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学渗透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200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教学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发现: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优美的语言等,无一不具备美学的内容。其实,美学与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们常说语文难教,我们应当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将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充分挖掘语文的审美因素,把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具体有机统一起来,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发现美、热爱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
  关键词 语文教学美学渗透
  
  
  一、运用直观画面来展现美
  教育学原理指出:教学活动中,适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即表象储备,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十分重要,而课堂教学主观直观、可感的画面,再通过学生亲身生活的经历和生活体验,就能更好的理解语文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学习《看云识天气》,导入时可选取“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中的精彩片段:那流动的气流、和谐的色彩,以及播音员得体的打扮,无一不吸引学生,给他们以美的熏陶,从而再配上与美术教师共同制作的不同类型的云,学生看到的是一幅幅变幻莫测、千姿百态的云的形状,不仅把握其特性、本质,而且产生了美感,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学《石壕吏》,可以从网上下载“老翁逾强,听妇致词,天明独别”三个画面,还可以根据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人民命运的不幸这一主题,再下载“不要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的若干图片,这样的动静结合的画面组合呈现,学生能超越时空,领略作品的悲剧意义。当然,画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动手制作。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第一小节作者自序了少年求学、成年求师、行路艰难、衣食粗劣这几个情节,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自己绘制了体现作者“勤与艰”的求学经历的一幅幅画面,不仅加强了对主题的理解,而且立志刻苦學习,成材成人。
  二、运用视听音乐来欣赏美
  音乐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激活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思维。,莫泊桑的作品《项链》是一篇传统篇目,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参加教育部长的晚会而丢失项链,为还债而选择十年艰辛劳动。这一段感人的文字,配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学生在聆听中发现女主人公人性的另一亮点,在充满虚荣的资本主义社会,她能守住底线,没有走向堕落,实为光彩的一笔,因而,进一步拓展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音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散步》一文主要体现一家三代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讲授结束时,播放《常回家看看》一曲,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感受会更进一层。《驿路梨花》歌颂的是解放军子弟兵和哈尼小姑娘助人为乐的事迹。讲授临结束时,播放《感谢》主题曲,学生在静静的赏析中,课文的主题瞬间得到张扬。除了音乐作为辅助手段之外,还可以将课文内容制作配乐朗诵,尤其是一些美文、散文,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主观意识,展开思维的翅膀,在广阔的空间时间遨游,用心感受,达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进一步体验美感及精神所在。
  三、通过阅读品味美
  学生在发现美、创造美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老师纵然讲的天花乱坠、美不胜收,也是无用的。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从课文的整体情境中感悟、感知、品味作用。读《看云识天气》以文,引导学生从比喻这一修辞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博喻的绚丽美。“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读《背影》用词遣句格外朴素,从而引导学生品评词语的朴素之美。这种朴,是“大巧之朴”,是“浓后之淡”,这种朴,“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读《桃花源记》一句,词句整齐、对称与参差,错落皆有,相辅相成,如峡谷中的一脉清泉,铮铮淙淙流在学生的心田,无限美的韵味,在琅琅的书声中潜入学生的心底。又如读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四次写背影,“我四次流泪,父亲讲了四句话”。学生只有在声情并茂的反复诵读中,才能深刻体验这质朴而感人的画面,直切领悟父子清深那震撼人心的人性美。又如读《中国石拱桥》里有:“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排比、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的。品位这些词句的妙用,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真正体味到语言的美感。海涅说过:“在一切创造物中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好的东西了。”如《岳阳楼记》,《陋室铭》,《梅岭三章》,《周总理,你在哪里》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人性之美、人格之美。“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这段话可以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增强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沉体验。
  总之,教材中的任何文章,那些由主题、思想、题材、人物、景物、环境、情节等有机性结合的内容是美的;那些由语言、结构、体裁、韵律等有机结合的形式也是美的。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引导学时在鉴赏品位文学作品蕴涵的情韵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的活动中,不断汲取美的营养,陶冶和净化自己的灵魂。
  
其他文献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如下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语言教育教学方法。       一、自身
期刊
摘要 众所周知,口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归根结底有三个原因,那就是老师、学生和高考。对老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语言知识和语法为主从而忽视了口语教学。对学生来说,自信心不强不敢说,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从高考来说,因为口语成绩不记入总分,所以老师学生都不太重视。这几个原因就造成了现在极为普遍的“哑巴”英语现象。在口语中,越是沉默,越失去锻炼,越缺乏锻炼,越是胆怯,越胆怯越不敢开口。这
期刊
摘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提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成的投影片不多,因此,我们就利用视频展示台代替投影,由于视频展示台非常方便,可以把一些
期刊
摘要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情感因素对于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愿意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反之,他们就会懒于学习,甚至会厌恶学英语。因此,我们要重视师生的情感协调,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习,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增进师生情谊,建立融洽的情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
摘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去正确对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最终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学物理,它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把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怎样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同等的进行发展呢?为了落实好
期刊
摘要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关键词 观察能力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和世界同步,教育更是如此,现在为适应时代的进步,全国上下都进行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1科学探究与探究式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包括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提出了转化策略。  关键词 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当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认真解决学生中形成的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学困生”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使“学困生”情绪稳定、提高成绩,是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现就“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如何做好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