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也更明确,那就是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型人才。以往设置的课程已明显不适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由此引发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后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没有先例可循,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创新要求的体现。也就是说,一个职业技术学校要设哪些专业,每个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已上升到科学研究的层面上来。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笔者有责任来思索和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该如何进行。现就如何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浅谈一二,希望能在本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贡献微薄的力量。
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笔者认为,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结合几个环节进行,即进行市场调研、精心设置工种、制定工种考核标准、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并形成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
1.进行市场调研是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的依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约了人才的培养方向。要想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向,就必须先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如此则课程改革促进了职业院校的管理机构的改革,也就是说要求职业院校成立一个市场调研机构,或者是完善招生就业办公室的功能。首先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主要掌握企业的多少,每个企业工种的类型和数量,各工种的地位,各工种的人才需求量,男女的适合程度,每一种工种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分别的待遇情况、都需用到哪些技能以及掌握技能的程度,然后逐渐掌握整个江苏省的人才市场需求,进而扩展到全国。将调研到的资料汇总整理出一个数据库,从中可以知道各个工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各个工种的考评情况,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依据。
2.精心设置工种有利于人才培养方向具体化
人才培养方向说起来应该体现到工种上,例如谈起我们培养的人才如何如何,用掌握的工种来说明他都能干些什么是具体的,可信的。反之,在确立人才培养方向时,可以确定为将哪些工种掌握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根据市场调研中工种的情况与本院校的实际相结合,精心设置工种。设置工种时还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因为学生要几年以后才能学成毕业,而且在校的起码要有四批学生学习这个工种方面的知识。要想保证这些学生都能就业,就必须对这些工种的前景进行科学、长远的预测,保证该工种的可持续性发展或者及时转行。由此可见,工种的可持续性发展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招生方向,精心设置工种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3.制定合理的工种考核标准,为该工种设置需学课程及相关课程标准
一方面依据技工考级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市场调研了解到的相关工种要求掌握的技能知识,制定合理的工种考核标准,该标准可以体现能加工出什么形状的零件,或是能完成什么样的项目。以工种为中心,研究要通过该工种的具体考核标准,应当掌握哪些技能的实践操作;而要掌握这些实践操作,又需要学习哪些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又在哪些专业基础课程中;每科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制定出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这个课程标准应该是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服务的,也就是说每科专业基础课程只要达到相应标准,就有能力完成相应工种考核项目的要求,所差的只应是实训经验而已,这只需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就行了。而职业院校的优势就是能提供理实结合的环境,教材内容的改革也是趋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考核项目化,讲究让学生边学边操作,甚至有些项目的难点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形成课程体系
根据各工种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多少以及相近程度,将几个工种协调整合形成一个人才培养方向,就形成了一个专业。而围绕这个专业设置的所有课程形成了一个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学习并掌握了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知识,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呢?当然不是,所谓人才,尤其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应该只是掌握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的人,而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尤其是德育过关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建设有益的人。因此,在人才培养时绝不能忽略德育课程的开展,那么需要开设的所有跟德育有关的课程就构成了德育课程体系。人才既要有德行又要掌握实践技能。如果体弱多病也不够理想,所以开设体育课加强体质的锻炼也是有必要的。由此看来,为某个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以及体育三个部分,有些文化基础课确实要开设的,可以分解到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德育课程体系中。
5.根据设置的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统计出所有课程的学时,按理实结合科学分配到在校的每个学期,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考核目标,也就是说这个专业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技工等级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应知应会哪些专业基础知识?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身体健康如何?在每一学年甚至每一学期分阶段应该将学生培养到什么程度,如何分期考核?又如何进行总的评价?什么情况算达到要求?什么情况算没有达到要求?没有达到要求要如何补救?
二、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的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的设置可以说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其教材内容的设置应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考核项目化的原则。我们可以根据工种考核标准将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作为一个个项目,然后将项目根据一定的特点分解成几个子项目,以加工出子项目为准加入适当的理论基础知识辅助讲解。可以是讲解一部分,实践操作一部分的模式;也可以是边讲边操作演示的模式。这样既可以掌握实际加工的操作,又能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見不如一干,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要靠实践实习来保证。在编制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时,涉及到实践的部分课时分配要科学,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将所学操作练熟,又要保证不浪费时间。可是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尽相同,该如何因材施教呢?可以在每个子项目中加入一个或几个超出考核标准的练习,这样既可以保证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同,又可以对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培养。
本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为了凸显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与大学所培养的科学型人才是完全不同的,不能采用大学的培养模式,也不能采用一样的考核标准,必须对职业教育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这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有对理实结合教材的编制,模块化教学与项目化考核的探索。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职业院校都形成了探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的细化以及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氛围。在这里笔者只对自己所得浅谈一二,希望大家携手共进,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笔者认为,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结合几个环节进行,即进行市场调研、精心设置工种、制定工种考核标准、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并形成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
1.进行市场调研是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的依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约了人才的培养方向。要想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向,就必须先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如此则课程改革促进了职业院校的管理机构的改革,也就是说要求职业院校成立一个市场调研机构,或者是完善招生就业办公室的功能。首先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主要掌握企业的多少,每个企业工种的类型和数量,各工种的地位,各工种的人才需求量,男女的适合程度,每一种工种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分别的待遇情况、都需用到哪些技能以及掌握技能的程度,然后逐渐掌握整个江苏省的人才市场需求,进而扩展到全国。将调研到的资料汇总整理出一个数据库,从中可以知道各个工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各个工种的考评情况,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依据。
2.精心设置工种有利于人才培养方向具体化
人才培养方向说起来应该体现到工种上,例如谈起我们培养的人才如何如何,用掌握的工种来说明他都能干些什么是具体的,可信的。反之,在确立人才培养方向时,可以确定为将哪些工种掌握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根据市场调研中工种的情况与本院校的实际相结合,精心设置工种。设置工种时还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因为学生要几年以后才能学成毕业,而且在校的起码要有四批学生学习这个工种方面的知识。要想保证这些学生都能就业,就必须对这些工种的前景进行科学、长远的预测,保证该工种的可持续性发展或者及时转行。由此可见,工种的可持续性发展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招生方向,精心设置工种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3.制定合理的工种考核标准,为该工种设置需学课程及相关课程标准
一方面依据技工考级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市场调研了解到的相关工种要求掌握的技能知识,制定合理的工种考核标准,该标准可以体现能加工出什么形状的零件,或是能完成什么样的项目。以工种为中心,研究要通过该工种的具体考核标准,应当掌握哪些技能的实践操作;而要掌握这些实践操作,又需要学习哪些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又在哪些专业基础课程中;每科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制定出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这个课程标准应该是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服务的,也就是说每科专业基础课程只要达到相应标准,就有能力完成相应工种考核项目的要求,所差的只应是实训经验而已,这只需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就行了。而职业院校的优势就是能提供理实结合的环境,教材内容的改革也是趋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考核项目化,讲究让学生边学边操作,甚至有些项目的难点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形成课程体系
根据各工种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多少以及相近程度,将几个工种协调整合形成一个人才培养方向,就形成了一个专业。而围绕这个专业设置的所有课程形成了一个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学习并掌握了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知识,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呢?当然不是,所谓人才,尤其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应该只是掌握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的人,而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尤其是德育过关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建设有益的人。因此,在人才培养时绝不能忽略德育课程的开展,那么需要开设的所有跟德育有关的课程就构成了德育课程体系。人才既要有德行又要掌握实践技能。如果体弱多病也不够理想,所以开设体育课加强体质的锻炼也是有必要的。由此看来,为某个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以及体育三个部分,有些文化基础课确实要开设的,可以分解到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德育课程体系中。
5.根据设置的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统计出所有课程的学时,按理实结合科学分配到在校的每个学期,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考核目标,也就是说这个专业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技工等级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应知应会哪些专业基础知识?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身体健康如何?在每一学年甚至每一学期分阶段应该将学生培养到什么程度,如何分期考核?又如何进行总的评价?什么情况算达到要求?什么情况算没有达到要求?没有达到要求要如何补救?
二、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的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的设置可以说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其教材内容的设置应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考核项目化的原则。我们可以根据工种考核标准将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作为一个个项目,然后将项目根据一定的特点分解成几个子项目,以加工出子项目为准加入适当的理论基础知识辅助讲解。可以是讲解一部分,实践操作一部分的模式;也可以是边讲边操作演示的模式。这样既可以掌握实际加工的操作,又能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見不如一干,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要靠实践实习来保证。在编制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时,涉及到实践的部分课时分配要科学,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将所学操作练熟,又要保证不浪费时间。可是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尽相同,该如何因材施教呢?可以在每个子项目中加入一个或几个超出考核标准的练习,这样既可以保证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同,又可以对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培养。
本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为了凸显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与大学所培养的科学型人才是完全不同的,不能采用大学的培养模式,也不能采用一样的考核标准,必须对职业教育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这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有对理实结合教材的编制,模块化教学与项目化考核的探索。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职业院校都形成了探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的细化以及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氛围。在这里笔者只对自己所得浅谈一二,希望大家携手共进,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