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入口”端和“出口”端,即招生端和就业端的性别悖论问题。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生女多男少的趋势日益严重,高校“阴盛阳衰”,渐成“女儿国”,出现男孩危机。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上,一直以来对女性求职者的性别歧视现象依旧存在,并难以根除。高校培养的女孩越来越多,而用人单位依旧不愿使用女孩。笔者通过对此高等教育“出入口”两端的问题探讨,试图找出些许有参考价值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招生;性别失衡;就业;性别歧视
一、“入口”端,高校招生的男女失衡
(1)现状。据中国教育部统计,自2009年普通本专科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后,男女生数量差距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全国女大学生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男生。其中,女研究生也全面“逆袭”。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到了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比男生多4万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51.46%。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生,女博士的比例也在递增。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阴盛阳衰”已不限于师范、外语、医学护理等文科专业,化学、生物、物理等理工科专业的女生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许多院校甚至理工科专业女生也已占据“半壁江山”。因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近来“某某师范、财经、传媒类院校将男厕改为女厕”的类似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2)高校为什么会出现男女失衡?笔者认为,男生学业危机的根源在应试教育体制,正是注重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让男生在高考分数上输给了女生。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男孩的读写能力发育是落后与女孩的。大脑语言功能区发展水平,5岁男孩只相当于3岁半女孩。而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等男生擅长的领域,应试教育的考卷上并没有,女生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和应试教育的要求。当前施行的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擅长于抽象思维与动手强的男生考出好的成绩。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等等特点,都不利于男生在目前这种教育评价方式中胜出。
(3)高校招生男女失衡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对学校和社会而言,男性的弱化绝对不是一个福音。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学校中女多男少,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也越来越困扰国内外的教育学家。高考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高等教育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历来主张因材施教,应该积极探索能发挥男生审理和心理特质的教育平角体系,扩大男生在高等教育入口的优势,使更多的男生能沟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质量大学教育,使其成为将来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有用力量。高等教育的性别失衡会直接造成高等院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诸多困扰,同时也会间接导致整个未来社会,人才和男女性别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失范。
二、出口端,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
(1)现状。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主要是指女生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即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拒接录用女生,或提高女生的录用门槛。除此之外,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性员工,不给予女性正当的升迁机会,女员工遇难员工同工却不同酬等等现象也是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对女性的劳动权及相关权益侵害的行为,贯穿于职场的各个环节,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国内有关机构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
(2)主要表现形式。就业市场上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往往被直接标明不接收,或者以工作艰苦、出差等为由直接拒绝女大学生的情况前些年笔笔皆是。近些年虽有好转,但类似情形依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此外,女大学生在求职时也常常发现同样的岗位对男生要求经常低于女生,这种变相的性别歧视更加隐形,也更加容易钻国家相关法律的空子。
薪酬福利待遇上的不平等。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发现,在女生就业人数比较多的行业,如服务业、财会等行业和岗位中,男生的基本工资也往往高于女生,就连一些行政、人事等明显无体力差异的工作岗位女生的工资水平也时常低于男生。由此可见,在就业市场上,女生的薪酬福利待遇也通常低于同岗位的男生。这也是职场性别歧视的重要表现形式。
可选择的职业领域狭窄。当下,我国女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体力相对无差异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和强专业性的脑力劳动岗位。这一现状也使得女生在就业领域上,较之男生更为狭窄一些,给其就业带来许多的困扰。在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女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是明显低于男生。国内的相关经济普查数据也一再的向我们证明这一点。
三、高等教育“入口”端与“出口”端悖论的解决策略
(1)“入口”端问题解决策略。推进传统教育制度和观念的革新。如前所讲,现行的教育制度和选拔方式相对更加适合女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传统的女生“听话”与男生“不听话”的观念认识,让许多男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老师有意无意的“嫌弃”或忽视。这种观念不转变,男生的天性很难得以释放,其学业成绩也很难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变革现行教育选拔方式和评价机制也是必要的。现行的应试教育和评价导向对那些思维活跃的男生杀伤力颇大。往往会导致那些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男生在应试教育选拔中提前出局,无法顺利进入高等院校接收进一步的教育。从长远来看,这将会扼制创新,更为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2)“出口端”问题解决策略。高等教育出口端的性别歧视问题,其解决之道最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性别观念,塑造现代性别意识。其一,要改变传统思想中对女生的一些刻板印象。将男女平等真真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尤其是职场上要摒弃那些明显带有歧视意味规定和条例,切实的做到同工同酬,男女平等。其二,在舆论引导上,也要消除带有明显性别歧视色彩的宣传语和文艺作品。要力图树立坚强、职业、成功的女大学生职场形象,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其三,将性别教育纳入传统教育范畴,从小让儿童树立男女平等同权的观念,这可能无法立时改变女生在职场上的被歧视现状,但教育的渗透,尤其是对儿童从小的引导,必将带来一个男女真正平等和谐的未来社会。也更容易引导女生充分的认识和发现自我,更加自信的迈入职场,最终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除了上述从观念和制度上为扭转就业市场女生遭遇性别歧视做作出努力外,高校和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也是应对就业歧视更为可行的途径。高校,尤其是高校中的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对它们来说,为了改变目前女生就业受到歧视的现状,它们也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女大学生改善就业中面临的各类问题,辅助女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培训,鼓励女大学生挖掘自身优势,培养女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女大学生主动就业意识和就业维权意识,同时高效也要注重对女大学生健康就业观念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国家要设立专门机构监管劳动力市场,切实保障求职者,尤其是女性求职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欧美国家的做法,各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保障女性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要给与这些部门实实在在的权力,让其对在就业市场有性别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可以给予应有的惩处。这样一来技能保障女性求职者的权益,又能教育用人单位,革除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歪风邪气。
四、结论
高等教育“入口”端和“出口”端的性别悖论,现如今已成愈演愈烈之势,亟需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并一同寻求解决策略。高校中男多女少,出现男孩危机与就业市场上对女性毕业生性别歧视,这一对时下最有趣的教育问题值得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和相关的政府部门来思考和解决。(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关键词:招生;性别失衡;就业;性别歧视
一、“入口”端,高校招生的男女失衡
(1)现状。据中国教育部统计,自2009年普通本专科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后,男女生数量差距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全国女大学生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男生。其中,女研究生也全面“逆袭”。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到了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比男生多4万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51.46%。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生,女博士的比例也在递增。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阴盛阳衰”已不限于师范、外语、医学护理等文科专业,化学、生物、物理等理工科专业的女生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许多院校甚至理工科专业女生也已占据“半壁江山”。因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近来“某某师范、财经、传媒类院校将男厕改为女厕”的类似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2)高校为什么会出现男女失衡?笔者认为,男生学业危机的根源在应试教育体制,正是注重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让男生在高考分数上输给了女生。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男孩的读写能力发育是落后与女孩的。大脑语言功能区发展水平,5岁男孩只相当于3岁半女孩。而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等男生擅长的领域,应试教育的考卷上并没有,女生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和应试教育的要求。当前施行的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擅长于抽象思维与动手强的男生考出好的成绩。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等等特点,都不利于男生在目前这种教育评价方式中胜出。
(3)高校招生男女失衡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对学校和社会而言,男性的弱化绝对不是一个福音。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学校中女多男少,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也越来越困扰国内外的教育学家。高考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高等教育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历来主张因材施教,应该积极探索能发挥男生审理和心理特质的教育平角体系,扩大男生在高等教育入口的优势,使更多的男生能沟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质量大学教育,使其成为将来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有用力量。高等教育的性别失衡会直接造成高等院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诸多困扰,同时也会间接导致整个未来社会,人才和男女性别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失范。
二、出口端,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
(1)现状。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主要是指女生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即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拒接录用女生,或提高女生的录用门槛。除此之外,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性员工,不给予女性正当的升迁机会,女员工遇难员工同工却不同酬等等现象也是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对女性的劳动权及相关权益侵害的行为,贯穿于职场的各个环节,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国内有关机构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
(2)主要表现形式。就业市场上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往往被直接标明不接收,或者以工作艰苦、出差等为由直接拒绝女大学生的情况前些年笔笔皆是。近些年虽有好转,但类似情形依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此外,女大学生在求职时也常常发现同样的岗位对男生要求经常低于女生,这种变相的性别歧视更加隐形,也更加容易钻国家相关法律的空子。
薪酬福利待遇上的不平等。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发现,在女生就业人数比较多的行业,如服务业、财会等行业和岗位中,男生的基本工资也往往高于女生,就连一些行政、人事等明显无体力差异的工作岗位女生的工资水平也时常低于男生。由此可见,在就业市场上,女生的薪酬福利待遇也通常低于同岗位的男生。这也是职场性别歧视的重要表现形式。
可选择的职业领域狭窄。当下,我国女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体力相对无差异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和强专业性的脑力劳动岗位。这一现状也使得女生在就业领域上,较之男生更为狭窄一些,给其就业带来许多的困扰。在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女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是明显低于男生。国内的相关经济普查数据也一再的向我们证明这一点。
三、高等教育“入口”端与“出口”端悖论的解决策略
(1)“入口”端问题解决策略。推进传统教育制度和观念的革新。如前所讲,现行的教育制度和选拔方式相对更加适合女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传统的女生“听话”与男生“不听话”的观念认识,让许多男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老师有意无意的“嫌弃”或忽视。这种观念不转变,男生的天性很难得以释放,其学业成绩也很难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变革现行教育选拔方式和评价机制也是必要的。现行的应试教育和评价导向对那些思维活跃的男生杀伤力颇大。往往会导致那些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男生在应试教育选拔中提前出局,无法顺利进入高等院校接收进一步的教育。从长远来看,这将会扼制创新,更为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2)“出口端”问题解决策略。高等教育出口端的性别歧视问题,其解决之道最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性别观念,塑造现代性别意识。其一,要改变传统思想中对女生的一些刻板印象。将男女平等真真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尤其是职场上要摒弃那些明显带有歧视意味规定和条例,切实的做到同工同酬,男女平等。其二,在舆论引导上,也要消除带有明显性别歧视色彩的宣传语和文艺作品。要力图树立坚强、职业、成功的女大学生职场形象,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其三,将性别教育纳入传统教育范畴,从小让儿童树立男女平等同权的观念,这可能无法立时改变女生在职场上的被歧视现状,但教育的渗透,尤其是对儿童从小的引导,必将带来一个男女真正平等和谐的未来社会。也更容易引导女生充分的认识和发现自我,更加自信的迈入职场,最终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除了上述从观念和制度上为扭转就业市场女生遭遇性别歧视做作出努力外,高校和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也是应对就业歧视更为可行的途径。高校,尤其是高校中的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对它们来说,为了改变目前女生就业受到歧视的现状,它们也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女大学生改善就业中面临的各类问题,辅助女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培训,鼓励女大学生挖掘自身优势,培养女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女大学生主动就业意识和就业维权意识,同时高效也要注重对女大学生健康就业观念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国家要设立专门机构监管劳动力市场,切实保障求职者,尤其是女性求职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欧美国家的做法,各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保障女性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要给与这些部门实实在在的权力,让其对在就业市场有性别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可以给予应有的惩处。这样一来技能保障女性求职者的权益,又能教育用人单位,革除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歪风邪气。
四、结论
高等教育“入口”端和“出口”端的性别悖论,现如今已成愈演愈烈之势,亟需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并一同寻求解决策略。高校中男多女少,出现男孩危机与就业市场上对女性毕业生性别歧视,这一对时下最有趣的教育问题值得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和相关的政府部门来思考和解决。(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