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IM21墓主身份及洋海墓地的萨满墓葬

来源 :吐鲁番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onv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海墓地是研究吐鲁番盆地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典范材料。由于盆地气候干燥,墓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材料,其中部分特殊器物如木竖琴、角杯、钻木取火器、木旋镖、黄宝螺海贝、大麻、小花紫草果实等,都展现了吐鲁番盆地这一时期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文化、审美。其中IM21尤为引人瞩目,被称为“萨满墓”。本文通过深入研究IM21墓主的服饰、装饰和随葬品,进一步讨论他的身份。此外,对洋海墓地中的萨满墓葬进行辨析,结合阿尔泰山区的考古发现,确认萨满身份的标识——铜铃、竖琴、大麻。
其他文献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披露了几组数据:一是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填报了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二是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目总数和成交总金额分别为15,035项和15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和下降19.1%,当年到账44.8亿元,同比增长29.8%;三是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项目数417,872项,合同金额9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22.9%,分别占“四技合同”项目总数和成交总金额的96.5%和86%;四是74,
2021年7月2015年,党中央和省委分别召开历史上第一次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此为标志,拉开了共青团改革的序幕。六年过去了,回过头看,全省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基层团组织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改革的效果还不明显。
目前,互联网教学正在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上,“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逐渐显现。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真正打造“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课时紧缺.教学内容繁多与核心素养难以培育二者之间的矛盾?能否有效借助“互联网+”,形成更高效的教学模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到“互联网+”与“精准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古时期,粟特人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在吐鲁番地区建立聚落。学界依据相关史料,主要从商贸活动、社会生活、文化信仰等方面对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做了大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