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股曾疯狂过也曾失落过,从今年初上市后动辄20几个无间断涨停,到目前多家新股公司上市后3天即开板,新股的市场吸引力正在迅速降温。特别是在目前监管加强、新股发行加速导致稀缺性不再、价值投资理念盛行的大背景下,弱于市场整体业绩增速表现的新股们,正在褪去身上暴利的光环。
多家新股公司业绩“变脸”
IPO新规之后,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节奏明显提升,2016年11月以来,一周一批次的发行频率一直沿用至今。数据统计显示,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8月底,A股市场一共“招收”了480名“新成员”,而为方便分析统计,我们按上市时间划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登陆A股市场的公司归类为次新股标的,将2017年4月至今在A股挂牌的公司归类为新股标的。
经统计,剔除今年8月份以来刚刚登陆A股不久的“小鲜肉”,有2016年中期业绩可比数据的474家新股、次新股,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883.11亿元、544.42亿元,相较2016年中期同比分别增长了13.11%和13.59%,看似不弱,但如此的经营业绩增速表现如与市场整体相比,则明显偏弱,要知道在今年中期,A股市场整体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21.89%,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7.9%。
从个股利润变动看,统计标的中有126家公司在今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占比高达26.25%。下滑幅度上,2016年7月26日登陆创业板的辰安科技最为堪忧,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56.33%的基础上,中期业绩再度出现了148.67%的同比下滑。而在业绩“变脸”速度上,万马科技则更为迅速,8月31日刚刚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半年净利润竟然也下滑了8.37%。与之类似,还有21家公司在上市后首次披露的财报均交出了并不理想的“成绩单”。
对于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一事,这在A股市场中从来就不曾陌生过。2016年三季度期间,新上市的丰元股份、陇神戎发、超讯通信等首份三季度财报即业绩下滑;2016年四季度期间,新上市的步长制药、华安证券、英飞特等也同样在年报中披露了自身业绩下滑一事;今年一季度,新上市的天特股份、华凯创意、高斯贝尔等,同样也宣告了自己一季度净利润下滑的事实。
对于这些公司前脚上市后脚业绩就“变脸”的现象,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监管仍有漏洞、违法成本低,这是许多新股敢于铤而走险勇于业绩造假的根本原因。
市场“宠妃”进“冷宫”
今年中期,多家新股、次新股基本面难言乐观,二级市场走势也好似坐上了“过山车”。2016年下半年乃至2017年一季度,新股无疑曾是A股市场的“宠妃”,大部分公司都成了暴涨“收割机”。如2016年11月7日登陆沪市主板的海天精工,上市初一口气收出了30个涨停;2017年2月7日登陆创业板的康泰生物,上市后也无间断收出过22个涨停。正所谓花无百日红,随着监管收紧,二季度上市的新股如新凤鸣在上市后第5天即打开了涨停板,勘设股份上市第3天即迅速开板。
对于二季度以来新股上市后连板天数明显减少的现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新股供需平衡关系被打破,此前新股的稀缺性已消失,而新股上市后连板数量的骤减,也体现出市场对新股炒作的力度正逐渐回归理性。
此外,在新股开板速度加快的同时,二季度以来,部分次新股的股价也出现了“闪崩”现象,如泰嘉股份、英联股份、哈森股份、爱司凯等都相继上演过“闪崩秀”。从市场情绪上分析,多数观点认为,基本上是游资在出逃,公司股价达到了一定高位时,马上选择警惕离场,见好就收是目前市场普遍存在的心态。而从业绩变动情况看,遭遇“闪崩”的次新股基本面多数表现不佳,如哈森股份,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10.47%和18.58%,如果将非经常性损益剔除,公司扣后净利润更是出现了54.86%的大幅度下滑。爱司凯、英联股份虽然中报净利润分别实现了20.71%和0.25%的正增长,但若统计公司的扣后净利润,实则中期也分别以下滑4.94%和9.66%收官。
其实,就市场层面看,若单看蓝筹板块,今年是牛市,若剔除蓝筹板块影响,则今年仍是熊市,在价值投资风口期,业绩表现相对不佳的新股、次新股的炒作已在明显降温中。
“票房灵药”号召力不再
谈及往年A股市场中报、年报的炒作热点,最受资金追捧的总是非“高送转”莫属,而新股、次新股又历来是孕育“高送转”的温床,因此每年中报、年报披露期,涉及“高送转”的新股、次新股总会在二级市场闹得风生水起。但随着2016年底监管的强化,2017年中报“高送转”的“风景”却和往年大有不同,无论参与送转的公司家数,还是送转力度,都有明显降温。
经统计,2017年中报共有105家公司推出了分红方案(今年以来上市新股高达316家),而在2015年中期和2016年中期,实施分红的公司家数分别为214家和110家。從分红方式看,今年中报有40家公司涉及了股份的送转。送转比例上,30家公司达到了10送转5的传统“高送转”标准;18家公司触及或超越了10送转10的曾经“顶级红包”标准;皮阿诺、洁美科技、赢合科技3家公司最为“慷慨”,中报送转比例均达到了10转15。但这个数值如果和2015年中期、2016年中期的数据对比,则明显逊色。在2015年中报期,有29家公司送转比例触及或超越10送转20,迅游科技实施了10转30派6的分红方案;2016年中报期,21家公司送转比例触及或超越10送转20,天润数娱、兆新股份、爱康科技、吴通控股4家公司相继实施了10转30的转增方案。
伴随着上市公司“高送转”比例的持续降温,市场对于“高送转”股的疯狂炒作也受到了明显抑制。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显示,通常“高送转”预案一出,相关公司股价总会开启一轮十分亢奋的上涨之旅。但从今年中报推出“高送转”方案公司的市场表现看,连续多年财报期间的“票房灵药”“号召力”已明显下降。虽然也有杭州园林、皮阿诺、平治信息、久远银海等公司在“高送转”公告发布当日股价实现涨停,但类似元成股份、赢合科技、集友股份等公司却是在推出了高比例送转方案后,股价反而在短期出现调整。
对于分红送转标准问题,尽管交易所在2016年年底发文规范“高送转”公告格式,明确强调“高送转”与公司业绩成长性需匹配,原则上不支持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司高比例送转,但在今年中期,依然出现4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却推出了“高送转”方案的公司,如中期拟10转10的长海股份、赤峰黄金,其报告期内净利润就分别同比下滑了16.38%和11.12%;拟10转7的道道全和拟10转5 的中电电机,中期净利润也分别下滑了26.77%和3.64%。尽管这4家公司业绩下滑还没有达到让人惊心的地步,但如此硬生生地推出“高送转”方案,怎么看都让人感到惊奇。
电子股成机构近期重点调研对象
随着中报的收官,统计三季度以来机构对新股、次新股的调研情况,共有61家2016年7月份以来上市的公司在今年三季度接待了机构的调研。其中,有22家公司被调研次数超过1次,被调研次数最多的裕同科技前后共迎接了55家机构的6次调研。而从参与调研的机构家数看,期间则是贝达药业的人气相对最旺,一次调研就接待了59家机构同时驾临。
观察三季度以来机构重点调研的公司,从业绩的成长性看,61家公司中有50家今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高达81.97%,显示出机构对被调研公司的业绩相当重视。在被调研的公司中,电子板块成为了近期机构最想了解的行业,61家公司中电子股就有13家,占比超过20%。从已经收官的2017年中报来看,电子股今年上半年整体增势良好,行业营业总收入实现4598.46亿元,相比2016年中期增长47.57%,排在中报营收涨幅榜的第3位;行业净利润实现370.93亿元,相比2016年中期增长63.33%,排在中报利润涨幅榜的第5位。从个股统计,行业内207家A股公司,157家中期扣后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高达75.85%。76家公司增长幅度超过50%;47家公司扣后净利润翻倍增长;坚瑞沃能、风华高科、士兰微等7家公司的扣后净利润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10倍以上。
此外,随着苹果即将发布iPhone8,下半年很可能会掀起一轮高端智能机的升级潮,这对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将带来向好预期,带来一定需求的增加,驱动整体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传统消费电子白马而言是个非常好的预期。
多家新股公司业绩“变脸”
IPO新规之后,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节奏明显提升,2016年11月以来,一周一批次的发行频率一直沿用至今。数据统计显示,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8月底,A股市场一共“招收”了480名“新成员”,而为方便分析统计,我们按上市时间划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登陆A股市场的公司归类为次新股标的,将2017年4月至今在A股挂牌的公司归类为新股标的。
经统计,剔除今年8月份以来刚刚登陆A股不久的“小鲜肉”,有2016年中期业绩可比数据的474家新股、次新股,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883.11亿元、544.42亿元,相较2016年中期同比分别增长了13.11%和13.59%,看似不弱,但如此的经营业绩增速表现如与市场整体相比,则明显偏弱,要知道在今年中期,A股市场整体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21.89%,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7.9%。
从个股利润变动看,统计标的中有126家公司在今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占比高达26.25%。下滑幅度上,2016年7月26日登陆创业板的辰安科技最为堪忧,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56.33%的基础上,中期业绩再度出现了148.67%的同比下滑。而在业绩“变脸”速度上,万马科技则更为迅速,8月31日刚刚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半年净利润竟然也下滑了8.37%。与之类似,还有21家公司在上市后首次披露的财报均交出了并不理想的“成绩单”。
对于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一事,这在A股市场中从来就不曾陌生过。2016年三季度期间,新上市的丰元股份、陇神戎发、超讯通信等首份三季度财报即业绩下滑;2016年四季度期间,新上市的步长制药、华安证券、英飞特等也同样在年报中披露了自身业绩下滑一事;今年一季度,新上市的天特股份、华凯创意、高斯贝尔等,同样也宣告了自己一季度净利润下滑的事实。
对于这些公司前脚上市后脚业绩就“变脸”的现象,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监管仍有漏洞、违法成本低,这是许多新股敢于铤而走险勇于业绩造假的根本原因。
市场“宠妃”进“冷宫”
今年中期,多家新股、次新股基本面难言乐观,二级市场走势也好似坐上了“过山车”。2016年下半年乃至2017年一季度,新股无疑曾是A股市场的“宠妃”,大部分公司都成了暴涨“收割机”。如2016年11月7日登陆沪市主板的海天精工,上市初一口气收出了30个涨停;2017年2月7日登陆创业板的康泰生物,上市后也无间断收出过22个涨停。正所谓花无百日红,随着监管收紧,二季度上市的新股如新凤鸣在上市后第5天即打开了涨停板,勘设股份上市第3天即迅速开板。
对于二季度以来新股上市后连板天数明显减少的现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新股供需平衡关系被打破,此前新股的稀缺性已消失,而新股上市后连板数量的骤减,也体现出市场对新股炒作的力度正逐渐回归理性。
此外,在新股开板速度加快的同时,二季度以来,部分次新股的股价也出现了“闪崩”现象,如泰嘉股份、英联股份、哈森股份、爱司凯等都相继上演过“闪崩秀”。从市场情绪上分析,多数观点认为,基本上是游资在出逃,公司股价达到了一定高位时,马上选择警惕离场,见好就收是目前市场普遍存在的心态。而从业绩变动情况看,遭遇“闪崩”的次新股基本面多数表现不佳,如哈森股份,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10.47%和18.58%,如果将非经常性损益剔除,公司扣后净利润更是出现了54.86%的大幅度下滑。爱司凯、英联股份虽然中报净利润分别实现了20.71%和0.25%的正增长,但若统计公司的扣后净利润,实则中期也分别以下滑4.94%和9.66%收官。
其实,就市场层面看,若单看蓝筹板块,今年是牛市,若剔除蓝筹板块影响,则今年仍是熊市,在价值投资风口期,业绩表现相对不佳的新股、次新股的炒作已在明显降温中。
“票房灵药”号召力不再
谈及往年A股市场中报、年报的炒作热点,最受资金追捧的总是非“高送转”莫属,而新股、次新股又历来是孕育“高送转”的温床,因此每年中报、年报披露期,涉及“高送转”的新股、次新股总会在二级市场闹得风生水起。但随着2016年底监管的强化,2017年中报“高送转”的“风景”却和往年大有不同,无论参与送转的公司家数,还是送转力度,都有明显降温。
经统计,2017年中报共有105家公司推出了分红方案(今年以来上市新股高达316家),而在2015年中期和2016年中期,实施分红的公司家数分别为214家和110家。從分红方式看,今年中报有40家公司涉及了股份的送转。送转比例上,30家公司达到了10送转5的传统“高送转”标准;18家公司触及或超越了10送转10的曾经“顶级红包”标准;皮阿诺、洁美科技、赢合科技3家公司最为“慷慨”,中报送转比例均达到了10转15。但这个数值如果和2015年中期、2016年中期的数据对比,则明显逊色。在2015年中报期,有29家公司送转比例触及或超越10送转20,迅游科技实施了10转30派6的分红方案;2016年中报期,21家公司送转比例触及或超越10送转20,天润数娱、兆新股份、爱康科技、吴通控股4家公司相继实施了10转30的转增方案。
伴随着上市公司“高送转”比例的持续降温,市场对于“高送转”股的疯狂炒作也受到了明显抑制。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显示,通常“高送转”预案一出,相关公司股价总会开启一轮十分亢奋的上涨之旅。但从今年中报推出“高送转”方案公司的市场表现看,连续多年财报期间的“票房灵药”“号召力”已明显下降。虽然也有杭州园林、皮阿诺、平治信息、久远银海等公司在“高送转”公告发布当日股价实现涨停,但类似元成股份、赢合科技、集友股份等公司却是在推出了高比例送转方案后,股价反而在短期出现调整。
对于分红送转标准问题,尽管交易所在2016年年底发文规范“高送转”公告格式,明确强调“高送转”与公司业绩成长性需匹配,原则上不支持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司高比例送转,但在今年中期,依然出现4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却推出了“高送转”方案的公司,如中期拟10转10的长海股份、赤峰黄金,其报告期内净利润就分别同比下滑了16.38%和11.12%;拟10转7的道道全和拟10转5 的中电电机,中期净利润也分别下滑了26.77%和3.64%。尽管这4家公司业绩下滑还没有达到让人惊心的地步,但如此硬生生地推出“高送转”方案,怎么看都让人感到惊奇。
电子股成机构近期重点调研对象
随着中报的收官,统计三季度以来机构对新股、次新股的调研情况,共有61家2016年7月份以来上市的公司在今年三季度接待了机构的调研。其中,有22家公司被调研次数超过1次,被调研次数最多的裕同科技前后共迎接了55家机构的6次调研。而从参与调研的机构家数看,期间则是贝达药业的人气相对最旺,一次调研就接待了59家机构同时驾临。
观察三季度以来机构重点调研的公司,从业绩的成长性看,61家公司中有50家今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高达81.97%,显示出机构对被调研公司的业绩相当重视。在被调研的公司中,电子板块成为了近期机构最想了解的行业,61家公司中电子股就有13家,占比超过20%。从已经收官的2017年中报来看,电子股今年上半年整体增势良好,行业营业总收入实现4598.46亿元,相比2016年中期增长47.57%,排在中报营收涨幅榜的第3位;行业净利润实现370.93亿元,相比2016年中期增长63.33%,排在中报利润涨幅榜的第5位。从个股统计,行业内207家A股公司,157家中期扣后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高达75.85%。76家公司增长幅度超过50%;47家公司扣后净利润翻倍增长;坚瑞沃能、风华高科、士兰微等7家公司的扣后净利润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10倍以上。
此外,随着苹果即将发布iPhone8,下半年很可能会掀起一轮高端智能机的升级潮,这对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将带来向好预期,带来一定需求的增加,驱动整体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传统消费电子白马而言是个非常好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