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倡导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与困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注重对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靠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谁在人才上占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发展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造就大批杰出人才,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志向。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探索和尝试: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若各个环节管理过死,学生就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研究创新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因此,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3.改进考试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靠平时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积累才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新的考试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讥笑训斥,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形成了“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现象,使得学生从小就被束缚在课本上,从而形成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下课背条条,考试上搬条条的模式。这种模式培养下的学生高分低能,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课改后的政治教材很多都与学生和社会联系密切,如果能够把这些联系密切的问题与学生相结合,提供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平台,这对于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解脱出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的《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讲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个环节中,笔者就要求学生结合本地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且分组讨论综合,每个同学写份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很多学生发现本地的经济发展是以破坏性、掠夺性开发本地矿产资源作为发展基础的,这种发展给当地的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雾霾天气常见,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一些同学就提出这样的建议,希望当地政府能从本地实际出发,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如给予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业到本地落户,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虽然建议不够成熟,但在发展本地经济问题上,学生这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敢于解决问题与创新意识和能力却充分显现出来。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段话:“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些高兴干的事情。”陶先生的五大解放学说对于今天政治课的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要想解放学生,首先要解放教师,如果继续延用“一言堂”,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依然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在这种灌输式的教法下,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就更谈不上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接班人。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如传授识记概念原理,最好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新授教学重点、难点最好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中获取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最好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获得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等等。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在某一次教学中,也可能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
总之,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据,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和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据特征的。因此,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注重对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靠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谁在人才上占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发展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造就大批杰出人才,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志向。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探索和尝试: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若各个环节管理过死,学生就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研究创新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因此,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3.改进考试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靠平时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积累才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新的考试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讥笑训斥,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形成了“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现象,使得学生从小就被束缚在课本上,从而形成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下课背条条,考试上搬条条的模式。这种模式培养下的学生高分低能,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课改后的政治教材很多都与学生和社会联系密切,如果能够把这些联系密切的问题与学生相结合,提供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平台,这对于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解脱出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的《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讲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个环节中,笔者就要求学生结合本地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且分组讨论综合,每个同学写份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很多学生发现本地的经济发展是以破坏性、掠夺性开发本地矿产资源作为发展基础的,这种发展给当地的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雾霾天气常见,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一些同学就提出这样的建议,希望当地政府能从本地实际出发,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如给予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业到本地落户,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虽然建议不够成熟,但在发展本地经济问题上,学生这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敢于解决问题与创新意识和能力却充分显现出来。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段话:“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些高兴干的事情。”陶先生的五大解放学说对于今天政治课的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要想解放学生,首先要解放教师,如果继续延用“一言堂”,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依然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在这种灌输式的教法下,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就更谈不上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接班人。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如传授识记概念原理,最好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新授教学重点、难点最好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中获取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最好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获得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等等。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在某一次教学中,也可能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
总之,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据,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和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据特征的。因此,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