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ove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了综合性.这就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试卷的题型更新,更具有开放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学生在这一方面失分的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在这一方面的失分.笔者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谈几点刍见.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一、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
  1.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能力主要是指充分理解题意,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要快捷、准确在解决问题,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能对条件或所求进行转化和发现隐含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2、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3、数学建模能力
  近几年来,在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几道实际应用问题,这给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而数学建模能力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核心.
  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和依据的基本理论,如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分成:(1)由于概念本身需要分类的,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对公比的分类和直线方程中对斜率的分类等;(2)同解变形中需要分类的,如含参问题中对参数的讨论、解不等式组中解集的讨论等.又如数学方法的选择,二次函数问题常用配方法,含参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高考是注重能力的考试,特别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而高考中的应用题就着重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这从新课程版的《考试说明》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的区别可见一斑.(新课程版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的补充.
  4.重视解题的回顾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简洪权.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2]张卫国.例谈高考应用题对能力的考查.《中学数学研究》2001.3
其他文献
刚从央视退休的赵忠祥,很快重新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上海东方卫视重金打造的全民娱乐电视节目《舞林大会》上,他的搭档是台湾娱乐天王吴宗宪。      赵老师又登台了。  之前,赵忠祥最后一次正式登台是在1999年春晚。  6月20日播出的东方卫视新一期《舞林大会》上,穿着黑色5位数价位定制西服的他面带笑容一路小跑地出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而下一个出场者似乎更合观众胃口——身着银色礼服的吴宗宪
【摘要】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蛇无头,则不行”,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学生,那么,再好的学生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巨大动力,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有的影响。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人积极地探索,敏锐的观察,也能够促进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的改进学习方法。因此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强化德育情感,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资源。在新课改理念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德育渗透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古人早就提出过“
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以期达到最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这也不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再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期刊
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活跃起来,并使其不断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探索和认识。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提供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