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重阳节。本期杂志,我们采访了一些热衷拍照的老人,以关注、思考老人与摄影的关系。有时觉得生命规律有一种雷打不动的无情,每个个体到达一定的阶段后,体力、行动力和学习能力都会不可避免地逐渐下降。但是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了这些老人凭借着热情重新创造着自己的晚年生活,超越了自然的限制。就像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诗中之意:不要说日到黄昏天色已晚,晚霞仍旧灿烂无比。
在北京某军区家属社区,有一支平均年龄将近八十岁的活跃社团,大家为摄影这一共同爱好而结缘。不要小看这些老人家,他们可并非都是新手,有些社员学习摄影已经长达十几年。据社团负责人介绍,这里一直设有系统的摄影知识培训课程,并且每周会安排一到两次外拍采风活动。如果市内有不错的摄影展,也会组织大家集体观展。正是这样有组织、有秩序的集体社团,为这些爱好摄影的老人提供了学习知识、切磋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了大家庭的感觉。
刘建霞是这个摄影社团的活跃分子,也是组里公认的“大师”。今年77岁的她接触摄影将近20年了。初次见面,刘建霞就热情地向笔者展示她拍的各种照片,滔滔不绝地讲述那些得意作品背后的小故事,说到兴奋的地方还会爽朗地大笑起来。从神秘的青海湖到广阔的坝上草原,从山柔水美的桂林到风情万种的丽江,刘建霞的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她说自己是个“玩心太重”的老太太,总是想要多走走多看看。在旅途中遇见的那些打动她的美景,她都想用相机记录下来。
刘建霞原本是一名儿科医生,工作的岁月里,她并没什么闲暇时间发展业余爱好,正式接触摄影还是在退休之后。
刘建霞对摄影的热爱源于一次不经意的旅行。大约二十年前,她去庐山旅游,在当地认识了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那段时间经常跟着这位朋友在山里走一走,拍拍照片。当时刘建霞使用的还是简单的胶片傻瓜相机,对摄影没有什么概念,就是看到好看的风景,喜欢随手拍下来。当她回到北京,不经意地把这次出行的照片拿给一个摄影老师过目,老师竟然大赞了她的“作品”,认为她很有潜力,应该在这方面继续学习钻研下去。
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肯定,刘建霞从此对摄影燃起浓厚的热情。她说:“以前只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拍下来,那以后我便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喜欢的东西拍得更美。”至今回忆起来,刘建霞还是非常感谢那位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让她满怀信心地在摄影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
接下来,她报名了摄影课,开始系统地学习摄影的各种原理和技巧,一有时间就出去外拍,锻炼观察能力和拍照的感觉,这一学,竟然坚持了近二十年。对她而言,摄影不只是消磨闲暇时间的爱好,更是一种支撑生命的激情。她开玩笑地说:“其实我觉得自己身体也不是特别好,平时在家做一会儿家务都累,但是你让我出去拍照,我真的跑得比谁都快,其他的老头老太太都会抱怨‘你跑得太快啦,我们都追不上你!’”说完刘建霞又咯咯咯地笑起来。
别看刘建霞在生活中对人随和,但对拍照这事她可一点都不马虎。前几年,她独自一人去张家界旅游采风,由于人生地不熟,出于安全考虑,她在当地报名了旅行团。在参团过程中,导游一直催促游客早点下山进行消费项目,刘建霞觉得自己都没有时间仔细地欣赏和拍摄当地的美景,就和导游商量能否晚点下山。导游没有同意她的要求,这个倔强的老太太竟然当时就退了团,当天下午一个人返回了景区。没有团队的束缚,她终于能自由自在地拍自己想拍的照片了。说到这儿,刘建霞又有点不好意思:“后面的行程就完全在计划外了,找旅馆、一个人住,去这儿去那儿……其实自己一个老人也挺害怕的,但是一想到我能好好拍照片,觉得冒一下险也值得了。那次拍了很多喜欢的片子。”
前几年,刘建霞觉得光掌握拍照的技巧已经不够用了,必须得与时俱进,学习后期处理技巧。为此她特地买了电脑,开始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当时听说北京西单有个专门教后期图像编辑的课,刘建霞毫不犹豫地报名去试听了。去了才发现,周围一起上课的同学几乎全是有基础的年轻人,像她这样连电脑都不会用的老人家在人群中实在太扎眼了。第一节课,刘建霞就懵了,仅仅是最简单入门的内容,对她来说也与天书无异,就算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也完全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这可把刘建霞急坏了,为了跟上课程进度,这个不服输的老太太坚持每次课都按时到场,上课时把每一张PPT都用相机拍下来,拿回家一边对照着上面的内容,一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练习处理图片。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赶紧请教同学和老师。幸运的是,大家都对这位勤奋又好学的老太太非常友善和耐心。刘建霞回忆说:“有几次到了教室发现没有座位了,授课老师就会把自己的座位让出来给我坐,然后自己站着讲课,大家对我都特别好。”
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刘建霞如今也成为了一名“PS达人”,图像的后期处理变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爱好和消遣了。刘建霞每天有空就抽出一两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看看哪些照片可以“动动手脚”。除了基本的修片以外,老太太还喜欢自己搞点小“创作”,比如把鸟、花、树等等自己喜欢的意象放在一张照片中,或者给喜欢的风景加点云雾,有的照片还真是处理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一般人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破绽。“不为别的,就是给自己看。我自己觉得这个照片做得好看,就特别开心。”
“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爱好,让我对生活的兴趣没有消失。”像刘建霞一样对摄影有着热情的老人,在这个社区还有很多。虽然每个人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大家对摄影的热爱都是一致的。这些老人喜欢摄影的初衷可能不同,在摄影中获得的感受也有所区别。笔者也邀请了几个刘建霞的“同学”,请他们谈谈自己对于摄影这项爱好的心得。
崔天华今年82岁了,加入摄影社团也有很多年头了。他说:“一开始只是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到此一游照”,后来拍着拍着就越来越感兴趣,但当时也不懂得顺光、逆光、光圈、景深什么的,不过却经常注意到同样的拍摄环境和拍摄条件下,有的人能拍得更好。”这激起了他学习摄影的兴趣,想拍出一些更美的、不只是纪念照的照片,在拍照中也有了“创作”的意识。他说:以前给家里人拍照,就只会拍那种‘一二三,茄子’的照片,而现在往往都用抓拍的方式。”另外,比起书画乐器之类的项目,摄影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比较容易上手、进步比较明显、更容易和别人分享的一项爱好。“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进步很快,收获也多。”这也带给了他不小的成就感。 薛殿华最喜欢参加摄影社团组织的采风活动,他觉得自从爱上了摄影,自己才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晚年生活既丰富又健康。一群老人定期集体去野外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老人之间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切磋技巧,交流感情,真可谓赏心乐事。“有一次,我们几个老人,三天爬了四次长城,就为了拍秋色。”说到这儿,薛大爷得意地笑了。“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美,摄影可以让我们懂得观察世界。能不能随时发现美,能不能捕捉下来,既考验技巧,又是对自己文化底蕴和情操的体现。”
刘耀华对照片的后期处理很感兴趣,从Photoshop到美图秀秀,都是她常常接触的软件。这一次她还特意把自己的照片用“会声会影”做成了小视频带过来放映给大家。她说:“我拍照的水平可能比较一般,但对电脑特别感兴趣。网络就像个海洋,什么都能在里面找到。你想学什么、买什么、吃什么,都可以在网上搜索。我也会经常在网上学习摄影知识,有时在论坛里跟网友交流交流,现在有200多个网友呢。有的时候别人过生日,我就自己制作电子贺卡或者小视频送给他们,大家都可喜欢啦。”
今年74岁的陈穗金和老伴都是摄影爱好者,如今一起在摄影社团学习。她是个说着说着话就会有点害羞的老太太。她告诉笔者,其实学习摄影,相比起拍美丽的山水风光,她和老伴更希望能好好地记录家人和生活。“过去的事不可能再回来啦,只想把与家人最珍贵的回忆都珍藏下来,有时间看一看,回忆起来就特别温馨。”这时,旁边的人调侃她说:“穗金和她老伴可幸福啦,每次出去采风拍照还要牵着手呢!”她当时就腼腆地笑着摆起手来,说:“不是不是,我老伴身体不好,和他一起要慢慢走,牵着手走才不会摔倒。”她还特意给笔者展示了一张她和老伴在海边的逆光剪影,是他俩用三脚架自拍的。夕阳下的大海波光粼粼,画面中的老爷爷举起相机在取景,老太太背着手跟在身后默默看着,这温馨浪漫的瞬间被定格在镜头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浪漫的事,也不过如此吧。
走出社区的时候,笔者还沉浸在感慨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说出了这些热爱摄影的老人的生活和境界。摄影为这些老人们的生活带去的不仅仅是情趣,更是一种动力和激情。透过取景框,每个老人都会渐渐摸索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感归属——摄影,是看不够的风景,是不想停下的脚步,是不服输的挑战,是发现美的眼光,是无止境的求知欲,是穿越漫长时光后,最想珍藏的爱。
在北京某军区家属社区,有一支平均年龄将近八十岁的活跃社团,大家为摄影这一共同爱好而结缘。不要小看这些老人家,他们可并非都是新手,有些社员学习摄影已经长达十几年。据社团负责人介绍,这里一直设有系统的摄影知识培训课程,并且每周会安排一到两次外拍采风活动。如果市内有不错的摄影展,也会组织大家集体观展。正是这样有组织、有秩序的集体社团,为这些爱好摄影的老人提供了学习知识、切磋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了大家庭的感觉。
刘建霞是这个摄影社团的活跃分子,也是组里公认的“大师”。今年77岁的她接触摄影将近20年了。初次见面,刘建霞就热情地向笔者展示她拍的各种照片,滔滔不绝地讲述那些得意作品背后的小故事,说到兴奋的地方还会爽朗地大笑起来。从神秘的青海湖到广阔的坝上草原,从山柔水美的桂林到风情万种的丽江,刘建霞的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她说自己是个“玩心太重”的老太太,总是想要多走走多看看。在旅途中遇见的那些打动她的美景,她都想用相机记录下来。
刘建霞原本是一名儿科医生,工作的岁月里,她并没什么闲暇时间发展业余爱好,正式接触摄影还是在退休之后。
刘建霞对摄影的热爱源于一次不经意的旅行。大约二十年前,她去庐山旅游,在当地认识了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那段时间经常跟着这位朋友在山里走一走,拍拍照片。当时刘建霞使用的还是简单的胶片傻瓜相机,对摄影没有什么概念,就是看到好看的风景,喜欢随手拍下来。当她回到北京,不经意地把这次出行的照片拿给一个摄影老师过目,老师竟然大赞了她的“作品”,认为她很有潜力,应该在这方面继续学习钻研下去。
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肯定,刘建霞从此对摄影燃起浓厚的热情。她说:“以前只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拍下来,那以后我便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喜欢的东西拍得更美。”至今回忆起来,刘建霞还是非常感谢那位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让她满怀信心地在摄影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
接下来,她报名了摄影课,开始系统地学习摄影的各种原理和技巧,一有时间就出去外拍,锻炼观察能力和拍照的感觉,这一学,竟然坚持了近二十年。对她而言,摄影不只是消磨闲暇时间的爱好,更是一种支撑生命的激情。她开玩笑地说:“其实我觉得自己身体也不是特别好,平时在家做一会儿家务都累,但是你让我出去拍照,我真的跑得比谁都快,其他的老头老太太都会抱怨‘你跑得太快啦,我们都追不上你!’”说完刘建霞又咯咯咯地笑起来。
别看刘建霞在生活中对人随和,但对拍照这事她可一点都不马虎。前几年,她独自一人去张家界旅游采风,由于人生地不熟,出于安全考虑,她在当地报名了旅行团。在参团过程中,导游一直催促游客早点下山进行消费项目,刘建霞觉得自己都没有时间仔细地欣赏和拍摄当地的美景,就和导游商量能否晚点下山。导游没有同意她的要求,这个倔强的老太太竟然当时就退了团,当天下午一个人返回了景区。没有团队的束缚,她终于能自由自在地拍自己想拍的照片了。说到这儿,刘建霞又有点不好意思:“后面的行程就完全在计划外了,找旅馆、一个人住,去这儿去那儿……其实自己一个老人也挺害怕的,但是一想到我能好好拍照片,觉得冒一下险也值得了。那次拍了很多喜欢的片子。”
前几年,刘建霞觉得光掌握拍照的技巧已经不够用了,必须得与时俱进,学习后期处理技巧。为此她特地买了电脑,开始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当时听说北京西单有个专门教后期图像编辑的课,刘建霞毫不犹豫地报名去试听了。去了才发现,周围一起上课的同学几乎全是有基础的年轻人,像她这样连电脑都不会用的老人家在人群中实在太扎眼了。第一节课,刘建霞就懵了,仅仅是最简单入门的内容,对她来说也与天书无异,就算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也完全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这可把刘建霞急坏了,为了跟上课程进度,这个不服输的老太太坚持每次课都按时到场,上课时把每一张PPT都用相机拍下来,拿回家一边对照着上面的内容,一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练习处理图片。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赶紧请教同学和老师。幸运的是,大家都对这位勤奋又好学的老太太非常友善和耐心。刘建霞回忆说:“有几次到了教室发现没有座位了,授课老师就会把自己的座位让出来给我坐,然后自己站着讲课,大家对我都特别好。”
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刘建霞如今也成为了一名“PS达人”,图像的后期处理变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爱好和消遣了。刘建霞每天有空就抽出一两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看看哪些照片可以“动动手脚”。除了基本的修片以外,老太太还喜欢自己搞点小“创作”,比如把鸟、花、树等等自己喜欢的意象放在一张照片中,或者给喜欢的风景加点云雾,有的照片还真是处理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一般人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破绽。“不为别的,就是给自己看。我自己觉得这个照片做得好看,就特别开心。”
“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爱好,让我对生活的兴趣没有消失。”像刘建霞一样对摄影有着热情的老人,在这个社区还有很多。虽然每个人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大家对摄影的热爱都是一致的。这些老人喜欢摄影的初衷可能不同,在摄影中获得的感受也有所区别。笔者也邀请了几个刘建霞的“同学”,请他们谈谈自己对于摄影这项爱好的心得。
崔天华今年82岁了,加入摄影社团也有很多年头了。他说:“一开始只是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到此一游照”,后来拍着拍着就越来越感兴趣,但当时也不懂得顺光、逆光、光圈、景深什么的,不过却经常注意到同样的拍摄环境和拍摄条件下,有的人能拍得更好。”这激起了他学习摄影的兴趣,想拍出一些更美的、不只是纪念照的照片,在拍照中也有了“创作”的意识。他说:以前给家里人拍照,就只会拍那种‘一二三,茄子’的照片,而现在往往都用抓拍的方式。”另外,比起书画乐器之类的项目,摄影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比较容易上手、进步比较明显、更容易和别人分享的一项爱好。“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进步很快,收获也多。”这也带给了他不小的成就感。 薛殿华最喜欢参加摄影社团组织的采风活动,他觉得自从爱上了摄影,自己才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晚年生活既丰富又健康。一群老人定期集体去野外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老人之间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切磋技巧,交流感情,真可谓赏心乐事。“有一次,我们几个老人,三天爬了四次长城,就为了拍秋色。”说到这儿,薛大爷得意地笑了。“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美,摄影可以让我们懂得观察世界。能不能随时发现美,能不能捕捉下来,既考验技巧,又是对自己文化底蕴和情操的体现。”
刘耀华对照片的后期处理很感兴趣,从Photoshop到美图秀秀,都是她常常接触的软件。这一次她还特意把自己的照片用“会声会影”做成了小视频带过来放映给大家。她说:“我拍照的水平可能比较一般,但对电脑特别感兴趣。网络就像个海洋,什么都能在里面找到。你想学什么、买什么、吃什么,都可以在网上搜索。我也会经常在网上学习摄影知识,有时在论坛里跟网友交流交流,现在有200多个网友呢。有的时候别人过生日,我就自己制作电子贺卡或者小视频送给他们,大家都可喜欢啦。”
今年74岁的陈穗金和老伴都是摄影爱好者,如今一起在摄影社团学习。她是个说着说着话就会有点害羞的老太太。她告诉笔者,其实学习摄影,相比起拍美丽的山水风光,她和老伴更希望能好好地记录家人和生活。“过去的事不可能再回来啦,只想把与家人最珍贵的回忆都珍藏下来,有时间看一看,回忆起来就特别温馨。”这时,旁边的人调侃她说:“穗金和她老伴可幸福啦,每次出去采风拍照还要牵着手呢!”她当时就腼腆地笑着摆起手来,说:“不是不是,我老伴身体不好,和他一起要慢慢走,牵着手走才不会摔倒。”她还特意给笔者展示了一张她和老伴在海边的逆光剪影,是他俩用三脚架自拍的。夕阳下的大海波光粼粼,画面中的老爷爷举起相机在取景,老太太背着手跟在身后默默看着,这温馨浪漫的瞬间被定格在镜头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浪漫的事,也不过如此吧。
走出社区的时候,笔者还沉浸在感慨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说出了这些热爱摄影的老人的生活和境界。摄影为这些老人们的生活带去的不仅仅是情趣,更是一种动力和激情。透过取景框,每个老人都会渐渐摸索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感归属——摄影,是看不够的风景,是不想停下的脚步,是不服输的挑战,是发现美的眼光,是无止境的求知欲,是穿越漫长时光后,最想珍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