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知识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普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信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学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因此我们应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1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关键
教师应重新对教学加以认识。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一位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很好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教师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中,应当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热情的“加油站”。
素质教育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而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将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要上好一节课,更要充分应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来获取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变。
2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在的教学中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这使得理论教学和实验技术未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合理选配人员,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把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骨干选拔到实验领导岗位上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调整配备学历层次高的实验教学人员,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发展后劲的实验教学队伍。
2.2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把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为此,要大力推进专业实验教学的系统改革:①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附属关系,形成独立规范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登记考核制度;②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③设计性实验,选题力求实用化、多样化,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
2.3 精心设置实验课与实验项目:①选择实用的、有代表性的、富含先进技术的、可行的实验题目。②开展探索性实验:学生自选题目,独立完成实验及论文,进行论文答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各方面能力。③增加具有研究性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学习、寻找规律,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结论,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 教学方法要改革
3.1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期间上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计算机教师可对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教材中提供的软件为例,学习一、二种较为流行的软件的使用方法,达到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使用新软件的方法”的目的。从费尽苦心让学生学会一、二个新软件的使用方法到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新软件的使用,这一观念性的改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总之,要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是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
3.2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课程。在初中计算机教材中,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还是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都设置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编者的这种意图并不能完全实现。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原因。一些普通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表现为学习精神差,不爱动脑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不善于学习,在自学时不能很好理解教材的内容;二是教师的原因。虽然教材已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一些教师怕麻烦,加之会考等压力,仍然在用讲说明书的方式给学生上计算机课。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后半学期干脆在教室上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难以控制在机房上课时的课堂局面。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明确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在教学上要善于设置一些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的操作欲望。如,文字处理软件以学生感兴趣的编辑和排版为突破口,程序设计以编制图画和游戏程序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快感。
1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关键
教师应重新对教学加以认识。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一位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很好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教师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中,应当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热情的“加油站”。
素质教育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而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将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要上好一节课,更要充分应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来获取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变。
2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在的教学中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这使得理论教学和实验技术未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合理选配人员,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把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骨干选拔到实验领导岗位上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调整配备学历层次高的实验教学人员,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发展后劲的实验教学队伍。
2.2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把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为此,要大力推进专业实验教学的系统改革:①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附属关系,形成独立规范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登记考核制度;②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③设计性实验,选题力求实用化、多样化,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
2.3 精心设置实验课与实验项目:①选择实用的、有代表性的、富含先进技术的、可行的实验题目。②开展探索性实验:学生自选题目,独立完成实验及论文,进行论文答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各方面能力。③增加具有研究性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学习、寻找规律,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结论,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 教学方法要改革
3.1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期间上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计算机教师可对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教材中提供的软件为例,学习一、二种较为流行的软件的使用方法,达到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使用新软件的方法”的目的。从费尽苦心让学生学会一、二个新软件的使用方法到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新软件的使用,这一观念性的改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总之,要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是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
3.2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课程。在初中计算机教材中,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还是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都设置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编者的这种意图并不能完全实现。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原因。一些普通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表现为学习精神差,不爱动脑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不善于学习,在自学时不能很好理解教材的内容;二是教师的原因。虽然教材已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一些教师怕麻烦,加之会考等压力,仍然在用讲说明书的方式给学生上计算机课。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后半学期干脆在教室上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难以控制在机房上课时的课堂局面。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明确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在教学上要善于设置一些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的操作欲望。如,文字处理软件以学生感兴趣的编辑和排版为突破口,程序设计以编制图画和游戏程序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