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德育的质量,更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行为的统一。
关键词:网络;德育;家校共育;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故家庭、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導,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1.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对校园网络的建设,我们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有教育意义且积极向上的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师生作品展,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
2.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德育
学校先后开展了“网上祭祀、反邪教网上签名、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的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使校园网络成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多个方面的正面信息,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正面人物和正面信息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这一方面突出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学生所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学习不单单只是在德育课堂上的体现,其在各科教学中也有渗透。诸如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在利用网络知识设计课件时,除了要考虑如何实现目标、怎样运用教学方法外,还应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信息网络能利用声音、图像等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情感受到激发;而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多角度的思维启迪,也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想象空间的拓展。为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与特点准确把握,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灵活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面对网络的挑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修订了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制定了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定期开展以“网络道德知识,网络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手抄报比赛活动,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学生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
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网络是永远敞开的德育课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知网络、用网络、爱网络,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1]黎 巍.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J].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2009(1).
[2]韦鹏飞.学校、社会、家庭应共同撑起德育的一方晴空[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关键词:网络;德育;家校共育;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一、端正家长对孩子上网的认识,家校共育进行德育
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故家庭、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導,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二、强化校园网络的建设
1.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对校园网络的建设,我们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有教育意义且积极向上的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师生作品展,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
2.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德育
学校先后开展了“网上祭祀、反邪教网上签名、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的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使校园网络成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多个方面的正面信息,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正面人物和正面信息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这一方面突出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学生所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学习不单单只是在德育课堂上的体现,其在各科教学中也有渗透。诸如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在利用网络知识设计课件时,除了要考虑如何实现目标、怎样运用教学方法外,还应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信息网络能利用声音、图像等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情感受到激发;而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多角度的思维启迪,也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想象空间的拓展。为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与特点准确把握,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灵活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面对网络的挑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修订了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制定了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定期开展以“网络道德知识,网络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手抄报比赛活动,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学生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
五、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与学生交流思想
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网络是永远敞开的德育课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知网络、用网络、爱网络,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1]黎 巍.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J].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2009(1).
[2]韦鹏飞.学校、社会、家庭应共同撑起德育的一方晴空[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