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蔗制糖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快了我国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为例,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甘蔗制糖行业人才的需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入手,探索制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糖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糖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017-03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accelerated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ina,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ies.This paper takes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gar engineering) majorof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sugar can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We explore and formulates a training mode for sugar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Working onthe revision of  training program,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this mode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gar engineering direction) major.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sugar industry talents
  我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是以古代丝绸之路-陆路和海上航线为基础,旨在加强中国与10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经贸合作,推动各国扩大开放,促进共同发展[1]。地处华南、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的广西,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2]。甘蔗制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及东盟发展战略深入对接的推进,广西制糖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泰国、越南、缅甸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盟国家制糖业带来的冲击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制糖工艺技术带来的影响。面对这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了促进我国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甘蔗糖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意味着对甘蔗制糖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素质、专业知识深厚、应用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但国内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的本院校非常少,制糖产业高层次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是国内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的极少数几个本科院校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是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首批升本专业,也是学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因此,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制糖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制糖行业输送应用型高技术制糖创新人才,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发展对制糖业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蔗制糖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工程实践能力是指工程人才在工程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自身的工程思维联系实际,对目标指向的工程实体进行统筹规划等工程活动中所必需具备的各种能力[3,4]。
  甘蔗制糖业是一个涉及到培育、种植、收割、生产加工、研发、贸易、物流等多领域的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制糖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目前已有部分中国制糖企业及技术人员到周边东盟国家进行投资或就业[5],这对制糖行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设计、研发等工程实践环节中,并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水平逐渐提高,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速,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突飞猛进,大批跨国、跨地域企业纷纷出现。我国制糖业紧随“一带一路”脚步,积极“走出去”。目前,已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非洲、南美洲及东盟等地区投资或参建了多个制糖项目,如国投所属中成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参建的肯色、OMO2、OMO3三个大型现代化糖厂;广东省恒福国际糖业有限公司在柬埔寨投资两家糖厂,中轻集团所属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在缅甸提供设计和监理服务的最大糖厂——缅甸瓦城银珍珠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以EPC总承包模式承接实施的泰国乌泰他尼糖厂项目等。这就急需大量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和尊重各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文化习惯及风土人情,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至少精通一门外语,能够跨文化交流,能有效解决国际贸易及交流中相关问题的制糖人才。
  (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蔗糖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产业、跨行业的集土地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实践性较强的产业[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国情差异较大,我国在沿线国家合作共建、参股或投资的与糖相关的项目要想在复杂多样的国外环境中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是否有既熟悉沿线国家国情、贸易规则和相关法律政策,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工程设计能力及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7]。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蔗制糖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定位于:立足来宾,服务广西,面向地方制糖企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制糖工程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桂中地区对制糖业人才需求的“3+1”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我国制糖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正处于“走出去”的活跃阶段,为满足我国制糖业“走出去”战略对制糖人才的新要求,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上结合时代背景,着眼国际,加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突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跨文化沟通交流,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程体系这个载体,要想培养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就需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与之相对应。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综合实践环节等五个模块构成。
  首先,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的公共必修课方面,提高大学英语課程的学习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重点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将口语表达能力纳入考核内容;在公共选修课方面,开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其次,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增设专业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本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涉外项目中顺利的沟通交流,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制糖厂项目的各种设计图。
  最后,在职业拓展课程模块,结合广西毗邻东盟各国的地理特点及“一带一路”倡议对制糖人才的需求情况,积极与外国语学院合作教学,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及国际贸易、国际法律法规、涉外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交流及国际项目管理能力。
  (三)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一支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具有创新意识及国际化意识的教师队伍。这可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引进来”方面,一是,可通过聘请高层次、高水平的具有丰富制糖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讲授专业课程,引进具有制糖企业从业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本专业企业人才作为外聘教师承担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二是可通过聘请了解本专业国际发展态势、熟悉沿线国家国情、语言文化、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制糖业优秀人才来给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给学生授课,传授国际最新的制糖工艺技术,分享典型的制糖工程项目案例等。“走出去”方面,一是鼓励本专业骨干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二是鼓励教师参加英语培训班或到沿线国家考察和深造,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实时了解沿线国家制糖业发展态势,积累实践经验;三是选派教师到我国企业投资或承建的“一带一路”涉外制糖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参与项目的设计、建设、生产及运营,积累实践经验,掌握制糖业的国家化技术及最新动态[5,8]。
  (四)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学校应以“产、学、研、用”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平台,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的建设,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健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满足“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对制糖人才的要求。
  1. 完善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积极利用现有的制糖工程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糖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糖工程综合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等资源,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室、仿真实训室、实践教学生产线等的建设,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加强专业见习、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监督及评价,开展学术沙龙、实践教学观摩、实验技能大赛等多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 加强校外实践平台构建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方向)专业先后与广西来宾湘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来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丹宝利酵母有限公司、来宾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大丰英茂糖业有限公司等14家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12个校外挂牌实践教学基地。这些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实习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参加企业的实际生产,帮助学生强化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发展对制糖人才的需求,在已有的校企、校所合作基础上,应继续加强“校、政、企”三方的合作力度,在继续拓展国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积极与沿线国家制糖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开拓海外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9,10]。
  三、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制糖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工程实践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此,我们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开拓国外实践基地,为制糖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琳.“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类院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2017(8):134-135.
  [2]郑焱,王志生,马建,等.“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经济发展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x):16-17.
  [3]佘晓.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2.
  [4]吴涛,刘楠,孙凯.“新工科”视域下工程人才关键能力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156-160.
  [5]李凯,谢彩锋,杭方学.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大学制糖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3):167-172.
  [6]卢庆南,梁贤,陆宇明,等.论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及其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095-16096,16224.
  [7]秦全胜.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支撑[J].中国科技人才,2017(05):14.
  [8]罗国求.“一带一路”视野下对广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25-26.
  [9]罗蝴蝶.一带一路倡议下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俄语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9(07):139-141.
  [10]田忠平,李成忠,栾玲.“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基于地产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2019(05):5-8.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工科工程教育中的每门课程中都有各自的难点问题,围绕这些难点问题的课程内容构成该门课程的核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大都与这些难点内容相关。文章提出以问题驱动教学改革,并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探索解决课程中难点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新工科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制图;比较教学法;三维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以我校大学英语基层组织建设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管理、教学与科研、规章制度以及基层组织精神共同体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之后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的生物性、历时性、区域性以及统筹性特点;希望本研究对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高校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的建设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教学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生物性;区域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百灵”订单班运行为例,对“订单式”顶岗实习的精细管理进行探讨。订单班在签订合作协议后,应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责权利,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实习计划和评价激励标准,建立企业带习教师队伍,重视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管理。“订单式”顶岗实习模式可有效解决“放羊式”的顶岗实习难题,成为实现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途径。  关键词:订单班;顶岗实习;精细管理;实践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是本科翻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低年级精读课程的延伸。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高级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逐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该课程的选材范围较广,内涵深奥,句篇较长,难度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进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挫败了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梧州學院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式方法,总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方法:分析制药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制定针对性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多渠道建立高校教学实践平台,探索“厂中校”教学实践平台搭建规划,利用“政校企”合作平台及仿真系统模拟实验等辅助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结果: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现了“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目标化,工程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地方二本院校为例,从“校企合作”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写作实践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当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學模式单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并就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编写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完善教学考核制度等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要建设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要真正达到引领改革、支撑改革、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专业和课程思政的推动,重点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和“以课程思政为重点”育人格局。  关键词: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179-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S高校“新师范”建设调研小组编制了《S高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问卷(在校学生用)》,面向全校四年级(2014级)师范生发放。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师范生培养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在专业认同、教师教学、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支持系统、培养质量等六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了相關建议。此次问卷调查摸清了师范生的培养现状,聚焦存在的问题,形成了教师教育改革以上六个方面的具体行动建议。其问卷分
期刊
摘 要:以《识图与制图》课程为例,研究“双高”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项目的选取、教学的理念与思路、教学的组织安排以及教材的建设方法与思路。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项目;任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182-03  Abstract: T
期刊
摘 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教育部确认的重庆市首批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试点院校。为保证学生第四年能顺利适应英国的教学环境,文章分析了目前《经济学导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入“蓝墨云班课+BOPPPS”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课堂互动情况,提升教学效果,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语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