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制作好的主题网页查看资料,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不失为农村教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形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客观认识,激发求知欲,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网络环境下,改变“教”的方式
网络环境集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不仅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改变了过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上课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导演”或“演员”的教学方式。现在初中地理教师备课除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上网查找整理各种资料,认真筛选、下载、整理学生需要的网上信息资源,将与课程主题相关的主要资源,如图片、新闻、政策、法规、动画、音频、视频等文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存放在制作好的主页中,合理设置网页导航和提示,提供筛选好的网站链接,并在课中渗透网络道德文明、网络安全教育,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充当的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知识。选择这些内容进行网络教学,在农村地理教学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改变“学”的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探索问题,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是指导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讲“旅游业”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要求,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网站,搜寻、下载、筛选、分类处理信息。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价值的内容下载并保存在教师指定的FTP中,充分了解相关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电子地图、旅游线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环境保护等等。在学生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还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培养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锻炼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名农村初中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当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时,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合作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FTP和网络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相互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共同探讨,促进每个学生的提高和进步。在网络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BBS进行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不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探究学习
网络教学使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从单一的“授受”式向“探究”式发展。教学中通过网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通过观察、操作和记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思考提出假设,继而分小组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进而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中国的人口》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启发,以现行教材内容为基础来探究人口总数量、年龄构成、城乡构成、性别构成、劳动力状况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
三、网络环境下,改变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的学习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支持,除了教材所提供的文本、图像以外,教师还需设计一些与课本学习主题相关的网上学习资料,如图片、电子地图、文字、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好载体。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农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也改变了农村地理教学环境。
当然,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也会使农村学生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我们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小官庄中学)
一、网络环境下,改变“教”的方式
网络环境集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不仅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改变了过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上课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导演”或“演员”的教学方式。现在初中地理教师备课除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上网查找整理各种资料,认真筛选、下载、整理学生需要的网上信息资源,将与课程主题相关的主要资源,如图片、新闻、政策、法规、动画、音频、视频等文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存放在制作好的主页中,合理设置网页导航和提示,提供筛选好的网站链接,并在课中渗透网络道德文明、网络安全教育,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充当的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知识。选择这些内容进行网络教学,在农村地理教学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改变“学”的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探索问题,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是指导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讲“旅游业”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要求,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网站,搜寻、下载、筛选、分类处理信息。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价值的内容下载并保存在教师指定的FTP中,充分了解相关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电子地图、旅游线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环境保护等等。在学生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还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培养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锻炼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名农村初中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当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时,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合作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FTP和网络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相互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共同探讨,促进每个学生的提高和进步。在网络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BBS进行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不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探究学习
网络教学使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从单一的“授受”式向“探究”式发展。教学中通过网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通过观察、操作和记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思考提出假设,继而分小组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进而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中国的人口》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启发,以现行教材内容为基础来探究人口总数量、年龄构成、城乡构成、性别构成、劳动力状况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
三、网络环境下,改变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的学习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支持,除了教材所提供的文本、图像以外,教师还需设计一些与课本学习主题相关的网上学习资料,如图片、电子地图、文字、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好载体。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农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也改变了农村地理教学环境。
当然,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也会使农村学生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我们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小官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