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让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担当起保存、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任,已成为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在剖析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Libraries in Qinghai-Tibet minority area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How to make libraries play a role of preserving,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es has become a new issue in Qinghai-Tibet minority areas. The paper analyse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ibrary’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concurrently.
Key words: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Qinghai-Tibet minority areas
一、前言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信仰意识、性格品质、礼仪习俗、风土人情等,构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格局和文化特征。这些文化资源较完整地保持着一个民族固有的特色,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全人类,是极其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支撑。
民族地区图书馆是以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以及民委等党政机关图书馆构成了民族图书馆事业;具有民族性质或以民族文献收藏为特色的图书馆。它以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共同繁
荣为宗旨,是为民族振兴和民族繁荣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并且它以鲜明的民族个
性构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研究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南和前瞻作用。
基金项目: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海省图书馆联盟构建研究》(12016)资助。
二、制约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因素
1. 服务理念陈旧,读者服务存在问题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陈旧、服务技术和服务手段仍然比较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限于借借还还等传统服务模式中,以被动服务为主,主动服务不足。服务手段单调落后,服务意识薄弱,没有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真正落到实处,使得图书馆服务职能逐渐萎缩,整体服务功能下降,不仅影响了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人们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方位了解和利用。
以青海省为例:当前青海省的图书馆主要有青海省图书馆、青海大学图书馆、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五所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及各州、县级图书馆。从性质上看,这些图书馆中也只有青海省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而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只局限为本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各州、县图书馆还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另外,青海省图书馆及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集中在西宁市,各州、县上虽然都设有县级图书馆,但没有完全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性图书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还仅限于传统的借阅,没有开展深层次的图书信息服务;服务空间布局多从本馆内部管理着眼;服务手段单一;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品种不多,资料总体数量少,无法满足基层干部职工和群众对各种文化知识及信息的需求。
2. 经费短缺制约着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服务是以藏书为基础的。但无论是国家图书馆还是各地区图书馆几乎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经费短缺的问题。具体到青海省来说,由于青海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投资力度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等需要。以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虽然学校将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从20万元增加到70万元,经费明显投入不足,纸本图书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近年来,虽然学校每年不断加大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图书馆年进新书量难与逐年增加的学生数量同步,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年进新书生均4册的标准,还存在差距。作为青海高校图书馆,其购书能力与内地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相比差距甚远,仅购全国发行的各种期刊和报纸就开支20余万元,加上近几年图书涨价幅度大,经费投入与需求矛盾导致馆藏文献系统性、完整性出现新的断层,致使馆藏特色遭到削弱,新书入藏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图书断代,读者流失的问题。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更是少得可怜,多在15万元到60万元之间徘徊,且波动较大。许多州、县级图书馆已出现文献入藏量明显下降、文献资源渐趋萎缩的状况,有的馆甚至连续几年都没有购进一本新书,经费严重短缺,新书入藏量非常少,文献更新率相当低。文献资源的严重匮乏,严重影响着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缺少高素质人才队伍
素质是由品德、知识、技能、能力等组成的多元素、多层次的综合体。一个馆员的素质好,工作效率就会高,社会效益也会好。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是既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能密切把握时代脉搏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适合图书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一些优秀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此外,青藏民族地区很多图书馆仍然是“老弱病残,照顾对象”的集中机构。这种人员素质状况不仅影响着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正常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这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极不平衡
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总体来说,还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青藏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尤其是青海州、县以下的基层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文献资料过于老化陈旧,地方文献收藏越来越少,基本上仍然按照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没有实行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州、县级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几乎为空白,绝大多数馆的工作还处于原始手工操作阶段。有些图书馆没有任何电子资源可利用,也没有自己的主页。现代化建设严重滞后,造成服务手段落后,不仅影响了读者对纸质文献的利用效率,更剥夺了读者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权利。
三、促进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对策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建立新型的服务模式
作为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要持续发展,除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外,关键在于图书馆自身发展中要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现有内部管理机制及管理模式、深化民族地区图书馆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树立现代意识,增强创新意识,要不断排除传统思想、观念和心理障碍,强化信息共享意识和多向服务意识。坚决打破“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各民族不同层次读者的接受能力和信息需求、文化需求、知识需求,提供全位、立体式服务,真正体现“藏为所用”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地释放馆藏文献的潜在价值。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也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元化投资争取经费投入,以增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 加强馆藏特色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民族地区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就是拥有一批独特的民族文献资源。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要为建设青藏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为社会提供准确、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系统展现民族特色风俗和异域风情服务,借此可以更好地发展青藏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建设特色馆藏是提高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探索馆藏特色化建设,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经费的紧张更加需要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以合理配置经费,避免重复购置。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共享提供了物理上的可能性,超文本标识语言、超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条件与保障。“区域合作”是图书馆的必走之路,它包括“区域内合作”和“区际间合作”两种模式。可分纵横两个方向,在纵向上,建立地方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为依托的文化网络;在横向上,加强与地方情报单位、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的合作。
3. 重视加强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要传承民族文献和弘扬民族文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懂得图书馆专业知识、民族文献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网络、外语等其它学科知识。因此,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应培养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他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及时了解本民族群众对图书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培养图书馆员具有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着重加强图书馆现代化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批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丰富民族文献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懂得地方民族语言、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高素质的民族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人才队伍。
4.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加快信息化建设,要从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实际出发,根据各馆的情况和特点,分步骤地建设民族文献数据库,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的特点,在深层开发特色文献为地区经济服务的同时,致力于现代化经济思想的传播,促进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由此可见,实现民族地区图书馆信息化,对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为图书馆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建设条件和广阔的信息市场。这种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将大大加速青藏民族地区社会信息化进程,从而推动青藏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结语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是保存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积极探索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的长效机制,对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优化体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建设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对推动青藏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沈鹏远,兰天.关于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整合的构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2(8):38-41
2.龚剑.民族高校图书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兼论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3-146
3.白玲.十二五期间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用新技术手段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1(2):4-6
4. 严易平.少数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47-49
[关键词]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Libraries in Qinghai-Tibet minority area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How to make libraries play a role of preserving,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es has become a new issue in Qinghai-Tibet minority areas. The paper analyse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ibrary’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concurrently.
Key words: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Qinghai-Tibet minority areas
一、前言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信仰意识、性格品质、礼仪习俗、风土人情等,构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格局和文化特征。这些文化资源较完整地保持着一个民族固有的特色,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全人类,是极其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支撑。
民族地区图书馆是以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以及民委等党政机关图书馆构成了民族图书馆事业;具有民族性质或以民族文献收藏为特色的图书馆。它以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共同繁
荣为宗旨,是为民族振兴和民族繁荣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并且它以鲜明的民族个
性构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研究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南和前瞻作用。
基金项目: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海省图书馆联盟构建研究》(12016)资助。
二、制约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因素
1. 服务理念陈旧,读者服务存在问题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陈旧、服务技术和服务手段仍然比较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限于借借还还等传统服务模式中,以被动服务为主,主动服务不足。服务手段单调落后,服务意识薄弱,没有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真正落到实处,使得图书馆服务职能逐渐萎缩,整体服务功能下降,不仅影响了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人们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方位了解和利用。
以青海省为例:当前青海省的图书馆主要有青海省图书馆、青海大学图书馆、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五所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及各州、县级图书馆。从性质上看,这些图书馆中也只有青海省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而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只局限为本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各州、县图书馆还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另外,青海省图书馆及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集中在西宁市,各州、县上虽然都设有县级图书馆,但没有完全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性图书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还仅限于传统的借阅,没有开展深层次的图书信息服务;服务空间布局多从本馆内部管理着眼;服务手段单一;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品种不多,资料总体数量少,无法满足基层干部职工和群众对各种文化知识及信息的需求。
2. 经费短缺制约着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服务是以藏书为基础的。但无论是国家图书馆还是各地区图书馆几乎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经费短缺的问题。具体到青海省来说,由于青海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投资力度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等需要。以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虽然学校将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从20万元增加到70万元,经费明显投入不足,纸本图书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近年来,虽然学校每年不断加大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图书馆年进新书量难与逐年增加的学生数量同步,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年进新书生均4册的标准,还存在差距。作为青海高校图书馆,其购书能力与内地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相比差距甚远,仅购全国发行的各种期刊和报纸就开支20余万元,加上近几年图书涨价幅度大,经费投入与需求矛盾导致馆藏文献系统性、完整性出现新的断层,致使馆藏特色遭到削弱,新书入藏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图书断代,读者流失的问题。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更是少得可怜,多在15万元到60万元之间徘徊,且波动较大。许多州、县级图书馆已出现文献入藏量明显下降、文献资源渐趋萎缩的状况,有的馆甚至连续几年都没有购进一本新书,经费严重短缺,新书入藏量非常少,文献更新率相当低。文献资源的严重匮乏,严重影响着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缺少高素质人才队伍
素质是由品德、知识、技能、能力等组成的多元素、多层次的综合体。一个馆员的素质好,工作效率就会高,社会效益也会好。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是既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能密切把握时代脉搏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适合图书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一些优秀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此外,青藏民族地区很多图书馆仍然是“老弱病残,照顾对象”的集中机构。这种人员素质状况不仅影响着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正常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这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极不平衡
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总体来说,还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青藏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尤其是青海州、县以下的基层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文献资料过于老化陈旧,地方文献收藏越来越少,基本上仍然按照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没有实行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州、县级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几乎为空白,绝大多数馆的工作还处于原始手工操作阶段。有些图书馆没有任何电子资源可利用,也没有自己的主页。现代化建设严重滞后,造成服务手段落后,不仅影响了读者对纸质文献的利用效率,更剥夺了读者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权利。
三、促进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对策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建立新型的服务模式
作为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要持续发展,除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外,关键在于图书馆自身发展中要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现有内部管理机制及管理模式、深化民族地区图书馆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树立现代意识,增强创新意识,要不断排除传统思想、观念和心理障碍,强化信息共享意识和多向服务意识。坚决打破“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各民族不同层次读者的接受能力和信息需求、文化需求、知识需求,提供全位、立体式服务,真正体现“藏为所用”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地释放馆藏文献的潜在价值。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也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元化投资争取经费投入,以增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 加强馆藏特色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民族地区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就是拥有一批独特的民族文献资源。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要为建设青藏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为社会提供准确、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系统展现民族特色风俗和异域风情服务,借此可以更好地发展青藏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建设特色馆藏是提高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探索馆藏特色化建设,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经费的紧张更加需要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以合理配置经费,避免重复购置。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共享提供了物理上的可能性,超文本标识语言、超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条件与保障。“区域合作”是图书馆的必走之路,它包括“区域内合作”和“区际间合作”两种模式。可分纵横两个方向,在纵向上,建立地方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为依托的文化网络;在横向上,加强与地方情报单位、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的合作。
3. 重视加强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要传承民族文献和弘扬民族文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懂得图书馆专业知识、民族文献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网络、外语等其它学科知识。因此,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应培养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他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及时了解本民族群众对图书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培养图书馆员具有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着重加强图书馆现代化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批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丰富民族文献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懂得地方民族语言、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高素质的民族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人才队伍。
4.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加快信息化建设,要从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实际出发,根据各馆的情况和特点,分步骤地建设民族文献数据库,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的特点,在深层开发特色文献为地区经济服务的同时,致力于现代化经济思想的传播,促进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由此可见,实现民族地区图书馆信息化,对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为图书馆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建设条件和广阔的信息市场。这种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将大大加速青藏民族地区社会信息化进程,从而推动青藏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结语
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是保存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积极探索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的长效机制,对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优化体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建设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青藏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对推动青藏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沈鹏远,兰天.关于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整合的构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2(8):38-41
2.龚剑.民族高校图书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兼论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3-146
3.白玲.十二五期间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用新技术手段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1(2):4-6
4. 严易平.少数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