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里,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们的抱怨:现在的孩子,规则意识太差!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一点儿没有集体感!特别自私,我行我素!……
这是班级管理中非常常见的问题,总有些学生因为以上原因,违反学校班级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令人操心的群体,经常要牵扯老师很大的精力去实施教育工作,然而收效不尽人意,学生往往是一段时间的“懂事”之后就又“涛声依旧”了。然而,每个班级,也总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为人处世特别有礼貌,从来没有违反规定,反而处处为集体着想,是大家眼里的行为楷模。作为高中班主任的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里,接受老师同样的德育上的教育,结果会是如此的不同?为什么对于有些同学,老师在私下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有效的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却是收效甚微?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个人养成的习惯不一样。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行为习惯的背后是思想习惯,这是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一切对他产生的影响,而这种思想习惯的背后,最大的责任在于父母给予的家庭教育。
提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为之苦恼,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不知该如何是好。比如经常会听到高中的家长对我们说:“老师,这个孩子我们是真没办法了!他就听老师的!拜托老师您多批评他,教育他!对他严厉点儿!”“老师,这孩子从来不跟我们讲学校里的任何事情,您能告诉我他在学校里到底咋样吗?”“老师,这个假期我一定好好批评他,好好看着他写作业,抓好他的学习……”每当听到这些话,心里都有隐隐作痛的感觉,为我自己的力不从心而痛,為家长的不当方法而痛,更为没有更好的成全一个孩子而痛!如果家长对付一个孩子都没有办法,老师面对近百的孩子又会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呢?如果孩子在高中这个自尊心很强的时期还是一味地批评,孩子的动力能被挖掘出多少呢?如果孩子到了跟家长啥话不说的程度,家长不该反思,是自己的什么行为阻止了孩子敞开心扉?没有敞开心扉,又谈何引导和教育?如果到了高中,孩子还是需要别人拿着鞭子赶着前进的人,他又能走多远,而且会走的有多痛苦呢?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更好的成全孩子呢?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以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不唠叨、不烦人”的爱孩子的家长呢?
我认为“无痕教育”是个良方。
无痕教育早已用于德育教育、教学教育领域,它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给人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它被誉为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那么在家庭中该如何实施无痕教育呢?我认为,一方面,家长的无意间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无痕教育;另一方面,是家长本来有意,却看似无意的一些做法带来的无痕教育。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是第二方面,我想以近期一则全国热议的新闻——“高铁门”事件为例。
2018年1月5日,G1747次从合肥到广州的高铁停在合肥站的时候,一位罗女士因为自己老公没有赶上车,而阻止高铁门的关闭。罗女士的老公因为迟到,检票口已关闭,在检票口处被拦住,而罗女士要求工作人员打招呼,给他老公放行,理由是就10秒钟就能下来了,你们在这跟我讲道理用了10几分钟,为什么不能用10秒钟让他下来就完事了……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它可以反映出很深刻的问题。从公众的舆论就可以看出,这个罗女士首先“无知”,不知自己已经在做违法的事情;第二,她“自私,没有集体感”,处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不懂得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殊不知,她自己认为的短短10秒钟,如果全高铁几百人,每人都需要10秒钟处理自己的事情,该有多可怕?第三,她“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也不尊重规则,对规则没有起码的敬畏之意。
在全国热议此事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最好的契机应该由父母抓住!比如,在跟孩子吃饭的这个比较轻松、孩子心无芥蒂的时候聊起这个新闻就是个非常好的无痕教育。如果孩子能在听到这个新闻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那就更加如鱼得水了。如果孩子的想法正和你意,可以借机具体地夸赞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看问题的深度等等,相信还会让他有种自豪感,而在这过程当中就强化了他该怎样做个“不无知、不自私、有集体感和规则意识”的人;如果孩子没有得出你想要的答案,但是说的也有道理,你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肯定,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认同,你俩就站在了正反方的同一方,之后你自然的表达自己其它的观点,他就也很自然的接受了;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支持罗女士,我们也不要急于阻拦,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能这么想!”这会断送你们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相应断送了你难得的无痕教育的契机了。你可以认真听完他的理由和倾诉,然后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去想罗女士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影响,孩子很自然的就会认识到错误所在。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可能更多的存在“孩子气”,所以需要他人更加及时的正确的引导。
这就是无痕教育,看似简单,却一定比正面直接教育效果好百倍,孩子不仅收获了做人的一些准则,也收获了写作文的素材,同时整个家庭也因此收获了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大家何乐而不为呢?但,这的确需要父母有双敏锐的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的双眼!
这是个需要用心的“差事”,什么样的事情适合拿来做教育的契机,怎样做到无痕,这都是要细细考虑的问题,也许这需要花费父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比起对孩子有益这个无价之宝,还有什么是不值得付出的呢?也许这就是省心背后的不省心吧!而且无痕教育的事情可以涵盖众多,如何让孩子有责任感?有理想?有信心?有恒心?如何自律?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男女关系?这些既重要、又难教育的话题,如果做好了,无痕教育都可以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的。
让无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熠熠生辉,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合力,帮助孩子成全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是班级管理中非常常见的问题,总有些学生因为以上原因,违反学校班级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令人操心的群体,经常要牵扯老师很大的精力去实施教育工作,然而收效不尽人意,学生往往是一段时间的“懂事”之后就又“涛声依旧”了。然而,每个班级,也总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为人处世特别有礼貌,从来没有违反规定,反而处处为集体着想,是大家眼里的行为楷模。作为高中班主任的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里,接受老师同样的德育上的教育,结果会是如此的不同?为什么对于有些同学,老师在私下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有效的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却是收效甚微?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个人养成的习惯不一样。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行为习惯的背后是思想习惯,这是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一切对他产生的影响,而这种思想习惯的背后,最大的责任在于父母给予的家庭教育。
提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为之苦恼,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不知该如何是好。比如经常会听到高中的家长对我们说:“老师,这个孩子我们是真没办法了!他就听老师的!拜托老师您多批评他,教育他!对他严厉点儿!”“老师,这孩子从来不跟我们讲学校里的任何事情,您能告诉我他在学校里到底咋样吗?”“老师,这个假期我一定好好批评他,好好看着他写作业,抓好他的学习……”每当听到这些话,心里都有隐隐作痛的感觉,为我自己的力不从心而痛,為家长的不当方法而痛,更为没有更好的成全一个孩子而痛!如果家长对付一个孩子都没有办法,老师面对近百的孩子又会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呢?如果孩子在高中这个自尊心很强的时期还是一味地批评,孩子的动力能被挖掘出多少呢?如果孩子到了跟家长啥话不说的程度,家长不该反思,是自己的什么行为阻止了孩子敞开心扉?没有敞开心扉,又谈何引导和教育?如果到了高中,孩子还是需要别人拿着鞭子赶着前进的人,他又能走多远,而且会走的有多痛苦呢?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更好的成全孩子呢?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以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不唠叨、不烦人”的爱孩子的家长呢?
我认为“无痕教育”是个良方。
无痕教育早已用于德育教育、教学教育领域,它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给人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它被誉为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那么在家庭中该如何实施无痕教育呢?我认为,一方面,家长的无意间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无痕教育;另一方面,是家长本来有意,却看似无意的一些做法带来的无痕教育。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是第二方面,我想以近期一则全国热议的新闻——“高铁门”事件为例。
2018年1月5日,G1747次从合肥到广州的高铁停在合肥站的时候,一位罗女士因为自己老公没有赶上车,而阻止高铁门的关闭。罗女士的老公因为迟到,检票口已关闭,在检票口处被拦住,而罗女士要求工作人员打招呼,给他老公放行,理由是就10秒钟就能下来了,你们在这跟我讲道理用了10几分钟,为什么不能用10秒钟让他下来就完事了……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它可以反映出很深刻的问题。从公众的舆论就可以看出,这个罗女士首先“无知”,不知自己已经在做违法的事情;第二,她“自私,没有集体感”,处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不懂得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殊不知,她自己认为的短短10秒钟,如果全高铁几百人,每人都需要10秒钟处理自己的事情,该有多可怕?第三,她“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也不尊重规则,对规则没有起码的敬畏之意。
在全国热议此事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最好的契机应该由父母抓住!比如,在跟孩子吃饭的这个比较轻松、孩子心无芥蒂的时候聊起这个新闻就是个非常好的无痕教育。如果孩子能在听到这个新闻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那就更加如鱼得水了。如果孩子的想法正和你意,可以借机具体地夸赞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看问题的深度等等,相信还会让他有种自豪感,而在这过程当中就强化了他该怎样做个“不无知、不自私、有集体感和规则意识”的人;如果孩子没有得出你想要的答案,但是说的也有道理,你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肯定,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认同,你俩就站在了正反方的同一方,之后你自然的表达自己其它的观点,他就也很自然的接受了;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支持罗女士,我们也不要急于阻拦,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能这么想!”这会断送你们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相应断送了你难得的无痕教育的契机了。你可以认真听完他的理由和倾诉,然后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去想罗女士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影响,孩子很自然的就会认识到错误所在。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可能更多的存在“孩子气”,所以需要他人更加及时的正确的引导。
这就是无痕教育,看似简单,却一定比正面直接教育效果好百倍,孩子不仅收获了做人的一些准则,也收获了写作文的素材,同时整个家庭也因此收获了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大家何乐而不为呢?但,这的确需要父母有双敏锐的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的双眼!
这是个需要用心的“差事”,什么样的事情适合拿来做教育的契机,怎样做到无痕,这都是要细细考虑的问题,也许这需要花费父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比起对孩子有益这个无价之宝,还有什么是不值得付出的呢?也许这就是省心背后的不省心吧!而且无痕教育的事情可以涵盖众多,如何让孩子有责任感?有理想?有信心?有恒心?如何自律?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男女关系?这些既重要、又难教育的话题,如果做好了,无痕教育都可以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的。
让无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熠熠生辉,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合力,帮助孩子成全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