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日出和晨雾
美丽小巧的禾木村,坐落在新疆喀纳斯湖畔,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塞外山村景致,如诗如画。
禾木村是图瓦人集中生活的居住地,也是我国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面积最大的村庄,共3040平方公里。
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土地上,禾木村静静地躺着,图瓦人的尖顶小木屋、牲口围栏随意地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漫步在禾木村,好像走在童话里。村子北面就是禾木河,河上架着一座铁桥,站在桥上凭栏而望,禾木河水碧波银浪、湍流滚滚。
来禾木村,必去观景台看日出和晨雾。当站在观景台上等待如梦境般的日出时,周围是那么安静,静得让人只能屏息凝视,生怕一次大一点的呼吸把自己从梦中惊醒。
不经意间,朝阳跳了出来,漫天霞光像纱幔缓缓滑落,瞬间光芒万丈,阳光倾泻在雪山顶,金光四射,看上去那么温暖,那么亲切。袅袅的云雾盘桓在半山腰,像卡布奇诺咖啡的一圈奶泡。露出来的山间则像悬在半空的飞来峰,调皮地和你隔云喊话。
渐渐地,太阳将晨雾撕开一条缝,我们才得以看见隐匿其后的大自然的美丽面庞。一缕阳光洒在远处的山顶上,几户早起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早饭,屋顶冒出淡淡的炊烟,牲口棚里的牛马也开始在围栏中悠闲地散步,耐心等待着新一天的开始。
童话般的禾木之冬
秋色虽美,但在我看来,更精彩的却是禾木村带有灵性的静美冬季。
初次看见禾木村的冬天时,一定会被这份宁静所震撼。冬季的禾木没有了夏秋时的喧嚣,白雪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还有黏人的小狗们,就像老朋友,始终为你保驾护航。夜色降临后,窗户透出光来,更是让木屋成为安徒生笔下的梦幻小屋,宁谧美好。
曾经的草场覆盖着厚厚的粉雪,一些没被踩过的地方,有风吹过留下的纹理,像沙漠,像水波。有的地方看似是柔软的雪,但踩上去根本不会塌陷,因为下面结了厚厚的冰。
雪山、白云、森林、草地、溪水把禾木装扮得如诗如画,仿佛仙境一般。山脚下白桦林的叶子有的金黄,有的浅黄,有的还是淡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清澈见底的禾木河从林中穿过,曲曲折折绕村子一周后,唱着歌儿流向远方。小木屋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与晨雾融为一体,缓缓飘过雪山。马儿静静地立在草地上,悠然地吃着草。
阿勒泰地区的冬季长达半年,等待白桦林的多半是超然的宁静。静谧之中,整个白桦林只能听见路人的嬉笑声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
冰雪覆盖的村庄如一幅幅水墨画,在这里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这两种看似单调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很安静的美。
悠然自得的牧区生活
我在禾木村的金老师家里居住。她是蒙古族,她丈夫是哈萨克族。有趣的是,金老师和丈夫居然是女主外男主内。金老师在学校教书,丈夫在家带小孩、做家务。
禾木村周边草多,每年7月中旬,禾木人就开始了打草的活计,因为冬季这里的雪足有两米多深,牛羊无法到野外觅食,只好吃主人储备的干草。
在原始牧区,生存极为不易,一切得依靠人力去解决。
我在禾木村见到过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一起劈柴的场景。他们一人一头拉着长锯,默契且娴熟,这是他们从小就操练的活儿。锯子的长度比孩子的身高还长。孩子们一边干活,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他们的小世界,笑意荡漾在脸上。红扑扑的小脸蛋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富有质感。
在禾木,我认识了17岁的图瓦族姑娘阿热很。她曾经在170公里外的布尔津县城上过中学,但由于母亲突然去世,她没能按计划读完高中。阿热很说,她很想讀完书后去城里找份工作,“哪怕去餐厅当服务员,也比待在村里强。”但没了母亲的家庭,非常需要她来操持家务。勤快的阿热很把自己的木屋里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松木在炉膛里窜着火苗,松香味儿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人愉悦。
她家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植鲜花,还挂了两盆生机勃勃的吊兰,旁边则是洁白的窗帘——洁白如窗外的雪一般。在这个被大雪围困的孤岛般的村庄里,这些怒放的生命,是那么抚慰人心。
在村头走累了,我们坐在禾木河旁发呆。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美丽小巧的禾木村,坐落在新疆喀纳斯湖畔,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塞外山村景致,如诗如画。
禾木村是图瓦人集中生活的居住地,也是我国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面积最大的村庄,共3040平方公里。
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土地上,禾木村静静地躺着,图瓦人的尖顶小木屋、牲口围栏随意地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漫步在禾木村,好像走在童话里。村子北面就是禾木河,河上架着一座铁桥,站在桥上凭栏而望,禾木河水碧波银浪、湍流滚滚。
来禾木村,必去观景台看日出和晨雾。当站在观景台上等待如梦境般的日出时,周围是那么安静,静得让人只能屏息凝视,生怕一次大一点的呼吸把自己从梦中惊醒。
不经意间,朝阳跳了出来,漫天霞光像纱幔缓缓滑落,瞬间光芒万丈,阳光倾泻在雪山顶,金光四射,看上去那么温暖,那么亲切。袅袅的云雾盘桓在半山腰,像卡布奇诺咖啡的一圈奶泡。露出来的山间则像悬在半空的飞来峰,调皮地和你隔云喊话。
渐渐地,太阳将晨雾撕开一条缝,我们才得以看见隐匿其后的大自然的美丽面庞。一缕阳光洒在远处的山顶上,几户早起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早饭,屋顶冒出淡淡的炊烟,牲口棚里的牛马也开始在围栏中悠闲地散步,耐心等待着新一天的开始。
童话般的禾木之冬
秋色虽美,但在我看来,更精彩的却是禾木村带有灵性的静美冬季。
初次看见禾木村的冬天时,一定会被这份宁静所震撼。冬季的禾木没有了夏秋时的喧嚣,白雪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还有黏人的小狗们,就像老朋友,始终为你保驾护航。夜色降临后,窗户透出光来,更是让木屋成为安徒生笔下的梦幻小屋,宁谧美好。
曾经的草场覆盖着厚厚的粉雪,一些没被踩过的地方,有风吹过留下的纹理,像沙漠,像水波。有的地方看似是柔软的雪,但踩上去根本不会塌陷,因为下面结了厚厚的冰。
雪山、白云、森林、草地、溪水把禾木装扮得如诗如画,仿佛仙境一般。山脚下白桦林的叶子有的金黄,有的浅黄,有的还是淡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清澈见底的禾木河从林中穿过,曲曲折折绕村子一周后,唱着歌儿流向远方。小木屋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与晨雾融为一体,缓缓飘过雪山。马儿静静地立在草地上,悠然地吃着草。
阿勒泰地区的冬季长达半年,等待白桦林的多半是超然的宁静。静谧之中,整个白桦林只能听见路人的嬉笑声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
冰雪覆盖的村庄如一幅幅水墨画,在这里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这两种看似单调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很安静的美。
悠然自得的牧区生活
我在禾木村的金老师家里居住。她是蒙古族,她丈夫是哈萨克族。有趣的是,金老师和丈夫居然是女主外男主内。金老师在学校教书,丈夫在家带小孩、做家务。
禾木村周边草多,每年7月中旬,禾木人就开始了打草的活计,因为冬季这里的雪足有两米多深,牛羊无法到野外觅食,只好吃主人储备的干草。
在原始牧区,生存极为不易,一切得依靠人力去解决。
我在禾木村见到过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一起劈柴的场景。他们一人一头拉着长锯,默契且娴熟,这是他们从小就操练的活儿。锯子的长度比孩子的身高还长。孩子们一边干活,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他们的小世界,笑意荡漾在脸上。红扑扑的小脸蛋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富有质感。
在禾木,我认识了17岁的图瓦族姑娘阿热很。她曾经在170公里外的布尔津县城上过中学,但由于母亲突然去世,她没能按计划读完高中。阿热很说,她很想讀完书后去城里找份工作,“哪怕去餐厅当服务员,也比待在村里强。”但没了母亲的家庭,非常需要她来操持家务。勤快的阿热很把自己的木屋里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松木在炉膛里窜着火苗,松香味儿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人愉悦。
她家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植鲜花,还挂了两盆生机勃勃的吊兰,旁边则是洁白的窗帘——洁白如窗外的雪一般。在这个被大雪围困的孤岛般的村庄里,这些怒放的生命,是那么抚慰人心。
在村头走累了,我们坐在禾木河旁发呆。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