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及面临理论教学学时大幅压缩现状下,探讨如何结合课程特点、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法,成为一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根据几年来传感器技术的教学经验,对传感器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改革。
[关键词]传感器 教学改革 实习实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前的“黑板加粉笔”、“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由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今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走进课堂,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接受教育的手段大大增加,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验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前教育提出的 “因材施教”,在今天技术手段如此完善的条件下已经有可能实现。在如今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许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比课堂上更多的知识。而教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传感器课程是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还对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和严谨踏实的专业作风有很大的影响,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传感器课程的“教”和“学”都非常困难,原因是课程内容比较散,各种传感器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不大,无法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有一些专业的前沿知识,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
按照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要求,根据传感器技术课程性质,我们对传感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增加实验环节的同时,同时增加了电子实训设计。就是利用一段独立时间(一周或两周),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设计和焊接技巧的学习,掌握电子线路设计和焊接技方法,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实习实训课题的选定
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了使学生在实训收到好的效果,实习实训课题的选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实训课题要有实践应用价值并且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够满足课程实际和专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理论的指导性。因此,在选择实训课题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创新性原则
所选的实训课题必须具有新意,选题上具有独创性和突破性,立意上具有趣味性。创新并非一定要独一无二,而是要善于把创新和实际结合起来。
(三)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时间精力等进行的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更好的通过设计获得新知识。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实习实训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及实验室的条件与实训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总的来说,课题太大,传感器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所要考虑的因素多、实训周期长,在实训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小的课题,涉及的传感器范围小、难度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基于这几个原则,实训项目选择了万用表和智能小车的焊接与设计。以点带面,使学生充分了解传感器的应用。
二、计划实施
基于传感器的实训作为专业课的一部分。要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计划,细致到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工作。这样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考核,有利于对学生有一个约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的实施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进行,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训练:
(一)基本功训练
此项训练主要包括焊接练习和基本工具、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以及使用。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实训方法,为以后的实训打下基础。
(二)基础课题的训练
基础训练包含理论课中重要知识点的课题,如串联型稳压电源,功放电路,触发电路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关乎对设计的理解,训练的方式可用焊接工艺方式进行。内容是对电子元件的识别,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通过训练,学生应达到专业上的基本要求。
1.对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学会用直观的方法与仪表检测的方法识别元件类型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清楚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实训了如指掌。
2.通过对基础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电路的组装工艺、训练和排除故障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常用的维修方法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通过焊接工艺的电路安装,可初步训练学生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能力。
(三)综合性课题的训练
对选定的项目万用表和电子智能小车进行焊接和安装。因为选定的实训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能够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练。多数同学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同时,最终成果是一个完整的,贴近生活的产品,让学生更有亲近感,觉得学了有用,具有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实习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一)基本功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由于这部分内容枯燥,但在设计中非常重要,基本功的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设计的成果好坏。实训中采取了以评促练,训练一段时间,评定一次,这样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从中查找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选出好的作业进行展示,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同时要反复强调焊接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重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二)基础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实行讲、练、评相结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即老师统一在前面讲述、示范,然后同学独立练习,最后由老师评定成绩。在训练中可采用小组长负责制,一般的问题,可交给小组长决定,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三)综合性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更好的完成设计,教学中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总的原则归纳如下:
1.化整为零,逐个把关。
本课程设计课题涉及到的范围广,主要体现元件多且复杂,在实训中不进行统一指导,将给调试带来很大麻烦,很容易导致设计结果失败,不仅起不到良好的设计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畏难情绪。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操作时根据设计上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专题,要求学生将每个环节处理好后,才能进行整体安装调试,这样将使整个课题有序进行,提高成功率。
2.培养重点,实行层次式教学。
实训电路元器件多、电路复杂,从识别、焊接、组装、调试,2周时间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导致结果错误,如焊点虚焊、元件装错、元件损坏、电位器调整不当等,都将导致做出来的产品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些故障即使是教师亲自查找也要花去很多精力和时间,让同学个个独立完成故障排除,学生往往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局面。因此,在本次实训中采用了分层次指导。
首在学生中发现动手能力突出的同学,重点培养,这些人的课题可先行完成,碰到疑难问题,教师帮助排除。以程度好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逐一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的掌握好本门课的知识。
3.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时实行激励机制。
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能够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实训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当中,对他们进行指导,与他们一起分析和讨论,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快乐,对他们在学习中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应当给予及时的表扬并在全班通报,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理论和实践结合
为了使理论和实践能有机地起来,在实训过程中进行了作业布置。根据电路图,结合专业理论,分析出原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
5.小组进行总结,整理实习成果。
实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组织讲评,将全班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四、结束语
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作为教师的责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综合能力,更加需要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有用人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传感器教学改革中增加电子工艺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作者本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也是本人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起一点点借鉴作用,能与同行分享。
基金项目:呼伦贝尔学院院级项目2014教研项目(ZDKT-019)
[参考文献]
[1]陈建元.传感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贾伯年,俞朴,宋爱国.传感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陈鸿雁,彭东林,邓力.基于网络资源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7):166~168.
[4]谢文和.传感技术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高玉良主编.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5]兰羽基于红外传感器ST188的自动循迹小车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第3期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关键词]传感器 教学改革 实习实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前的“黑板加粉笔”、“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由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今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走进课堂,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接受教育的手段大大增加,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验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前教育提出的 “因材施教”,在今天技术手段如此完善的条件下已经有可能实现。在如今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许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比课堂上更多的知识。而教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传感器课程是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还对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和严谨踏实的专业作风有很大的影响,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传感器课程的“教”和“学”都非常困难,原因是课程内容比较散,各种传感器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不大,无法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有一些专业的前沿知识,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
按照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要求,根据传感器技术课程性质,我们对传感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增加实验环节的同时,同时增加了电子实训设计。就是利用一段独立时间(一周或两周),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设计和焊接技巧的学习,掌握电子线路设计和焊接技方法,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实习实训课题的选定
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了使学生在实训收到好的效果,实习实训课题的选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实训课题要有实践应用价值并且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够满足课程实际和专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理论的指导性。因此,在选择实训课题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创新性原则
所选的实训课题必须具有新意,选题上具有独创性和突破性,立意上具有趣味性。创新并非一定要独一无二,而是要善于把创新和实际结合起来。
(三)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时间精力等进行的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更好的通过设计获得新知识。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实习实训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及实验室的条件与实训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总的来说,课题太大,传感器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所要考虑的因素多、实训周期长,在实训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小的课题,涉及的传感器范围小、难度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基于这几个原则,实训项目选择了万用表和智能小车的焊接与设计。以点带面,使学生充分了解传感器的应用。
二、计划实施
基于传感器的实训作为专业课的一部分。要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计划,细致到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工作。这样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考核,有利于对学生有一个约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的实施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进行,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训练:
(一)基本功训练
此项训练主要包括焊接练习和基本工具、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以及使用。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实训方法,为以后的实训打下基础。
(二)基础课题的训练
基础训练包含理论课中重要知识点的课题,如串联型稳压电源,功放电路,触发电路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关乎对设计的理解,训练的方式可用焊接工艺方式进行。内容是对电子元件的识别,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通过训练,学生应达到专业上的基本要求。
1.对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学会用直观的方法与仪表检测的方法识别元件类型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清楚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实训了如指掌。
2.通过对基础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电路的组装工艺、训练和排除故障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常用的维修方法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通过焊接工艺的电路安装,可初步训练学生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能力。
(三)综合性课题的训练
对选定的项目万用表和电子智能小车进行焊接和安装。因为选定的实训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能够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练。多数同学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同时,最终成果是一个完整的,贴近生活的产品,让学生更有亲近感,觉得学了有用,具有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实习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一)基本功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由于这部分内容枯燥,但在设计中非常重要,基本功的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设计的成果好坏。实训中采取了以评促练,训练一段时间,评定一次,这样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从中查找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选出好的作业进行展示,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同时要反复强调焊接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重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二)基础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实行讲、练、评相结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即老师统一在前面讲述、示范,然后同学独立练习,最后由老师评定成绩。在训练中可采用小组长负责制,一般的问题,可交给小组长决定,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三)综合性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更好的完成设计,教学中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总的原则归纳如下:
1.化整为零,逐个把关。
本课程设计课题涉及到的范围广,主要体现元件多且复杂,在实训中不进行统一指导,将给调试带来很大麻烦,很容易导致设计结果失败,不仅起不到良好的设计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畏难情绪。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操作时根据设计上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专题,要求学生将每个环节处理好后,才能进行整体安装调试,这样将使整个课题有序进行,提高成功率。
2.培养重点,实行层次式教学。
实训电路元器件多、电路复杂,从识别、焊接、组装、调试,2周时间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导致结果错误,如焊点虚焊、元件装错、元件损坏、电位器调整不当等,都将导致做出来的产品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些故障即使是教师亲自查找也要花去很多精力和时间,让同学个个独立完成故障排除,学生往往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局面。因此,在本次实训中采用了分层次指导。
首在学生中发现动手能力突出的同学,重点培养,这些人的课题可先行完成,碰到疑难问题,教师帮助排除。以程度好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逐一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的掌握好本门课的知识。
3.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时实行激励机制。
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能够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实训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当中,对他们进行指导,与他们一起分析和讨论,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快乐,对他们在学习中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应当给予及时的表扬并在全班通报,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理论和实践结合
为了使理论和实践能有机地起来,在实训过程中进行了作业布置。根据电路图,结合专业理论,分析出原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
5.小组进行总结,整理实习成果。
实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组织讲评,将全班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四、结束语
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作为教师的责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综合能力,更加需要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有用人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传感器教学改革中增加电子工艺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作者本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也是本人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起一点点借鉴作用,能与同行分享。
基金项目:呼伦贝尔学院院级项目2014教研项目(ZDKT-019)
[参考文献]
[1]陈建元.传感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贾伯年,俞朴,宋爱国.传感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陈鸿雁,彭东林,邓力.基于网络资源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7):166~168.
[4]谢文和.传感技术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高玉良主编.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5]兰羽基于红外传感器ST188的自动循迹小车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第3期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