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路桥连接处是公路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连接处的施工是公路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影响人们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路桥施工管理经验,对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提高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的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跳车现象发生率,提高路桥的安全性。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连接处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与桥连接处的施工管理是整个公路施工管理的重点。因此,加强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管理十分有必要。近年来,针对“桥头跳车”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结果表明,科学的处理与管理是有效降低公路与桥梁沉降差的关键,其对保障公路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1.路桥连接处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道路和桥梁皆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标准,以致于两者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便导致了两者连接处发生跳车的现象。所以设计的时候务必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并仔细分析道路与桥梁设计的差异,认真思考可能导致连接处发生跳车现象的一切因素,力争在设计的时候将这些可能降至最低点。另外,路桥过渡段桥台和引道路堤之间经常会产生差异沉降,而差异沉降就会导致桥头跳车,路基填料固结程度较差,强度相对而言较低,桥梁自身为刚性结构基本不产生沉陷,而路基则存在允许变形,因而在路桥衔接部位势必产生沉陷变化,及出现不均匀沉降继而导致台阶出现,当该台阶达到一定量则会导致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跳动,后期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将会产生沉陷继而导致桥头跳车现象。
2造成桥梁连接处桥头跳车的原因
2.1地基沉降。道桥工程中的桥梁段的地下水位一般情况下要大于公路段的地下水位,所以,该处的地基土壤中水分含量大,孔隙率大,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外力的作用会逐步沉陷。
2.2台背填料的压实度低。在选择桥梁的台背材料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其透水性,这也就导致了材料的孔隙率大,无法很好的进行压实,也会在公路的长期使用中产生路基沉陷。
2.3道路与桥梁的刚度不同。道路无论是路面还是路基都属于柔性,桥梁则是刚性结构物,这种情况下,在道桥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桥梁比较不易发生变形,而公路以及路基则会产生比较大幅度的变形,二者的沉降程度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2.4设计准备不足。由于工程施工前对于该处的土壤环境和地质结构没有进行充分和全面的钻探,导致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进而影响了地基的沉降程度。
2.5施工控制不严。在该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顺序导致的桥梁与道路的连接处的施工存在着填土多、施工面窄、工期短的施工条件和情况,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之施工管理部门没有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极易导致质量隐患
3路桥连接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3.1搭板
3.1.1设置搭板。设置搭板是为实现在搭板长度范围内,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量逐步变化,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路桥间刚柔过渡的问题,但施工难度较大,施工中应预留搭板与桥台连接部位标高一致的反向坡度,但同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而形成同于设计标高反向的坡度,因而该工艺关键环节是在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的大小,且应尽量实现搭板与桥台间采用水平锚固以减轻搭板自由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位移。
3.1.2不设置搭板。若在路桥连接部位设置搭板而搭板一旦破坏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且该工艺施工难度大、维护费用高,因而部分桥梁则不设置搭板,不设置搭板则要求对台后填筑进行周密设计和施工,且对填料质量及施工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或采用土工格网等结构措施。
3.2填料控制
在选择台背填料时应从经济角度考虑,首选当地材料,所采用填料应保证洁净,內部无机质和有机质及泥块等掺杂,且其应级配良好,含水量符合最佳含水狼范围内,若含水量超出最佳范围则应进行翻晒或掺加含水量较小的填料进行搅拌或洒水湿润等措施以保证其含水量适合;施工前应进行土壤的塑限和液限联合测定,并应实施击实和筛分试验,若采用二灰碎石混合料则应适当增加粗集料,适量减少胶结料以改善其线性收缩系数;在拌合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拌合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碾压,同时应做好养护工作以保证基层表面湿润有效减少基层收缩后产生裂缝。
3.3台背排水
路桥连接处若排水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桥台路基连接部位下渗而降低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因而施工中应选用合适的排水系统以及时疏干台后填料内水分,一般可在原地基上设置泄水管或盲沟,应先清理基底后填筑横坡为3%~4%的夯实粘土构成土拱,之后在土拱上挖成双向坡地沟,在台背后全宽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并在地沟四周铺设带有小孔的塑料管,一般成梅花型布置,泄水管的出口应伸出路基外侧或到桥头锥坡外,之后在塑料管四周填筑透水性良好、粒径较大的砂石材料,再分层填筑台后透水性材料直至路基顶面;横向盲沟则将泄水管取消换之以渗透系数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以填筑地沟,并应用土工布包裹盲沟出口部位,必要时应在台后填方中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垫层应保证一定的高度以防路基沉陷后原地面和地下水位不超过垫层;在桥台背面设置防水涂层以免渗水对结构造成的侵蚀,对于回填区顶面与地面排水则应将表面夯实并设置截排水设施,必要时应将表面封闭以减少地面水下渗现象。
3.4台后填筑
在填筑时必要时应用石灰或水泥先进行稳定处理,也可直接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减少工后沉降,填筑时应严格控制填筑尺寸以免其他填料进入过渡阶段,并应保障各个连接部位压实到位,在填料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其发生自由落体运动导致离析现象;填筑过程中应结合填筑尺寸和松铺厚度计算所需填料量,运输到场的填料应均匀倒土,待其粗平后应采取挖深坑或用水平测量仪检查填筑厚度;台背路堤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并应一次填土、分层填筑,最终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在台背填土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先振动台背路堤填土与路基土的连接部位以增强碾压效果,并且在桥台附近也应采取慢速静压以防损害桥台,在碾压前应检查其松铺厚度、平整度及含水量,待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实施碾压。
3.5地基处理
若路桥连接部位处于软基,由于软基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且可压缩性高的特点,则应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以避免桥头跳车出现,当前软基处理包括换土法、挤密法、超载预压法以及排水固结和减少附加应力法等,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均应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以缩小路桥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
当软土层较厚在应在其上修筑高路堤,软土会由于回填料的侵入而向侧向移动并对基桩产生较大应力,最终会导致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转动现象,该现象一旦发生则会损坏支座、伸缩缝,甚至会损坏桥面和桥台,对该类情况必须减轻回填材料或增强地基土以实现其可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挤密法是在软基内打入带活动桩靴钢管,后灌注砂土以将周围地基土挤向四周并将软基挤密,后可将管拔出并在地基内形成“桩”。
注浆法是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固化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隙或孔隙内,该类方法广泛应用于路桥及水下建筑中的砂及砂砾石地基内。
夯实法可分为重锤夯实法或换土分层夯实法,重锤夯实时将重达几十吨的重锤提升到数米高度后自由下落,依靠自由落体运动提高地基强度,换土分层夯实则是将表层软土去除换填以砂土或强度较高、稳定性好的中砂、粗砂以及砂砾后分层夯实,以实现地基更加稳定并满足变形的要求。
4结语:
总而言之,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是决定连接处是否会发生跳车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路桥连接处是公路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施工中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全程科学系统管理,并加强控制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方可最终保证该部位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国泰.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2] 任宗红.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连接处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与桥连接处的施工管理是整个公路施工管理的重点。因此,加强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管理十分有必要。近年来,针对“桥头跳车”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结果表明,科学的处理与管理是有效降低公路与桥梁沉降差的关键,其对保障公路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1.路桥连接处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道路和桥梁皆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标准,以致于两者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便导致了两者连接处发生跳车的现象。所以设计的时候务必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并仔细分析道路与桥梁设计的差异,认真思考可能导致连接处发生跳车现象的一切因素,力争在设计的时候将这些可能降至最低点。另外,路桥过渡段桥台和引道路堤之间经常会产生差异沉降,而差异沉降就会导致桥头跳车,路基填料固结程度较差,强度相对而言较低,桥梁自身为刚性结构基本不产生沉陷,而路基则存在允许变形,因而在路桥衔接部位势必产生沉陷变化,及出现不均匀沉降继而导致台阶出现,当该台阶达到一定量则会导致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跳动,后期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将会产生沉陷继而导致桥头跳车现象。
2造成桥梁连接处桥头跳车的原因
2.1地基沉降。道桥工程中的桥梁段的地下水位一般情况下要大于公路段的地下水位,所以,该处的地基土壤中水分含量大,孔隙率大,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外力的作用会逐步沉陷。
2.2台背填料的压实度低。在选择桥梁的台背材料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其透水性,这也就导致了材料的孔隙率大,无法很好的进行压实,也会在公路的长期使用中产生路基沉陷。
2.3道路与桥梁的刚度不同。道路无论是路面还是路基都属于柔性,桥梁则是刚性结构物,这种情况下,在道桥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桥梁比较不易发生变形,而公路以及路基则会产生比较大幅度的变形,二者的沉降程度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2.4设计准备不足。由于工程施工前对于该处的土壤环境和地质结构没有进行充分和全面的钻探,导致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进而影响了地基的沉降程度。
2.5施工控制不严。在该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顺序导致的桥梁与道路的连接处的施工存在着填土多、施工面窄、工期短的施工条件和情况,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之施工管理部门没有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极易导致质量隐患
3路桥连接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3.1搭板
3.1.1设置搭板。设置搭板是为实现在搭板长度范围内,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量逐步变化,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路桥间刚柔过渡的问题,但施工难度较大,施工中应预留搭板与桥台连接部位标高一致的反向坡度,但同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而形成同于设计标高反向的坡度,因而该工艺关键环节是在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的大小,且应尽量实现搭板与桥台间采用水平锚固以减轻搭板自由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位移。
3.1.2不设置搭板。若在路桥连接部位设置搭板而搭板一旦破坏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且该工艺施工难度大、维护费用高,因而部分桥梁则不设置搭板,不设置搭板则要求对台后填筑进行周密设计和施工,且对填料质量及施工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或采用土工格网等结构措施。
3.2填料控制
在选择台背填料时应从经济角度考虑,首选当地材料,所采用填料应保证洁净,內部无机质和有机质及泥块等掺杂,且其应级配良好,含水量符合最佳含水狼范围内,若含水量超出最佳范围则应进行翻晒或掺加含水量较小的填料进行搅拌或洒水湿润等措施以保证其含水量适合;施工前应进行土壤的塑限和液限联合测定,并应实施击实和筛分试验,若采用二灰碎石混合料则应适当增加粗集料,适量减少胶结料以改善其线性收缩系数;在拌合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拌合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碾压,同时应做好养护工作以保证基层表面湿润有效减少基层收缩后产生裂缝。
3.3台背排水
路桥连接处若排水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桥台路基连接部位下渗而降低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因而施工中应选用合适的排水系统以及时疏干台后填料内水分,一般可在原地基上设置泄水管或盲沟,应先清理基底后填筑横坡为3%~4%的夯实粘土构成土拱,之后在土拱上挖成双向坡地沟,在台背后全宽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并在地沟四周铺设带有小孔的塑料管,一般成梅花型布置,泄水管的出口应伸出路基外侧或到桥头锥坡外,之后在塑料管四周填筑透水性良好、粒径较大的砂石材料,再分层填筑台后透水性材料直至路基顶面;横向盲沟则将泄水管取消换之以渗透系数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以填筑地沟,并应用土工布包裹盲沟出口部位,必要时应在台后填方中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垫层应保证一定的高度以防路基沉陷后原地面和地下水位不超过垫层;在桥台背面设置防水涂层以免渗水对结构造成的侵蚀,对于回填区顶面与地面排水则应将表面夯实并设置截排水设施,必要时应将表面封闭以减少地面水下渗现象。
3.4台后填筑
在填筑时必要时应用石灰或水泥先进行稳定处理,也可直接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减少工后沉降,填筑时应严格控制填筑尺寸以免其他填料进入过渡阶段,并应保障各个连接部位压实到位,在填料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其发生自由落体运动导致离析现象;填筑过程中应结合填筑尺寸和松铺厚度计算所需填料量,运输到场的填料应均匀倒土,待其粗平后应采取挖深坑或用水平测量仪检查填筑厚度;台背路堤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并应一次填土、分层填筑,最终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在台背填土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先振动台背路堤填土与路基土的连接部位以增强碾压效果,并且在桥台附近也应采取慢速静压以防损害桥台,在碾压前应检查其松铺厚度、平整度及含水量,待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实施碾压。
3.5地基处理
若路桥连接部位处于软基,由于软基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且可压缩性高的特点,则应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以避免桥头跳车出现,当前软基处理包括换土法、挤密法、超载预压法以及排水固结和减少附加应力法等,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均应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以缩小路桥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
当软土层较厚在应在其上修筑高路堤,软土会由于回填料的侵入而向侧向移动并对基桩产生较大应力,最终会导致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转动现象,该现象一旦发生则会损坏支座、伸缩缝,甚至会损坏桥面和桥台,对该类情况必须减轻回填材料或增强地基土以实现其可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挤密法是在软基内打入带活动桩靴钢管,后灌注砂土以将周围地基土挤向四周并将软基挤密,后可将管拔出并在地基内形成“桩”。
注浆法是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固化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隙或孔隙内,该类方法广泛应用于路桥及水下建筑中的砂及砂砾石地基内。
夯实法可分为重锤夯实法或换土分层夯实法,重锤夯实时将重达几十吨的重锤提升到数米高度后自由下落,依靠自由落体运动提高地基强度,换土分层夯实则是将表层软土去除换填以砂土或强度较高、稳定性好的中砂、粗砂以及砂砾后分层夯实,以实现地基更加稳定并满足变形的要求。
4结语:
总而言之,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是决定连接处是否会发生跳车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路桥连接处是公路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施工中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全程科学系统管理,并加强控制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方可最终保证该部位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国泰.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2] 任宗红.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