不错。笔者应势利导,告诉学生还可以用“I was tired but very happy”,“The trip was short, but my memory will last long”及“If I have a chance, I’d like to go there again”等句子作为结尾。可见,学校写作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就地取材为英语写作教学所用。
2. 合理利用家庭资源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起点。家人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以家庭作为写作的题材,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而且还能联络家人的感情,甚至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父亲节那天,笔者要求学生用英文制作一张父亲节的贺卡。由于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学得特别起劲,写得特别好。学生不仅学会了父亲节的表达法“ Father’s Day”,了解了父亲节的来历,而且许多学生用英语表达出对父亲的感激之心 “Dear daddy, I love you! I’m happy to be your son! I’m proud of you! 连平时经常用错的句型 “Thank you for...”也没人犯错。“Thank you for working so hard for the family!”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很多写作题材都可以取材于家庭。如描述家人的外貌,谈论他们的喜好、生活、饮食习惯;介绍家人的才艺;如何制作奶昔,烧一碗面条;如何购物;介绍自己的房间、宠物;叙述在家如何过生日等等。家庭题材的写作最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
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教师要把有意义的写作渗透在学生的写作中,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真正地用到实处,使写作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例如电话联络是学生常见的一种交际手段。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打电话,笔者先教学生一些电话用语“This is...”表示“我是……”,“Is that...?”表示 “你是……吗?” ,“Could I speak to..., please?” 表示 “我可以找某人接电话吗?”然后,让学生打电话联系同学看电影。通过对话练习,学生想到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接电话的人就是你要找的人,二是第三人转接,三是要找的人不在家。教师又顺利地教了“This is... speaking/here. ” “Wait a minute/moment, please.” “Sorry, he isn’t in/at home.” 对话中,有学生一说完“Shall we go to the movie?”,马上就说“Goodbye”。于是,笔者又纠正:生活中我们会告诉对方电影名;只有约定见面时间、地点才算真正约会成功。家庭作业则是用电话约同学周六一起看电影,并把对话过程记录下来。
四、循序渐进,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技能
学生的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当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引导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要预先考虑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ere is my backpack?时,我首先踏踏实实教完Section A部分的词汇,接着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设计的房间,并在相应的物品上写上英语单词。这时我没有立即要求学生写句子、写短文,而是让他们互相传阅各自的作品,在学会询问自己物品具体位置的目标语 Where is my backpack? It’s under the table.然后,教会学生学会另一组询问他人物品所在位置的目标语Where is your pencil case? It’s on the chair. Where is his/her backpack? It’s on the bed.这种写画结合的写作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展示自己想象力的过程,他们在写和画的过程中,把词和实物直接地联系在一起,而避免了语言学习受太多母语的干扰,为下一步写作作好铺垫。
在学生的单元目标语言掌握得较娴熟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描述自己的房间。并能按同伴的设计图来描述他人房间里物品的摆放。通过写My ideal room,My friend’s room,My sister’s room,Tom’s room以及Sally’s room等,让学生通过写作充分运用各种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这样一来,以往的那些错误如:I room, My friend room就自然而然消失了。词—句—语篇练习层层递增,每次练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得很轻松、很成功。而多次的成功体验会让同学们更加自信,更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原动力。
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结合实际配合课堂进行课外习作训练。利用节假日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各种知识。如在元旦、春节、教师节、国庆节时,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平时摘抄、翻译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写作本,这样,学生的英语练习本里就留下了他们日渐成熟的英语表达内容,学生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为学习产生持续的动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写作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点滴渗透。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学生搭建写作的平台,真正地让“写”成为学生生活中真实表达思想情感和传输信息的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扩展词汇
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写出语言准确、语用与语法结构得体的作文,避免写汉语式的文章,我们现在就要引导学生接受大量准确、地道的英文语言素材,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还未掌握读音规则,对单词的记忆不会长久。如果一味地采取强制性记忆,学习的效率可能就不会高。因此,这个阶段应根据学生特点,多采取形象生动的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又由于《新目标英语》中的词汇大多是按话题类别编排的,单元的话题贯串始终,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无一不是包含了话题的内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给学生们留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明确听的任务、说的意义、读的内容,尽量放手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听、说、读、写中找到答案。在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时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主动地探究。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单元时,教师自己可以做模特让学生描述,再把同学做为描述的对象,让学生一起进行Guessing games猜测“Who is this person?”或让学生进行Guess and draw等比赛,学生的口头表达热情很高,这时他们会需要更多的词汇,笔者就趁热打铁,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词汇表:
在完成这些步骤后,教师再让学生去描述家人、朋友、同学及自己喜欢的演员等的外貌及有关情况已成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学生产生很强的写作欲望,写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并在写作中记住他们。
二、挖掘趣味,引导学生兴趣盎然练篇章
根据初中生的记忆特点和学生使用英语环境的局限性,学生单靠记忆并不能长久地把信息储存在大脑里。而单纯的记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遏制他们的记忆力。我们常说“在用中学”更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和延长记忆时间。所以,我们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用刚学到的短语和句型写写自己熟悉的人物,如朋友、爸爸、妈妈等,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画像着色或贴上照片。能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加以描述。画景色、比创意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们最想表现自己的才能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一些英语句型和词汇把这类文章写透。这时,词汇遗忘率已大大降低了,学生写得更加得心应手,写作欲望就更高。再让学生根据话题展开讨论想象,表达自己的不同设想。如写My ideal room, My ideal neighborhood,My friend’s new look,We are having a good time等。学生一旦完成习作就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批改。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再根据教师的若干提示形成框架,让学生循式写作,增强语篇形成能力。例如笔者以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作为提示词,如,将get up, do some running,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do some reading, have classes, play sports, like, be good at, want,go home,do one’s homework,watch TV,go to bed 等词语构成写作框架,用动词“搭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时既有框架引导,又能根据实际加以很好地发挥,他们在运用英语的实践中又掌握了语言知识.
三、拓宽资源,结合课文教学有的放矢练笔
1.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英语生活化写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教师在英语写作指导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生活、学习资源,将教材与生活巧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七年级(下)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3a 是一篇旅游日记。在写作之前,笔者请去过北京旅游的学生介绍他们出游的经历及北京的景点,并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北京的名胜古迹,然后命题作文:“请写一篇日记,记叙你今天在北京的一日游。”由于有了同学的互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但是,写作中有学生习惯性地写“My name is Liu Xing.”笔者乘机指导,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没有人会在日记中提到自己的姓名,命题作文中并非所有的提示词都要写出来。同时指出,英语日记跟汉语的日记格式一样,要写上日期,天气等。有一位学生这么结尾“It’s really a pleasant trip. Don’t you think so?”马上有另一位学生纠正,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可能出现“Don’t you think so ?”这样的句子。但是,用“It’s a pleasant trip”结尾不错。笔者应势利导,告诉学生还可以用“I was tired but very happy”,“The trip was short, but my memory will last long”及“If I have a chance, I’d like to go there again”等句子作为结尾。可见,学校写作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就地取材为英语写作教学所用。
2. 合理利用家庭资源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起点。家人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以家庭作为写作的题材,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而且还能联络家人的感情,甚至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父亲节那天,笔者要求学生用英文制作一张父亲节的贺卡。由于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学得特别起劲,写得特别好。学生不仅学会了父亲节的表达法“ Father’s Day”,了解了父亲节的来历,而且许多学生用英语表达出对父亲的感激之心 “Dear daddy, I love you! I’m happy to be your son! I’m proud of you! 连平时经常用错的句型 “Thank you for...”也没人犯错。“Thank you for working so hard for the family!”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很多写作题材都可以取材于家庭。如描述家人的外貌,谈论他们的喜好、生活、饮食习惯;介绍家人的才艺;如何制作奶昔,烧一碗面条;如何购物;介绍自己的房间、宠物;叙述在家如何过生日等等。家庭题材的写作最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
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教师要把有意义的写作渗透在学生的写作中,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真正地用到实处,使写作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例如电话联络是学生常见的一种交际手段。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打电话,笔者先教学生一些电话用语“This is...”表示“我是……”,“Is that...?”表示 “你是……吗?” ,“Could I speak to..., please?” 表示 “我可以找某人接电话吗?”然后,让学生打电话联系同学看电影。通过对话练习,学生想到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接电话的人就是你要找的人,二是第三人转接,三是要找的人不在家。教师又顺利地教了“This is... speaking/here. ” “Wait a minute/moment, please.” “Sorry, he isn’t in/at home.” 对话中,有学生一说完“Shall we go to the movie?”,马上就说“Goodbye”。于是,笔者又纠正:生活中我们会告诉对方电影名;只有约定见面时间、地点才算真正约会成功。家庭作业则是用电话约同学周六一起看电影,并把对话过程记录下来。
四、循序渐进,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技能
学生的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当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引导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要预先考虑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ere is my backpack?时,我首先踏踏实实教完Section A部分的词汇,接着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设计的房间,并在相应的物品上写上英语单词。这时我没有立即要求学生写句子、写短文,而是让他们互相传阅各自的作品,在学会询问自己物品具体位置的目标语 Where is my backpack? It’s under the table.然后,教会学生学会另一组询问他人物品所在位置的目标语Where is your pencil case? It’s on the chair. Where is his/her backpack? It’s on the bed.这种写画结合的写作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展示自己想象力的过程,他们在写和画的过程中,把词和实物直接地联系在一起,而避免了语言学习受太多母语的干扰,为下一步写作作好铺垫。
在学生的单元目标语言掌握得较娴熟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描述自己的房间。并能按同伴的设计图来描述他人房间里物品的摆放。通过写My ideal room,My friend’s room,My sister’s room,Tom’s room以及Sally’s room等,让学生通过写作充分运用各种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这样一来,以往的那些错误如:I room, My friend room就自然而然消失了。词—句—语篇练习层层递增,每次练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得很轻松、很成功。而多次的成功体验会让同学们更加自信,更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原动力。
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结合实际配合课堂进行课外习作训练。利用节假日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各种知识。如在元旦、春节、教师节、国庆节时,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平时摘抄、翻译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写作本,这样,学生的英语练习本里就留下了他们日渐成熟的英语表达内容,学生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为学习产生持续的动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写作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点滴渗透。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学生搭建写作的平台,真正地让“写”成为学生生活中真实表达思想情感和传输信息的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