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h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天国起义中, “天父、天兄下凡”是一段极有意思的故事。
  1848年3月,拜上帝会的会众们正在听经,杨秀清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片刻后站起,喃喃自语道: “此乃天父已怒……若非天父下凡,教导作主,恐伊等心无定见,安得不忘却真道,差入鬼路乎?”大意就是,洪秀全是上帝的第二子,他到人间就是解救万民苦难的。众人聆听,无不诚惶诚恐,俯首拜望。
  好端端的拜上帝会为什么要玩这种鬼把戏呢?
  当时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桂平一带传教,争取了大量贫民、苦工,随着势力越来越大,本地乡绅团练势力开始有所警惕,并伙同团练势力,将冯云山抓起来送官法办。冯云山在传播教义、组织会众方面远比洪秀全有办法,故而他一被抓,洪秀全急忙筹划营救之事,无暇顾及会众。群龙无首,许多会众纷纷闹事,想要争夺领导权。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局面,杨秀清散布了“天父下凡”的说法,拜上帝会顿时安稳下来。
  杨秀清自第一次“下凡”收效明显后,屡次“下凡”向会众传达指示,要他们稳住心神,服从洪秀全的领导。但拜上帝会中不乏聪明人,杨秀清能如此争权,别人也可以这么做。一时间,各种“下凡”层出不穷,许多人号称自己是别方神主,挑战拜上帝会中唯一神灵上帝的权威。
  当年9月,萧朝贵也搞了一出“天兄下凡”,内容和杨秀清一个路子:传达天父、天兄旨意,强化会众对洪秀全的信服和拥戴。
  由于杨、萧二人一贯讲义气、人缘好, “天父、天兄下凡”的设定,借助他们的个人魅力取得了极大的公信力。
  洪秀全成功营救冯云山后,又利用独一无二的鉴别真理的权力,对各种“下凡”的指令加以鉴别,认定唯有杨秀清、萧朝贵的“下凡”是真的。杨、萧下凡时,洪秀全也在现场跪地听训,有时还配合打自己的屁股,以强化传言的真实可靠。
  至此, “天父、天兄下凡”取得了“合法性”,成为会众必须服从的一大权威。
  也许有人会问, “天父、天兄下凡”其实是个危险的东西,在拜上帝会中,洪秀全不再是唯一的权威,杨、萧难道不会利用这一招推翻他的领导吗?而且,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确实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其实,就拜上帝会乃至太平天国而言,这个宗教与政治、军事杂糅的组织最初是相当粗糙的。洪秀全并没体现出多么严密的组织意识,更别提什么长远的政治眼光。杨、萧“下凡”传言的招数,起初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强化洪秀全的权威地位。杨、萧二人也没取洪秀全而代之的理论水平,所以他们的确是拥戴洪秀全的独尊地位的。
  萧朝贵是洪秀全的干妹夫,为了维护洪秀全的脸面,他有时“下凡”传言,语气都比较平和温柔,以缓解杨秀清“下凡”时过于严厉的尴尬气氛,洪秀全因此得以稍微挽回些脸面。
  洪秀全碍于当时危急的形势,没有必要否定杨、萧的故弄玄虚,因此,对于教会内部权威在谁的问题,也没过多考虑。
  还有一点较为关键的因素,杨秀清、萧朝贵都是平山地区群众中较有威望的领袖,如果不顾脸面地戳穿他们,极有可能引发当地会众反抗,洪秀全本身缺乏足够的实际组织能力,对于杨、萧的依靠也使他心存忌讳。
  但“天父、天兄下凡”毕竟在客观上对洪秀全构成了挑战。1848年到1852年间, “天兄下凡”的次数极为频繁,居然多达120余次,有时一天“下凡”好几次。传言的内容也逐渐从强化洪秀全权威等舆论过渡到对实际事务的指示上,特别是对重大军事行動、人事安排等提出了许多异于洪秀全的想法。
  比如拜上帝会领导人的排位问题。起初,洪秀全之下,冯云山作为教会的实际组织者功莫大焉,故而一直居于首席。但杨、萧利用“下凡”传言的特权,宣称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都是军师,且杨、萧二人是双凤朝阳。这实际上突出强调了杨、萧的地位,迫使洪秀全承认他们比冯云山更重要。后来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大封五王,骑虎难下的洪秀全便被迫将杨秀清、萧朝贵安排在冯云山前面。
  好在冯云山论野心和伎俩都不如杨秀清和萧朝贵,在权力斗争面前也显示了极为宽广的胸怀,选择了忍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杨、萧与洪秀全的利益矛盾。
  后来冯云山在蓑衣渡战死,萧朝贵在长沙战死, “代天传言”的仅剩杨秀清。杨秀清军事能力极强,指挥部队屡胜清军,成为洪秀全必须依靠的统帅,洪秀全更没理由也没魄力去斩杀革命战友。于是“天父下凡”在形势的裹挟下一直相沿。
  直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洪、杨的矛盾逐渐激化, “天父下凡”这个终极bug演化成不可调节的权力冲突,最终以流血斗争方式解决。这不仅是洪、杨等当事人的悲剧,更是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悲剧。
  洪秀全:被起议事业耽误的诗人
  教育 后妃——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
  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
  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
  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嘴不应声,七该打。
  面情不欢喜,八该打。
  眼左望右望,九该打。
  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教育 臣子
  练好尔条性,顾稳尔条命。
  若不练好性,怕会害了命。
  威胁 臣子
  尔们何故咁逆旨,总是红眼睛迷缠。
  缠尔去做鬼喙粮,速快挣脱好上天。
其他文献
林冲火并王伦,看似一条血性汉子,但这不过是吴用一番火上浇油游说之后,林冲一怒之下的发作,算不得数。真实的他胆小、懦弱、怕官,活得憋里憋屈,而且只顾自己,以致家破人亡,没了朋友。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虽然这只是个不人流的下层军官,但毕竟在编制内,吃穿不愁,且有娇妻为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美中不足的是,家中少个孩子,于是,夫妻结伴前往庙中进香。不承想,妻子被高俅养子高衙内调戏。林冲闻讯赶到,
秦统一之后,丞相李斯推动秦始皇焚书坑儒。人们通常认为在这两个政策中,坑儒最为惨烈,因此最应为后世诟病。实际上,相对于坑儒,焚书的危害要大得多。  当年焚书,针对的是两类书:一、史书,除了秦国史之外,全烧;二、诗书百家语,不仅烧,而且今后不许人提及。谈及历史,就是以古非今,要灭族;谈起诗书百家语,则不仅要被杀掉,而且要被弃之于市。所以,读书人即使没有被坑杀,肯定也不能靠自己的知识过活了。读书人唯一的
近代翻译家林纾在其著作《畏庐琐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值得今人引以为鉴。   一天,某熟食市场内,一个妇人手拿琵琶,领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来到一个肉铺店买肉。那个小孩看到了店里的肉,吵少闹着让母亲买,妇人便和店老板商量说:“我儿子想吃你家的肉,但我身上现在没有钱,我把琵琶押在你这里,请你给我的孩子拿一块肉,改天我拿钱来把琵琶赎回去。”见店家有点犹豫,妇人补充道:“这把琵琶挺贵的,远远超过我买的这
1871年,被誉为“美容帝国第一夫人”的赫莲娜·鲁宾斯坦出生在波兰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兄弟姐妹8人,身为长女的赫莲娜不得不承担起做家务、带弟妹的任务。虽然生活窘迫,父亲非常严厉,母亲却心灵手巧,特别爱美,闲暇时常常带赫莲娜自制一些面霜供家人使用。美,让赫莲娜在困窘的生活中看到了一丝色彩。   稍长后,为了解决家庭困境,父母希望赫莲娜早点出嫁,便开始不停地给她物色结婚对象。同所有少女一样,赫莲娜也幻想
辽国强大起来后,高丽马上做了辽国的走狗,同时还向北宋献媚,偶尔来个政治、文化交流,背后却乱搞小动作。  当时杭州有个僧人叫净源,他在高丽认识了大名鼎鼎的义天法师。净源圆寂后,义天于元祐四年(1089年)造访北宋,借口是祭奠净源并为皇太后送寿禮。  哲宗认为这是与高丽恢复外交关系的机会,所以在接待方面大力支持。但苏轼上奏说:接待义天的规格太高,劳民伤财;高丽使者借机停留时可描画山川、购买书籍,会给国
白居易曾经遇到一桩奇葩离婚案:一个妇人给在田里耕种的丈夫送饭,途中遇到饥饿的公公,便把饭给公公吃了,谁知丈夫却要因此“去妻”。我想妇人内心的OS -定是:“送饭给你爸吃,你还要休我?”好在白居易明断,认为按照妇女的德行标准,妻子理应顺夫,然而报答长辈的恩情出于天性,所以应先将饭给公公吃。由于孝亲重于事夫,故丈夫不可休妻。  丝巾织得太好也要被休?这位奇葩是曾子的徒弟吴起(吴起休妻的一种版本)。一日
公元779年,李适终于坐上心心念念的皇位,称唐德宗。这年他38岁,正是作为帝王的黃金年华,而他也早下定决心,要让“安史之乱”后满目疮痍的大唐再现荣光。  比起那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帝王,李适早年的人生怎一个坎坷了得:14岁那年赶上安史之乱,跟着祖父东奔西跑,却也凭一身少年锐气脱颖而出;21岁那年受封天下兵马元帅,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一战;凭赫赫战功与郭子仪、李光弼等战神一道“图形凌烟阁”,年纪轻轻
“水果自由”喊了快一年,还是实现不了?这对我们来说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但在古代,水果确实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享用的。即使是在市井经济繁荣的宋朝,实现“水果自由”也要面临重重难关。  宋朝水果品类众多,貌似有实现“水果自由”的资本,但价格怎样呢?  宋朝著名书法家蔡襄在《荔枝谱》中说,福建兴化军的陈紫荔枝可谓天下第一,人们根本等不及上市后再买来品尝,还未采摘时,很多慕名而来的人就已聚在陈氏荔枝园外。为不致
在大众印象中,名画就该在各大博物馆里“正襟危坐”,接受全球粉丝的顶礼膜拜。如果他们忽然像删减版少儿名著那样,衍生出萌版系列,會不会让你的心软成棉花糖呢?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本与俄罗斯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展开厮杀。炮火声中,中国第一本女性杂志《女子世界》面世了,一时赚尽眼球,男子趋之若鹜,识字的、不识字的都想跑来瞧瞧“红粉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  打开这本杂志,“松陵女子潘小璜”这个名字率先跳入眼帘。她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中国女剑侠红线、聂隐娘传》,通过唐末两个女侠的故事讥讽面对战乱束手无策的大清男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