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通史编撰体系的回顾与检讨

来源 :史学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现有的几部中华民国通史性著作来说,其主编和主要作者及某些读者们就此设计或讨论了中华民国通史的编撰体系、内容构成、主体视角等问题,提出了多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主张,如政治主体说、断代通史说、现代化主线说、广义史观说、民国史观说,认为其内容应该全面系统,无所不包。但在实际编写中则各有主线选择,或以政治变迁为主线,或以现代化为主线,显示出各家的风格特色,不能简单地加以臧否。作为断代通史的中华民国史,最主要的目标是要显示它不同于历朝历代的特性,因而只有单一主线是不够的,更需要突出其主体特征,即:短、乱、洋、新、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机结合,对历史科学的定位、历史研究的指导理论和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6—0107—11  清代乾嘉考据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主要形态之一。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开篇即强调:“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㈤而将这一“清之考证学”推向高峰的无疑是乾嘉考据学。大体来讲,以惠栋、戴震等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随着历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历史数据库建成和向学界开放,历史研究也面临新的挑战,即如何有效利用大规模的史料.量化历史作为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历史大数据挑战
学界以往对夏商周三代社会形态的探讨多聚焦于经济层面,对社会政治与文化形态却少有着墨,或多或少遮蔽了社会形态的完整面貌.三代“封建”不仅从历史事实上形塑了夏商周社会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6—0118—11  刘大年先生曾言,一部中国近代史绝大多数篇章的标题,离不开“战争”两个大字,而“抗日战争”则是这些篇章中的醒目标题。正是由于“醒目”,“抗日战争”遂成为战时各方使用频率极高的表述概念。如果说“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那么对于“抗日战争”这一概念而言更是如此。不过“抗日战争”的概念表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6—0027—10  从1921—2021年,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斗争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尽管风险挑战重重,中国共产党人却从未有丝毫退缩,而是积极防范风险,努力化解风险,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如期建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