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中促教育公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在2011年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基础教育五大转型:转向更加追求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转向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由此可见,尽最大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形式“相同”的教学看起来平等但未必公平,适合每个学生个性的教学才是最公平的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提到:“最终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而激发潜力、得以发展。”
  那么,如何在个性化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
  多元智力理论表明,要真正实现教学公平、促进每位学生潜能与个性的发展,必须树立多元的智力观、积极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评价观,承认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合理、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与教育资源。
  一、教育信息技术助力驱动个性化发展,促教育公平
  1.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拓宽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教育机会上的公平
  慕课等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出现,颠覆了统一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各地学生上到名校优秀教师的课,使教育不再受地域和师资条件的限制。除了线上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交流之外,线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使课堂变得更立体,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另外,在慕课环境下,同一知识点,有多种讲解和演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来选择适合他的讲解,以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此外,学生还可以加入实践社群,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外面的世界去,把自己置身到高手中去,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技能。
  2.教育大数据时代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推进教育过程的公平
  大数据的最大优势便是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同时通过学习行为、教学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为其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以试卷分析为例,网上阅卷收集了全面而连续的“大”数据,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个性化评价。各类信息化教育云平台对推动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听说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虚拟智能教练能实现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听说训练,以及数据分析和反馈。大数据把“开放”“互动”“参与”的互联网精神注入对人的教育中,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其公平性。
  二、注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把握好差异性评价的教育导向,实现课堂教学公平
  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性的教学设计
  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教育要适应学生,那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差异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其次,应该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差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期待或学习需求不一致,只有那些触及自己生活体验、符合兴趣、需求的内容才是学生乐学的。因此教师要把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权留给学生,使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朝不同的期望值去发展。再次,应该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形式以及测验、考试难度等方面体现设计的差异性,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适应不同智力类型学生的需要。
  2.根据不同的课堂性质进行任务的个性化设计以及差异性评价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认识、是反馈、更是导向”。以合作学习为例,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根据课堂性质是个人性质的课堂、合作性课堂还是竞争性课堂的特点,进行任务的个性化设计,并在此过程中体现科学的评价观。
  个人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比如,小组讨论之前,先分头酝酿个人的意见,要求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看法写在便利贴上,然后通过收集所写的便利贴,以小组为单位粘贴在一起,便有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公平地参与讨论活动,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合作性课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完成。对于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组内中上层学生完成起来得心应手,但下层生就望尘莫及,只能远观。为了避免产生“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具有同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因此在评价模式上应向下层生倾斜,比如帮助下层生顺利完成任务的小组,得到的分数将会比直接由中上层学生来完成的小组要高。以此来推动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协作和提高,有效避免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中下层学生的现象。
  而竞争性的课堂要求学生个人之间或学习小组之间竞争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都明白,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公平。记得某一次公开课,一位老师巧用竞争性思维的教学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设置课堂最后的交际任务时,给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而学生能获得帮助的程度取决于该节课学生在之前的活动环节参与课堂的表现。换言之,参与课堂越积极、效果最好的小组能获得的帮助信息越多。该老师的这种融过程性评价及差异性评价于竞争性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视。
  西方有个谚语“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即“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学习”)道出了学生个体参与的重要性。个性化教学在保证每一个学生公平参与的基础上,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学习方式以及创新精神,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质量的公平。
其他文献
1.构造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例1.将数列{an}中的所有项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一项的规划排列如下:
期刊
平面向量和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向量更多的体现了它的工具性,向量的运用有时候会把繁琐的解析几何问题转化为简单明了的代数问题,使代数和几何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对同一题目用解析法和向量法两种方法的对比,来体现向量方法在解决距离、垂直关系和角度问题时的简洁性,体现平面向量方法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在教科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用纯解析几何方法给出的,运算很复杂. 在理解解析方法的基础上
期刊
疲劳是机体运动后工作能力及机能出现降低的现象,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机体出现疲劳,又没有进行适当休息或营养补充,就会给身体带来运动损伤,严重的还会发展到运动性疾病,所以消除疲劳也是学生进行下一活动的保障。但是很多不一定知道运动后的康复练习。本文拟介绍在体育课或运动队训练后常用的几种消除疲劳的做法,希望能对需要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身体的放松  1.整理活动  一节体育课的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
期刊
洛克曾说:“没有健康的身体,也就没有健康的心理。”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车代步、二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为孩子们提供的运动机会实在太少,许多不良症状也随之增多(如肥胖、体弱多病、弓背、胆小、忧郁、恐惧等)。  由此可见,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发展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势在必行。  一、低年级体育活动作用及意义  学生达到健康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继续加强小练笔的拓展,非常有必要。高年级是小学的第三学段,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阶段。虽然在第一学段、第二学段也少不了随文练笔,但是拓展训练的形式和内容大多止于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训练的程度比较浅。而语文的素养以及能力却不是仅仅于此,如表达的方法,
期刊
2010年3月23日,发生了震惊全国校园的“南平砍杀小学生案”。福建南平一名被辞退的社区诊所医生郑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挥刀乱捅,致8名小学生死亡,5名小学生重伤。据分析,郑民生之所以杀人,是因其恋爱多次失败致心理扭曲,再加上工作不顺及其性格孤僻所致。而这种变态性格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跟身边人对他缺乏足够的关心有很大关系。其实人都是情感的动物,都需要别人的爱与关心,这件事也折射出我们的社会与学校教
期刊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它以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在四环导学中自主学习有两层含义:教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认识现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在任务完成后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学习效果。  例如,在机械效率(第2课时)为例的
期刊
高效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最有价值和高效的参与是学生思维的参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研究动机与目标,迈出高效教学坚实步伐  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是: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状态,激活原有知识建构,促进学生内涵式发展,符合感知的规律。  二、注重有用与有趣,富于高效教学源动力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有用和有趣的,缤纷多彩的化学世界在多媒体动画、恬静的音乐和精妙的
期刊
一、技校制冷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材层面上:技校制冷课程虽然教材压缩、精编并强调实践性,但实践教学偏重于对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学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和孤立的,很难适应实际项目工作的需要,教材略显呆板且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在教学安排上:实践课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安排并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相对独立而不能很好地融合。  在教学装备上:制冷课程实训、实习教
期刊
一、开发背景  “节文化”校本课程源于古华小学的“走进民族节 传承中华情”德育主题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节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探究元素、育人价值:它既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社会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爱家、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于是2010年,学校成立了“节文化”课程开发小组,首先选择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