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部分小学生对于参与课外阅读的态度都是积极主动的,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但仍有部分小学生处于被动、无目的的状态,这部分小学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更新阅读观念、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年级语文就要着手的,是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保障。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氛围;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人类获取外界资讯的重要通道,而阅读能力则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础。让阅读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写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普及的今天,语文不是一门纯粹性的技术性学科,语文能力的获得不能只是靠反复的诵记与简单的模仿,它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因此,仅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需要孩子掌握关键能力。当前小学生如何认识阅读,面对种类繁多的课外书籍他们如何取舍,作为教师,又该如何统筹安排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的指导,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端正思想,更新阅读观念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从《诗经》到《论语》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经典无不彰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们对培养中国人的文化素养、语文素养有着无法代替的功能。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端正思想,改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鼓励小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补充与延伸的课外阅读,它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课内所学习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总之,多读书、读好书能帮助学生积累很多新字、好词、佳句,同时还可帮助他们熟悉句式,掌握一些表达方式,并且有利于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均是提升语文素养的表现。
二、创设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一)统筹安排,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障,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学期初,学校应该根据学校以及各学段、各年级的特点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好规划与安排。在学期课时安排中给予课外阅读一定的时间,可以每周设置1—2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尽情地读;还可以利用晨读、午读的时间有效地展开课外阅读。同时老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取消大量的、机械性的抄抄写写,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阅读。
(二)精心布置,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对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譬如,在学校显眼的地方写上激励学生阅读的名言佳句、诗词古文;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阅读专栏,如每日一句、好书推荐等;经常在班级举办读书、朗诵、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要重视班级读书角的作用,让学生推荐书籍,在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分享阅读的乐趣。
(三)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的地位。”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比任何形式的宣传都更有力度。教师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的古今中外著作而且还要经常接触少儿杂志、优秀报刊等,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班级。
三、加强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寻求课外阅读的机会,在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这样就更加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想切实有效地搞好课外阅读,须教授学生读书之“渔”,并且要制订适宜的阅读计划。
1.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在阅读教学中,要以精读文章為载体,以精读带略读,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品味性精读和浏览性略读的方法与技巧。精读是一种充分理解、记忆的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对相关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逐段逐句、细嚼慢咽、静思熟虑。略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浏览方法。略读只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精读和略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2.制订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阅读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目,因地制宜地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既要保证学生在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又要保证有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段目标、学生特点制订出读书计划,安排好读书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日程,如制定每学年、每学期的阅读目标与要求、每周的训练与安排,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各种节假日、寒暑假等进行课外阅读,并配套相应的检查制度。
(三)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培养小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哪些地方有失偏颇。鼓励学生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怀疑精神走进文本,用探索的精神去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均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章,把文章中富有感染力、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或者一些特殊句式摘抄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同时教师可以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做读书笔记的意识,使做读书笔记成为有意识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用续写、仿写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这样提升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开展活动
小学生喜欢展现自己,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既渴望读有所得,又希望自己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通过组织多种有趣的活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享受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更加激发自己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阅读与积累达到新的水平与高度。从读书分享会,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展示“推销”自己,在交流中分享更多的图书资源;从自编手抄报活动,鼓励学生交流阅读时所获得的信息、知识进行编排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资源共享;从形式各样的读书主题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读书购书的需求,还增强了他们的节约意识,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我们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切实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教学计划中。社会、学校、家庭应通力合作,多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无论是对促进小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是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氛围;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人类获取外界资讯的重要通道,而阅读能力则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础。让阅读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写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普及的今天,语文不是一门纯粹性的技术性学科,语文能力的获得不能只是靠反复的诵记与简单的模仿,它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因此,仅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需要孩子掌握关键能力。当前小学生如何认识阅读,面对种类繁多的课外书籍他们如何取舍,作为教师,又该如何统筹安排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的指导,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端正思想,更新阅读观念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从《诗经》到《论语》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经典无不彰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们对培养中国人的文化素养、语文素养有着无法代替的功能。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端正思想,改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鼓励小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补充与延伸的课外阅读,它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课内所学习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总之,多读书、读好书能帮助学生积累很多新字、好词、佳句,同时还可帮助他们熟悉句式,掌握一些表达方式,并且有利于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均是提升语文素养的表现。
二、创设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一)统筹安排,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障,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学期初,学校应该根据学校以及各学段、各年级的特点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好规划与安排。在学期课时安排中给予课外阅读一定的时间,可以每周设置1—2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尽情地读;还可以利用晨读、午读的时间有效地展开课外阅读。同时老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取消大量的、机械性的抄抄写写,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阅读。
(二)精心布置,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对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譬如,在学校显眼的地方写上激励学生阅读的名言佳句、诗词古文;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阅读专栏,如每日一句、好书推荐等;经常在班级举办读书、朗诵、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要重视班级读书角的作用,让学生推荐书籍,在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分享阅读的乐趣。
(三)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的地位。”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比任何形式的宣传都更有力度。教师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的古今中外著作而且还要经常接触少儿杂志、优秀报刊等,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班级。
三、加强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寻求课外阅读的机会,在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这样就更加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想切实有效地搞好课外阅读,须教授学生读书之“渔”,并且要制订适宜的阅读计划。
1.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在阅读教学中,要以精读文章為载体,以精读带略读,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品味性精读和浏览性略读的方法与技巧。精读是一种充分理解、记忆的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对相关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逐段逐句、细嚼慢咽、静思熟虑。略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浏览方法。略读只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精读和略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2.制订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阅读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目,因地制宜地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既要保证学生在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又要保证有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段目标、学生特点制订出读书计划,安排好读书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日程,如制定每学年、每学期的阅读目标与要求、每周的训练与安排,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各种节假日、寒暑假等进行课外阅读,并配套相应的检查制度。
(三)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培养小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哪些地方有失偏颇。鼓励学生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怀疑精神走进文本,用探索的精神去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均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章,把文章中富有感染力、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或者一些特殊句式摘抄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同时教师可以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做读书笔记的意识,使做读书笔记成为有意识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用续写、仿写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这样提升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开展活动
小学生喜欢展现自己,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既渴望读有所得,又希望自己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通过组织多种有趣的活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享受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更加激发自己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阅读与积累达到新的水平与高度。从读书分享会,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展示“推销”自己,在交流中分享更多的图书资源;从自编手抄报活动,鼓励学生交流阅读时所获得的信息、知识进行编排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资源共享;从形式各样的读书主题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读书购书的需求,还增强了他们的节约意识,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我们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切实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教学计划中。社会、学校、家庭应通力合作,多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无论是对促进小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是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