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ma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至关重要。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汉语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音、形、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依据,每个汉字都有其出处,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汉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也响彻全国,它作为素质教育的延续和内容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也只有一种正确的选择: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究,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    一、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一)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
期刊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下面就多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计算机教学方式应适应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计算机课程它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是一条有效途径。进行课堂自学的指导,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精讲巧练,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    课本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自学能
期刊
从教十年来,我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问题学生”身上,总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想把他们身上的“问题”给解决了,而对于“优秀生”,总以为他们学习自觉,求知欲强,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很有“安全感”,不会让老师担忧。因此就忽视了这些成长在掌声和鲜花中的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正是我或者说我们的这种“一俊遮百丑”的教育误区,常常在我们身旁埋下一些“不定时炸弹”。  去年冬天,我们学校某年级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几个学
期刊
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并不断地注意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教育学生,作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只有注意作到这一点,班主任的工作才能符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防止工作中产生主观主义和一般化的倾向。  有经验的班主任,一拿到学生的名单后,往往在开学之前便着手了解学生。如熟悉学生的学籍卡、找原班主任介绍情况、有重点地走访家长和接触部分学生等。这样就能在开学后顺利地开展工作:如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文章从洞察学生心灵人手,探讨了实施体验教育的种种举措。  关键词 语文;学生心灵;体验教育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体验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一、从学生心灵要求出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  针对这一现象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个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
期刊
摘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围绕所学内容,敢疑、善疑。文章围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阐述了设疑的必要性。  关键词 设疑;导入;问题;质疑问难;插图;收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围绕所学内容,敢疑、善疑。
期刊
摘要 教学是情感的交融,是生命的交往,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心、亲历学习。  关键词 美术;生活;课堂;展览室;游戏场;旅游线    人们常说,课堂是教师永远的情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是情感的交融,是生命的交往,当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时,我们更要给课堂画上绚丽的“色彩”,注入生命的“活力”。我们要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
期刊
摘要 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文章就教师自身而言,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维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维教学法;培养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