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要有主线思维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好文章应当结构严密,有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同样的道理,一节精彩的课也应该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
  一、课题入手突出主线
  以课文题目为落点设计教学主线,不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递拟题目的技巧,还有利于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断。课文题目本身就是作者要阐明的观点,课文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后,依次用三个事例阐明这个道理。事例一: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旋转}向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事例二: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事例三:奥地利医生发现儿子做梦時眼珠会转,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发现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课文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老师在小结每一个部分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作者开头提出了什么观点?列举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作者在结尾部分强调了什么道理?”这样设计问题是为了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归主线,聚焦题目,重申作者的观点,既突出了说理文的特点,又使课堂教学的主线就随着课文内容显现出来了。
  二、抓重点词突出主线
  一段话或一篇文往往有一个凸显文章主旨的重点词,我们管它叫“中心词”或“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詹天佑》是抓住“杰出、爱国”这两个词语写的;《一夜的工作》一文是围绕“劳苦、简朴”写的;《带刺的朋友》是围绕“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一句中“高明”一词写的。下面以统编版三年级课文《带刺的朋友》为例,谈谈怎样以“高明”作为主线推进教学。
  师:小刺猬偷枣经过三个步骤,爬树、摇枣、收枣。咱们一起看看,小刺猬是怎样高明地偷枣的。(板书:高明)
  片段一:
  师:如果你是小刺猬,什么时候会去偷枣呀?
  生:我会选择“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的时候去偷枣。
  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
  生:小刺猬选择晚上偷枣子是因为怕被人发现,而且还要选月光朦胧的时候,就更加没那么容易被人发现了。(PPT标红词语“晚上”“朦胧”)
  师:同学们,你认为这只小刺猬高明吗?
  生:(齐答)高明!
  片段二:
  师:(用轻黏土和牙签做好刺猬和枣子教具)什么叫作“逐个归拢”?
  生:(学生到讲台上操作)逐个归拢就是把散落的枣子集中堆放起来。
  师:小刺猬为什么先归拢,再打滚?
  生:(学生到讲台上操作)先归拢再打滚可以使刺猬扎到更多的枣子。
  师:你认为这只小刺猬高明吗?
  生:(齐答)高明!
  以上教学片段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靠拢小刺猬偷枣“高明”这一教学主线的。
  三、抓重点句突出主线
  文章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或统领全文,或承上启下,或寓意深刻,在教学中如果能围绕这些重点旬设计教学主线,便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统编版二年级《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可以抓住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的句子,将其作为主线。
  开头句:“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的吗?说起来还挺有趣的。”结尾句:“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呢?”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熟读这两句,感悟首尾呼应的写法,再梳理太空生活有趣的几个方面,如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然后在学习每个方面后都回归到“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呢?”这句话中来。像这样围绕重点旬,进行一咏三叹式设计,在不同环节都回归到主线上,课堂教学便显得主线突出,条理清楚。
  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主线思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从烦琐走向简约、凝练,可以提高教学实效。这需要老师深度解读文本,吃透教材,真正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善于抽丝剥茧,提取精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西湖学校)
其他文献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小组,无合作”“合作学习等同于核对答案”“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徘徊”等现象,合作学习真正的效能并没有得到发挥。针对此问题,八里小学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研究,立足儿童的生命成长,不断探寻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领域}向方法和策略,促使合作学习从课堂实践走向理性思考,努力使每个儿童的学习在“场”、思维在“场”、成长在“场”、生命在“场”。  对于合作学习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关
期刊
听了一堂《刷子李》公开课,课后,我问教者:“您上完的感觉如何?”他说:“很累!学生配合度不高,拖得很辛苦。”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觉得柳暗花明;这样问,“一潭死水”,那样问,则是“争先恐后抢着说”。看了名师的课堂后,觉得一个个都非常轻松。到底问题在哪儿呢?跟着导师宋运来老师经历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过程后,我才发现问题出在课
期刊
正确引领和构建童声合唱需要多听、多想、多思考、多唱,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合唱技巧,提高表现力,实现合唱的有效性。  学生的音乐素养(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等)应该通过表演来呈现和提升。在我们的日常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良好地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情景教学,努力创
期刊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核心精神,便于把控诗歌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想要共情就必須去切实感受,想要理解就必须站在同一立场,当达到真正的共隋时,我们才能去谈欣赏和评价。一个连作品的精神内核都没理解的人,再多的语言也是无意义的。共情能力就像一把钥匙,连接着读者和作者的内心和灵魂。  诗画结合
期刊
什么是“饥饿式”的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设置足够的悬念,让学生从心理上充满着无限的学习渴望,保持学习的热情,呈现想学习、要学习、爱学习的精神状态。只有如此,学生面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时才会走心。  笔者观摩过的一节四年级习作课《练写生动的人物对话》。下面我们重温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以上教学板块非常清晰,层次明显,是一节精品课。但本节课有没有值得商榷之处呢?有!那就是缺
期刊
一些教师在借班上课的过程中会有局面失控、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发生,因为缺少课前对新授内容的预案。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实施前后应有“三备”,即“备课前”“备课中”“备课后”。  备“课前”,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体育教师联系,熟悉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总数、男女生之间比例、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及特异体质学生的基本状况。教师若能记住体育委员和几个学生的名字,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教学”成为渡过疫情难关的“权宜之计”,课堂互动、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组织的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然而,“线上教学”以其更强的共享性、自主性和信息查询的便捷性,形成了独有的、可与传统的“线下教学”互补的特色。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弥补不足,成为我们“线上教学”课堂探索的一大方向。  一、 教学设想  《鼠疫》讲述了鼠疫
期刊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当我一看到《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里面的主人公金玲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我喜欢她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她长得非常可爱,就像书中说的:因为胖,脸、鼻子、嘴巴都是圆嘟嘟的,一看就叫人喜歡。  我喜欢金玲的另一个原因是她善良宽容大度,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高贵心灵。她的老师生病了,只有她一个人带着一枝花去探
期刊
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STEM教育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STEM教育模式中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学生的实验操作、自我探究,而不是教师讲解或示范;在实验方面,STEM模式往往将要探究的问题与生活相结合,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生动;STEM模式下,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多
期刊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分组的人数,一般4到6人为宜;分组要有层次性,教师要确保在每个组中都会有不同成绩层的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要各司其职,加强彼此合作,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首先进行分组,规定4人一组,在每个组中设置4个职务,分别为发言员、补充发言员、小组长、记录员。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安排不同的职务。其次,确立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