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路径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96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的基础上,梳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景观的相互关系,根据景观要素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探讨出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路径,以期为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观表达中得到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表达;桂林;路径
  1.引言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逐步重视,“非遗”的内涵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其保护与开发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化是景观的驱动力[1],将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中,在展现景观之美感、地域之特色的同时,又能传承与弘扬当地文化。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无论是形式多样的景观资源还是内涵丰富的“非遗”资源,都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近年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何从景观设计中为“非遗”提供展现平台、使“非遗”与景观相得益彰是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概述桂林“非遗”文化资源及梳理“非遗”与景观两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挖掘出桂林“非遗”的景观表达路径,以丰富桂林景观元素,提升公众感官体验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桂林的“非遗”资源丰富,截止2015年10月,桂林市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共有161项,其中,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58项,市级99项,市级的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民间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技艺、人生礼俗、民间舞蹈等13大类,涵盖了民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形式多元、内涵丰富。根据景观视觉与空间形态要素、心理行为与文化要素、生态环境等要素,桂林“非遗”的景观表达选取主要分为两大景观类型,其一是由五通“农民画”等民间美术,刘三姐等民间文学,“两头扯”婚俗等民间信仰以及桂林传统玉石雕刻技艺等传统技艺四类组成的展示类景观;其二则是包括桂曲、桂剧等民间曲艺,锣鼓舞、逗娘舞等民间舞蹈,彩调等民间戏剧,贺郎歌、林弹词等民间音乐以及划龙舟、炮龙等杂技与竞技在内的表演类景观。形成以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信仰、传统技艺、民间曲艺、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音乐、杂技与竞技九大文化类型为基础的两大景观类型,为桂林“非遗”的景观表达奠定文化资源基础。
  3.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景观的关系
  “非遗”与景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桂林在“非遗”的景观化设计过程中,应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桂林特殊的地域特点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桂林“非遗”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依据桂林“非遗”的概况,本文總结归纳出桂林“非遗”与景观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第一,景观是“非遗”的特殊表达形式,“非遗”是景观表达的重要内容,两者是内容与载体的关系。“非遗”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它体现了不同地区、各个民族原真的、典型的文化空间内涵。大部分“非遗”如刘三姐、桂林彩调、铜鼓等可通过一定媒介为载体,展现其内涵和价值。景观作为城市、园林、公园等必备的要素,恰好能够地充当载体的角色,通过提取“非遗”的精神、形象、符号,以色彩化、人性化的手段应用于景观设计中,提升城市形象,又弘扬“非遗”的文化精神。第二, “非遗”可以作为景观设计的良好素材,景观则可以呈现“非遗”的多元化内涵,即素材与作品的关系。对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而言,一些展示性较强的“非遗”项目,通常可以为景观设计提升观赏价值,而具有表演性较强的“非遗”项目则可以为当地的景观设计增添趣味性。一方面可以为桂林这座旅游城市塑造优美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非遗”传承的教育功能,吸引人们关注文化,为引导人们进一步学习“非遗”,了解桂林历史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家喻户晓的刘三姐为例,当地通过深度挖掘刘三姐故事的内涵,在阳朔开展刘三姐大型文化水景展演,充分展现了刘三姐等民间传说的来源和内在精神。另外,桂林的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等可以提取一定形式的“非遗”符号应用于景观设计上。通过将“非遗”素材应用于景观设计的方式拉近人们与“非遗”的距离。第三,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精神面貌往往可以通过某些媒介得以传达,“非遗”与景观在此可以说是媒介与目的的关系。桂林作为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其中的城市景观往往是游客感受与了解桂林历史文化最直接的途径,而城市的发展程度以及文化历史是否得到重视和发扬,也往往体现在常见的景观设计当中。将桂林“非遗”的形象、符号等元素融入到景观当中,改变了传统仅仅作为旅游开发产品进行“非遗”保护的模式,拓展了“非遗”的展示空间,使“非遗”有形化,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更加贴近生活。
  4.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路径
  4.1 物化“非遺”形象,直观展现“非遗”内涵
  展示类“非遗”项目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主要通过物化的方式形象地展现其内涵,物化“非遗”内在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用文字的方式在城市景观、公园景观等直截了当地书写“非遗”文化篇章,借助文字的直观性表达“非遗”的历史故事,从而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桂林“非遗”的景观表达可利用碑刻等文字形式在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园林植物园、道路两旁等景观中进行直观传达“非遗”的详细内容,或者是通过楹联以对称布置的方式在某些主题景区展现“非遗”的文化主题,还可以利用匾额书写“非遗”的详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景墙、雕塑等形式展现“非遗”的特殊符号或者形象。以桂林全州剪纸工艺为例,结合景观所处的位置,利用剪纸的图案形象做出各色各样的指示牌,通过指示牌传达民间技艺,使景观更加美观大方。还可以通过景墙展现刘三姐之类的文学故事、神话传说的内容,以雕塑的方式展现故事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另外,充分利用景区的景观资源,将“非遗”具象地呈现在大众眼前,如象鼻山公园、七星公园的叠石铺装与“非遗”图案相结合,在塑造“非遗”形象之外,铺装的图案也可以传达桂林“非遗”的文化信息。
  4.2 融“非遗”于景,提升“非遗”感染力   除了物化,融“非遗”于景也是展示类项目景观表达的重要手段。景观场景的情节融入是指利用景观场景将具有文学性和观赏性的“非遗”依托建筑、植物、水、石等景观载体表达,通过阐释与升华其文化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理念。首先,建筑不仅是景观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大多建筑往往依托地方的文化习俗而建立,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性,如將“永福福寿文化”融入建筑物当中,具有祈盼吉祥的深刻含义。其次,植物作为景观中的生态要素,也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情节,如桂树象征富贵吉祥、银杏树象征坚忍不拔。再者,水的形态可根据桂林的文化特色,依托漓江等自然水资源,在保持自然水资源原真性的基础上,赋予“桂林山水传说”等“非遗”文化,增加“划龙舟”等“非遗”传統体育活动的展示,增添漓江景观的趣味性。最后,石头景观多与水景和植物相结合,共同展现“非遗”文化。如运用“龙脊梯田造田技术”,设置园林中的置石,以梯田的形象展现龙脊梯田的“非遗”文化。除此之外,景观中的“声”、“光”、“色”等是表达“非遗”特色文化的关键要素。依据不同地域丰富多彩的“非遗”,塑造出具有桂林地方鲜明特色的景观,提升“非遗”的感染力。
  4.3 创设“非遗”景观空间,营造“非遗”活力环境
  表演类项目需要较多的空间,不同的表演类型其空间属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其景观表达路径主要通过空间识别来设计,表演类“非遗”项目所需空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类包括曲艺、舞蹈、戏剧、杂技与竞技等类型的“非遗”项目,这些项目由于所需空间的灵活性较高,且参与性较强,主要依托演示性和参与性的活动进行展现,旨在营造活力与吸引力兼备的动态空间环境,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调动人们的积极参与性,让人们在体验“非遗”中感悟文化内涵。因此,“非遗”文化在展现与传承的基础上更带动了空间的活力。静态空间主要是提供给诸如桂剧、桂林彩调此类主要通过调动听觉器官,将人们带入特定的场景中,引导人们认知和感受桂林的特色文化。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均是以景观来搭建,一般在园林植物园、公园等地多为动态与静态空间搭建的主要场所,依托园林或者公园内景观的内容为骨架,根据其空间结构、布局、序列为“非遗”搭建平台,通过造型各异的景观布置,设计具有文化承载力的景观布局。亦或是依托桂林原有的自然景观展示当地的文化内涵,如桂林的独秀峰源于历史典故,表达人们对独立、美好的向往,将桂林的文化融入景观设计的情节当中,使文化与景观相交辉映。
  参考文献
  [1]布凤琴,陈虹,方李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OL].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195-197.
  [2]古希花.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管理现状[J].求知导刊,2015(6):98-99.
其他文献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想要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做好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文对企业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结合  1新时期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其中,党建工作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等内容,涵盖
期刊
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旅游人才的培养也同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探索创新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教育的革新,以深化校企政合作、搭建多维实践平台为中心,探索完善体验式、综合型实验实训模式,为培养出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型旅游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多维实践平台;创新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验式、综合型实验实训模式  一
期刊
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从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来看,市场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电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营销服务活动。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拓展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重要经营方式。电力营销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创新了经营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力营销服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移
期刊
摘要:通过多年来对水泵机组维修经验,对大型立式水泵机组大修后安装过程中机组垂直同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从而为提高大型立式水泵机组在大修后的安装质量,延长机组使用寿命,减少大修次数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大型立式水泵机组;大修;安装;垂直同心;分析调整  Large Vertical Pump overhaul analysis adjusted after installation
期刊
摘要:本篇对林区森林经营与生态建设的相关举措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建设与经营森林的巨大意义进行了研究。在森林经营中自觉地坚持生态理念,强化生态意识,对于实现林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对于促进林区的和谐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林区;生态建设;森林;经营;可持续  1.我国的林区及生态系统建设  1.1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中国当前摆在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就是加大森林经营体制创新的力
期刊
摘要:近年来,张维迎和林毅夫的争论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实质是产业政策之争,本文将从产业政策的含义出发来剖析张、林所谓的产业政策,并对两位的产业政策之争的观点进行整理,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字:产业政策政府市场  一、产业政策的含义  关于产业政策的概念,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至今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截止目前的研究文献大体上将定义聚焦在“功能”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将其理解为是政府为了实现一
期刊
摘要:首先分析ZD6转辙机接点反弹的特征,接着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阐述,最后提出解决策略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ZD6转辙机;接点反弹;问题;对策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广泛应用于国家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方铁路,ZD6系列电动转辙机适用于时速120km/h以下的普通单开道岔和复式交分道岔,根据对道岔的保護方式分为可挤和不可挤型两种;根据对道岔的锁闭方式又可分为单锁闭和双锁闭。它可以单机牵引道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价尤其是以一线城市为代表也随之有了飞速的抬升,以上海为例,过去的二十年内上海市的房价几乎是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时至今日也丝毫没有停止增长的态势。而本文就将对上海地区房屋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随机抽取了40间房屋的样本数据,从面积,地段,年限等十四个变量进行分析,使用eviwe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其赋予经济意义。  关键词:房屋价格横截面数
期刊
摘要:林业科技推广是普及林业高新科技,提高林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文章简单分析了当前林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新形势下林业科技推广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现状;问题;策略  1 引言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肩负着为人们提供林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随着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逐渐加快,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要求和当前林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林
期刊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力行业相较之前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电力营销是一种通过对电力用户提供电力资源以及服务的方式实现电力收益回报的形式。电费是电力企业营销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电力营销的主要成果体现。对于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对于保证电力企业利益,实现电网完善管理,促进电力事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费风险的特点、加强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