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派主要代表人物翻译理论对比研究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翻译理论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个转向,翻译解构主义派为分析翻译著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尽管同属于同一个翻译理论流派,其中的每一位著名代表人物都有自己对翻译独特的见解。本文基于对翻译三位主要代表人物思想的對比,作者旨在发现其翻译思想中的差异,并努力挖掘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翻译解构主义派;对比研究;翻译理论
  引言
  翻译解构主义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出现动摇了早前一直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构主义。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福科,海德格尔以及德里达。尽管同属于一个流派,三人的翻译理论却各有不同。
  一、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
  1.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不论何时,只要谈到解构主义,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先说一说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哲学方法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认为应该从系统与结构层面入手来理解人类文化。而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基于结构主义而却又与之相反的解构主义,无疑在当时的主流思想中掀起了一阵狂潮。解构主义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所以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应该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事实上,在此前对结构主义的应用早已深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一直起着长期而重要的影响。。
  2.解构主义翻译观。总的来说,结构主义认为写作只是语言的补充或者说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因此语言比写作更为重要,语言应处于中心位置。然而解构主义却恰恰与其相反。
  首先,解构主义认为写作高于语言;没有写作就没有语言;写作创造并丰富了语言;如果只有语言没有写作,人类文明便不能发展起来。
  其次,根据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原文的意义是不确定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福科曾说:“作品是历史性的,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原文意义在不停地改变、重写、重构。”它主张固定意义是不存在的,原文地位也不应高于译文。
  此外,解构主义还提出了著名的“作者已死”理论,意思是一旦作品完成,作品中的语言符号的含义将会不断改变;读者会通过解读语言符号来赋予作品新的含义,而作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即便作者可能会解释作品,读者也只会根据作品本身来进行理解(谢天振,2003:215)
  二、主要代表人物
  本文将会主要讨论解构主义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福科,海德格尔和德里达。
  1.福科。福科生于1926年,是著名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在解构主义出现之前,人们普遍原作是作者创造力和灵感的体现,因此原作与原作者的地位应高于译文与译者。然而福科却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并强调了译者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福科主张除了作品本身外,作者也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作者和作品都属于历史,就像读者即便某部作品的作者,也可能很好地理解作品一样的道理,作者并不是那么重要。(廖七一,2000:73)
  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生于1889年,是著名德国哲学家。在福科的基础上,海德格尔进一步强调了其理论。他不仅解构了原文概念,还对命名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命名本身存在巨大漏洞和局限。总的来说,海德格尔主张为了理解文本,就必须摆脱文本的阴影,求助语言(廖七一,2000:74)。他将翻译视作一种思维方式,意味着通过另一种语言来表达思想。
  3.德里达。德里达生于1930年,法国著名哲学家,也是解构主义的创始人。德里达生于1930年,法国著名哲学家,也是解构主义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术语“延异”,与逻各斯中心主义针锋相对。总的来说,德里达一直强调的便是事物不停变化发展的过程。
  三、区别与原因
  虽然同属于一个流派,解构主义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彼此的理念却互不相同,其中的主要差异集中在德里达与前两者之间。
  德里达批判了福科在其著作中的理念,更是提出不再将文本视作封闭而完整的系统,而将其看成开放的、不完整的体系(廖七一,2000:76),这与福科和海德格尔所主张的思想有根本上的不同。
  而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理论视角不同。德里达是从一个完全不同于形而上学的视角来审视解构主义,而由于历史原因,福科和海德格尔虽然也是解构主义的倡导者,却无法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对结构主义翻译派三位代表人物理论对比,本文作者旨在发现其中的差异并挖掘背后的原因。
  【参考书目】
  [1]Blackburn,Simon.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M],second edition revis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2]Dianna Taylor.Michel Foucault’s Key Concepts[J].French Studies A Quarterly Review.2012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
  [4]谢天振.译介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缪沐珍(1992.1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前首相佐藤曾要求美方对华实施核打击    2008年12月22日,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一条消息:在外务省新近解密、公开的第二十一批外交文档中,有资料证明,前首相佐藤荣作于1965年1月访美之际,曾向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请求美在日中两国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发动包括先发制人式攻击在内的对中国的核报复。同时,佐藤在谈话中还表明在核武器引进问题上的默认态度。  后者被认为与日本在战后始终奉行的“无
期刊
现代人的职场复杂而富于变化,你每天都要应付来自业绩、同事关系以及合作伙伴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但每个人的抗压程度也是千差万别,让我们来看看12星座都是怎么面对职场压力的。     射手座  “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直的话大不了给它掰直”,有这样乐观心态的就是射手座。职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美好人生的很小一部分而已,何况压力都是暂时的,总有解决的一天,何必太过担忧?  抗压指数:★★★★★    摩羯座  摩
期刊
1.慢吸快呼  学会呼吸的第一步就是放松腹部的肌肉。当腹部肌肉放松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把气体呼出来,做到吸气的长度是呼气长度的2倍。  2.学会加餐  多食用鱼类,且要选择较小的鱼类。每天摄入25克纤维素食物,如全小麦食物、全燕麦食物、糙米饭等。还有其他富含纤维素的包括豆类、坚果、水果等。最后,每天要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3.该睡就睡  许多人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观点,
期刊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消费都是被动的、习惯性和下意识的,很少考虑到与经济周期、人生曲线结合起来,更不会去主动地调整改变。否则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年轻的时候本该积累,却过度透支;经济热的时候“血拼”到底,等到经济转冷、物价下跌时却发现没钱花了。  消费是理财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意义在2009年的经济形势下更加凸显,你应该成为消费的主人。当然,消费承载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改变消费习惯甚至就是
期刊
虽然一个人体内的基因中有99.9%都和父母体内的DNA完全相同,但是仍有0.1%的不同,而正是这0.1%才造就了包括血型和眼球颜色在内的300万个不同遗传特征的出现。然而不幸的是,家庭遗传并非常常都是优秀的,美国Scie rlcedaily网站评出了这些最糟糕的遗传特征:  1.酗酒。嗜酒有大约50%的原因和遗传基因有关,环境因素对酒鬼只能施加一半的影响。  2.乳腺癌。受到BRCAl和BRCA2
期刊
【摘要】《雨中的猫》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其中“雨中的猫”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分析,從多方面解读“雨中的猫”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探求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雨中的猫;海明威;迷惘的一代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最初发表于192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文章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小说以
期刊
【摘要】中国翻译史历史悠久,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特点不同。本文将梳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及其理论。  【关键词】中国翻译史;译论知识  一、本书内容  《中国译学史》是一部按照历史顺序叙述中国翻译史的著作,由陈福康著,2011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将中国翻译史分为四个时期:中国古代的译论、晚清民初的译论、民国时期的译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译论。每个历史时段中又列举了重要的翻译家的思
期刊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以及翻译。本文主要对《边城》的英译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及比较总结。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英译  沈从文是一个多产的作家,《边城》作为他的代表作从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共有四个版本的《边城》译作,由于时代背景及受众不同,各译本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沈从文及《边城》创作背景  沈从文是上世纪我国文坛
期刊
【摘要】20世纪后期全球性的大规模移民达到高潮,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作家身上也被打上了移民的烙印。卡勒德·胡赛尼作为一位移民作家,在他最新出版的作品《群山回唱》中,也深入描写了这一类人物形象。而其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和移民心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关键词】胡赛尼;《群山回唱》;移民形象;移民心理  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世纪后半叶为了躲避阿富汗战争,随家人一起迁居美国,开
期刊
李泽厚认为,中国美学思想基本特征中包含,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其中暗含了中国两大古典哲学思想的内涵,即儒家与道家思想。儒道美学都以追求“和”为目的,儒家重视美善的和谐统一,道家则以求得“至美”、“大美”为最高。这两种观点互补充完善,构成了中国美学观点的基础,影响着艺术的创作和审美的取向。工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支,也受到传统儒道美学的深刻影响。  在中国传统美学史上,儒家和道家两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