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与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成方圆,乃成珍器!讲台上,他的教学奇谐流美、文韵飞扬;生活中,他的爱好多元混搭、天马行空。赵昭以超凡的灵性和绝佳的天赋静静地把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彰显到了极致!在他看似毫不费力和毫无悬念的成功背后,是磨破血肉的努力与坚持。
  ——窦桂梅
  一、学情调查,选准教学起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前读过课文了吧?
  生:是。
  师:只读了一遍的举手。
  (无人举手)
  师:挺好,只读一遍的确是不够的。读过两遍的举手。
  (十几人举手)
  师:读过三遍以上的举手。
  (十几人举手)
  师:最多有读过几遍的?自己说个数字。
  (生说。最多有读过6遍的。)
  师:读了那么多次,很难得。无论读过几遍,都有收获吗?
  生:有。
  师:如果用1至10的数字来评价你的收获的话,你对这篇课文的收获是几?
  (生说。略。)
  师:你们做得很好!无论你的数字是几,都是对自己学习收获的一种评估。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字等级:(出示)
  1. 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
  4. 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5. 知道“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6.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7. 能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和“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8. 通过思考,能够提出一个关于课文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9.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10.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现在请你按照这个标准,再用1至10的数字描述你的学习收获,你会选数字几?请用手势表示。
  (大部分学生在等级5与6之间)
  师:接下来按你们的节奏来学习。我们先请一名同学来读课文,当我说“换”的时候,被我拍到肩膀的同学继续往下读,听清了吗?
  生:听清了。
  (生轮流读文,失误处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跟我想象
  的有差距,我们放慢速度。
  二、创意辨析,连通词句段篇
  师:我们以玩开始,以玩结束。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来一个猜词的游戏。老师出示图片,你们来猜是课文中的哪个四字词语。
  1.学习“花团锦簇”“姹紫
  嫣红”
  师:(出示图片1)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花美丽的样子?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谁能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生写)
  师:这两个词好难写啊,能写正确真不容易。既然这幅美丽的图片用这两个词来形容都可以,也就是说这两个词的意思非常接近,是不是?
  生:是。
  师:(同时出示图片1和图片2)那接下来的这两幅图片应该分别用这两个词的哪个来形容更恰当呢?
  生:图片1是“姹紫嫣红”,图片2是“花团锦簇”。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又都同意?说说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是什么。
  生:“姹紫嫣红”是说颜色好看,“花团锦簇”是说数量多。
  师:这种细微的差别也被你们找到了。“姹紫嫣红”是从颜色上来形容,“花团锦簇”是从数量上来形容。那好,请大家再看这张图片(出示图片3。除了紫色和红色,还有其他多种颜色),这张图片能用“姹紫嫣红”来形容吗?
  生:能。
  师:可是这张图片上的颜色复杂得多啊,还能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姹紫嫣红”并不是指单单只有紫色和红色,是指很多种颜色。
  师:说得好,“姹紫嫣红”的“紫”和“红”只是一种虚指和泛指,并不单单是指这两种颜色,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颜色多。
  看看书里面的这句话是怎么
  说的。
  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没听出来怎么美啊!谁再来读?
  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師:这次好多了,一起读。
  生:(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不许看书,再来一遍。
  生:(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这就背下来啦?这不挺容易的嘛!
  2.学习“应接不暇”
  师:再来猜个词。(出示图片4)用课文中的哪个词形容它最恰当?
  生:应接不暇。
  师:来,把这个词写在黑
  板上。
  (生写)
  师:“暇”当什么讲?
  生:空闲。
  师:“不暇”就是——
  生:没有空闲。
  师:对,“应接不暇”的原意就是指景物繁多,没有空闲,来不及欣赏。现在把带有“应接不暇”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课文中说在德国的大街上走路,就像走在了绍兴南郊的山阴道上一样,两边的美丽景色一双眼睛都不够看。
  生:……
  师:你们不会是不知道这条山阴道吧?
  生:不知道。
  师:我来介绍一下。在绍兴的南郊沿途这一带,景色又美又多。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被称为山阴道。《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大书法家王献之对这条山阴道上美丽景色的评价。(出示: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我来给你们吟诵一下这句。(师吟诵)“应接不暇”这个成语最早就是出自这里。
  师:那也就是说,季羡林老先生走在德国的街道上看到的美景,有了应接不暇的感觉,觉得就像走在了——
  生:山阴道上。
  师:让他感觉——
  生:应接不暇。
  师:谁来读读这句?
  生:(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再读。
  生:(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谁能背下来?
  生:(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一起背一次。
  生:(齐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学习“莞尔一笑”
  师:背得真好。这次我们不猜词了,我们来猜图。(出示图片5~7)你猜哪张图片的笑容可以用“莞尔一笑”来形容?
  生:图片7。
  师:你们觉得这个笑容美吗?
  生:美。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师:两句话中出现了三个“美丽”,现在我倒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是笑美,还是花美?
  生:笑美。
  师:花不美?
  生:花也美。
  师:到底哪个美?
  生:都美。(笑)
  师:那是景美呢,还是人
  美呢?
  生:都美。
  师:那是人的笑美呢,还是人的别的什么东西美呢?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了,不用说出来。通过作者用的这个“也”字,你觉得季羡林老先生心中的花是最美的吗?可以自己想想。
  4.学习“耐人寻味”
  师:形容花美,我们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图片)。形容笑容美,我们有“莞尔一笑”(出示图片)。形容景色美,我们有“应接不暇”(出示图片)。现在我们来进行最后一个猜词游戏,谜面就是本课中我们学习的四个词,这些词带给了你什么感觉?你能用课文中
  的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种感
  觉吗?
  生:耐人寻味。
  师:课文中说哪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说对了。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谁来完整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让我们感受一下?
  (生读)
  师: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什么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就是别人做事是为了我,我做事是为了别人。
  师:大家都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叫“别人为我,我为别人”呢?
  生:因为“人人”更能突出地说明是每一个人。
  师:“每一个人”也就是说家家户户都这样,是吗?
  生:是。
  师:好,那就数数看,课文写了几次“家家户户”,写了几个“都”?
  生:写了3次“家家户户”,写了6个“都”。
  师:多吗?
  生:多。
  师:家家户户都……都……都……
  师:我们来读读前三个感受一下,我读前面带“都”的句子,你们读箭头指向的句子。
  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生: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
  不暇。
  师:花朵都朝外开——
  生: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人人为我——
  生:我为人人。
  师:(读)我走在街上……
  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三、质疑拓展,学科走向生活
  师: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有。
  師:季羡林老先生能熟练运用英语、德语等十几种语言,其实还包括一些已经失传的语言,比如吐火罗语等,知道了这些,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有。
  师:季老先生一生弟子无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关门弟子曾经在百家讲坛上解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他就是钱文忠。知道了这些,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有。
  师:季老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
  师:听了这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有。
  师:那就把你们的疑问带到课外,带到生活中去,岁月会教给你们更多。我相信,一切自有答案!
  【评析】
  2012年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在厦门举行,与会的老师带回来一个名字“赵昭”。2017年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颁奖典礼也在厦门举行,终见真人真课,很有些“一见钟情”的感觉。借评课之机做一番理性梳理,启发一定会来得更深。   当前小语课改中有两个问题破解难度很大,一是怎么转变学习方式,桌子拉开了,小组合作了,学生就自主了吗?二是辨清了文体,找到了从个到类迁移阅读的策略,教学就有效了吗?赵昭老师的这堂课恰好在这两点上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一、 用自我评估唤起学习愿望
  这个部分最打动我的是那句话“按你们的节奏来学习”。开课时,赵老师了解到学生最多的已经读过6遍课文,于是给出10道测试题,让学生以1~10的数字为自己作评估,用手指反馈,大部分学生打出了5~6分。在了解到这样的学情后,赵老师说了这句话。
  毋庸置疑,从易到难的10道题目设计得很讲究。它将教学目标分解并转化,让学生能借此对自己的学习起点有一个相对精准的自我判断,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置于自主学习者的身份定位。
  在接下來抽生轮读全文后,赵老师直言“你们的朗读跟我想象的有差距,我们放慢速度”,这就是“按你们的节奏来”。真诚的、说到做到的赵昭,开课就把我吸引了。
  真实的起点,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这本是常识,但这样的常识离我们好像越来越远。很赞同吴忠豪教授说的“一些名师功底厚,气场大,对语文学科及学习的理解不够;一些一线老师辨析弱,不自信,容易被皮毛吸引”。赵昭也是名师,能在这样重要的展示课上如此真诚地放低自己,始于对学科及学习本质的理解。这是当前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的常识。
  二、 以游戏活动搭起学习平台
  通观全课,主体部分由四个猜词活动组成,赵老师说“我们以玩开始,以玩结束”,为了玩出名堂,设计上可以说是大费周章。
  第一次猜词由图片引出。“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好猜难写重意思辨析,目的是带出句子段落理解直至全班熟读成诵。身着粉色校服的学生用眼睛追随身着粉色T恤的老师绕场一周,嘴里一直念诵着读过理解过的句段,这样生动的学习情景正是语文学习的本质:书写词语,朗读、理解并积累语言。
  第二次猜词活动由动态视频引出。“应接不暇”带出典故“山阴道”,延伸到赵老师吟诵,最后还是落脚到赵老师绕场一周学生熟读成诵。
  第三次猜词活动是从四张图片中选出“莞尔一笑”,辨析“人美还是花美”“人美还是景美”“人的笑美还是人的别的什么东西美”,这里最动人的是赵老师那句“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了,不用说出来”,那个时刻我读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妙的那层关系,叫“默契”。中国文化是崇尚“意会”的,语文课是传承文化的,语文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应该这样满含文化的特质。
  第四次猜词有质的提升,以前四个词为谜面引出“耐人寻味”。体会句子、段落怎么联系在一起的,指向篇章结构;体会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指向主题升华。形式与内容,工具与人文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好的教学不是教师依据文体找出了策略然后亦步亦趋地去教,而是教师心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手上有技术,应学生发展之需点拨、提炼,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建构。
  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在三处:一是紧紧抓住文本四字词多的语言特点,以猜词为切入口,从正确书写到精微的词义辨析,勾连句子与段落,用理解带动朗读进而达成背诵,整个过程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特质;二是四个猜词活动既连贯成一个整体,形式上又有变化,诚意十足的“游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直饱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三是教师的评价语指向全人发展,诸如“我听出了你的理解,谁想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理解?”“为什么不举手?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准备好的。”“遇到问题要努力寻求帮助,我一直在你身边呢!”正是这些自然流淌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回应带给学生安全与自信,最后渐入佳境。
  三、 借深入追问引发持续学习
  在课的结尾,赵老师选择了三个关于季老先生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熟练掌握十几种语言,他的关门弟子在百家讲坛开系列讲座解读传统文化,他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连续三个“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像一座桥,指示了继续探索的方向,尤其最后的结语“岁月会教给你们更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生活,引向未来。教师隐身,学生的自主面对才成为可能。
  以人立课,既指将语文课指向学生全人培养,更指教师本人对学科、对教育、对人有完整的理解,本身以真实的全人进入课堂;守正是指对学科立场的坚守,在语文课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言语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言语素养为己任;创新是指在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上着力,设计有趣、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精准的语文知识,形成实用的语文能力。
  此人,此课,对此做了很好的演绎,我的钟情也在这里。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重庆市教科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Windows 7系统中,当你想保存某个文件到硬盘中的任意一个目录下时,在弹出的“保存为”或“另存为”对话框的左边。都会有一个名为“收藏夹”的项目,如图1,R处。在图1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收藏夹”下边所包含的“下载”、“桌面”等选项,都可以将需要保存的文件保存到相应的目录下。但是图R处所示的“收藏夹”下边所包含的选项太少,如果能够把自己经常保存不同类型文件的多个目录添加到
目的:为了检测RET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中脑黑质部位的表达变化,并探索其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实验将C57BL/6小鼠分为三组:MPTP组、NS组和空
近年来研究发现,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参与了细胞凋亡、神经变性疾病以及年龄相关性神经性疾病的发生,如亨廷顿病(Huntingt
随着新的超声造影剂及声学技术的发展,对肝脏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超声造影已经提高了早期诊断肝硬化及肝硬化结节背景下小肝癌的准确性,本文就超声造影在肝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既可以改善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我军新一代枪械零件采用了诸多新材料,但若采用旧有的表面处理工艺,则性能与质量难有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解决疑难故障,我们特请厂商安全专家为大家在线回答问题,欢迎大家参与。本期主题Wscript到底是不是病毒 In order to better help you solve difficult p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中央党校和中共山西省委的正确指导、大力支持和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下,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研讨会开得圆满成功。李铁映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75岁的高龄超早期脑梗死(发病后6h以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75岁的高龄组29例,0.05),但均优于对照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尿激酶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6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 h、3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