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绣楼依在,不见了当年倚楼抚琴的女子。桃花盛开,“卷朱帘玉人如画”,攒动的人群中,谁人是佳人中意的男子?
在在吉安市青原区渼陂,那座中西合璧的小教堂旁,我在找寻吊楼上抛出的绣球的影子。一边是三从四德,一边是对自由的向往。
绣球抛向何方,命运将抛向何方。绣楼对于女人,是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法则。透过清末教堂主人的矛盾构思、奇妙构建,我们可以读出禁锢和救赎。
女子待字闺中,命运其实早已注定。
在富田匡家,一座娘娘祠,让匡家人当仁不让地做了回明朱王朝的舅爷。明正德年间,祥云降临匡家,官举孝廉的匡鹏中之长女嫁明太祖七世孙建安简定王朱拱樋为妻,诰封一品夫人,人称“匡娘娘”。“适洪武七世孙婷婷闺秀出自民间孝廉家,封诰命一代女娘娘受命敕建独特朝阁楼。”一副楹联,记载着大明皇家的恩宠,也铭刻着匡氏五百来年的荣光。
人游富田,总惊诧于娘娘祠的恢宏构造。这独有梳妆楼,充满皇家气派,分明是娘娘出阁的豪华“大轿”。宗祠本为男人世界、宗族象征,匡家人却以自家女子许配皇家王爷为豪,将宗祠“崇孝堂”唤作“娘娘祠”,给了娘娘如此的礼遇,有些超常,有些显耀。皇亲国戚,一品地位,平民百姓岂敢梦想?那个时代,女子给匡家、给富田、给富水流域挣足了面子,唤个“娘娘祠”,何妨?想想荣国府、宁国府的大老爷们在元春面前,何等角色?不是红楼,胜似红楼。
娘娘祠气度非凡,左右侧墙凹凸有致,恰如娘娘婀娜的身段。我仿佛读出女人的少有自尊和封建礼教对权力尊贵的退让。
夫荣妻贵,子荣母贵。同在富田,我读到了女人的另一种辉煌。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五月十六日,王家诚敬堂六世祖圣集公夫人邹氏太婆九十九岁,礼部侍郎奏吉州得解进士、贵州州判王季示母邹氏年庚,请封孺人。孝宗皇帝准奏,并赐金冠霞帔,以示洪恩。王家衔感皇恩浩荡,择富水河畔建“龙川阁”、“邹婆塔”纪念,塔高九层,阁联:“直吞川龙富水,遥接天马文峰。”何等气势,何等风光!一座楼阁,一座砖塔,让庐陵时空多了一处人文坐标。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史学家罗泌后辈罗煜祖母百岁,举族庆贺。时隐文山的文天祥亦前往拜寿,赋诗《庆罗氏祖母百岁》、《拜罗氏百岁母》相贺。一位伟男子与一位老寿星的机缘际会,让庐陵文坛多了一段历史佳话。
古来百岁多女性。富水河流域,至今尚有地名曰百岁坊。世间真正能活百岁者又有几人?皇上恩准,在于视之吉祥。然“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千百年来,这屈指可数的百岁女子,以一种可贵的生命力向我们诠释对生命的珍视、对女性的尊重。
而更多的女性呢?她们家没有绣楼。她们不曾见过绣球。富水悠悠,佳人远去。太多的村落、码头未留下这些女子的倒影和泪痕。
富田横坑古村,有一块匾额让我去了两次。我猜它定是史上和世间笔划最少的四字阴刻匾额。“一字不二”,用词虽简,却笔笔力透,直指那个时代。第一次去是偶然发现它在主人钱日禄家的清代老屋里。匾额被钉作厨房门板保存,老屋幽暗,匾也幽暗。第二次去是找寻那匾后的故事。
清雍正年间,横坑富户钱虎文许配爱女给同乡陂下胡侍御公之曾孙。不料未婚女婿英年早逝,虎文女坚贞不嫁,在家针织营生。守身至乾隆二十一年五十四岁时,嘱其弟以“积聚钱财不止百金”,在村东二里处溪上代为搭建石桥,以渡乡民。此桥名贞女桥。
守护老屋,守护匾额,便是守护上几辈老姑幽暗的日子。钱日禄老人道不出这位女性长辈的名字,其实叫贞女就足够了。一字不二,是表白,是赞誉,还是枷锁?“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透过匾额,透过石桥,我们应该读得懂这位贞女的心思和那个世道的苍凉。
重返渼陂,我再次走近绣楼,走近那两处砌满女性幽怨和坚贞的牌坊。
街头,栋头节孝祠。清末年间,渼陂梁家潮次子兴枟娶妻罗氏,生有一女,兴枟二十一岁病故。其女后许配新安彭氏,未婚而彭氏病故。母女苦命相依,守节而终。后罗氏自建贞节牌坊,为母女坊。因女未嫁而寡,故牌坊明次间均填以砖墙而不开门,仅在明间隐现拱门形状。牌坊额题“冰清”、“玉洁”,今犹可见。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时代的局限?自建牌坊是宣示,还是抗争?曾几何时,“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无奈,“惊回幽梦”,“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街尾,文富堂节孝祠。坊与祠连体,坊为祠的院门,皆为纪念梁家汶之妻张氏所建。晚清年间,渼陂梁显豪十五岁的末子梁家汶配新圩城山张氏,张氏未进门,家汶病故。张氏进梁显豪家拜堂时,以雄鸡代夫,守贞至老。祠联:富水产明珠,烛地宝光争日月;芗城钟正气,居孀贤媛亦英华。如此悲怅。如此传奇。“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清清富水,千年流淌,既流淌男人的骨气正气、酒香墨香,也流淌女子的奢华与忧伤。
且不去评说古来女子的贞节观。我只想说,楼阁和牌坊承载着富水两岸女子的不同结局。纵然男尊女卑,“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自古女子难名就。楼阁、牌坊让富水不只为男人流淌。尽管它的份量有些单薄,尽管它的色彩有些斑驳。
所幸还有这些遗存。所幸还有关于遗存的文字。只要我们找准角度,便能从奢华、幽怨抑或平淡中提取出某些人性的光辉,让这文化的半边天不被时光的河流湮没。
在在吉安市青原区渼陂,那座中西合璧的小教堂旁,我在找寻吊楼上抛出的绣球的影子。一边是三从四德,一边是对自由的向往。
绣球抛向何方,命运将抛向何方。绣楼对于女人,是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法则。透过清末教堂主人的矛盾构思、奇妙构建,我们可以读出禁锢和救赎。
女子待字闺中,命运其实早已注定。
在富田匡家,一座娘娘祠,让匡家人当仁不让地做了回明朱王朝的舅爷。明正德年间,祥云降临匡家,官举孝廉的匡鹏中之长女嫁明太祖七世孙建安简定王朱拱樋为妻,诰封一品夫人,人称“匡娘娘”。“适洪武七世孙婷婷闺秀出自民间孝廉家,封诰命一代女娘娘受命敕建独特朝阁楼。”一副楹联,记载着大明皇家的恩宠,也铭刻着匡氏五百来年的荣光。
人游富田,总惊诧于娘娘祠的恢宏构造。这独有梳妆楼,充满皇家气派,分明是娘娘出阁的豪华“大轿”。宗祠本为男人世界、宗族象征,匡家人却以自家女子许配皇家王爷为豪,将宗祠“崇孝堂”唤作“娘娘祠”,给了娘娘如此的礼遇,有些超常,有些显耀。皇亲国戚,一品地位,平民百姓岂敢梦想?那个时代,女子给匡家、给富田、给富水流域挣足了面子,唤个“娘娘祠”,何妨?想想荣国府、宁国府的大老爷们在元春面前,何等角色?不是红楼,胜似红楼。
娘娘祠气度非凡,左右侧墙凹凸有致,恰如娘娘婀娜的身段。我仿佛读出女人的少有自尊和封建礼教对权力尊贵的退让。
夫荣妻贵,子荣母贵。同在富田,我读到了女人的另一种辉煌。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五月十六日,王家诚敬堂六世祖圣集公夫人邹氏太婆九十九岁,礼部侍郎奏吉州得解进士、贵州州判王季示母邹氏年庚,请封孺人。孝宗皇帝准奏,并赐金冠霞帔,以示洪恩。王家衔感皇恩浩荡,择富水河畔建“龙川阁”、“邹婆塔”纪念,塔高九层,阁联:“直吞川龙富水,遥接天马文峰。”何等气势,何等风光!一座楼阁,一座砖塔,让庐陵时空多了一处人文坐标。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史学家罗泌后辈罗煜祖母百岁,举族庆贺。时隐文山的文天祥亦前往拜寿,赋诗《庆罗氏祖母百岁》、《拜罗氏百岁母》相贺。一位伟男子与一位老寿星的机缘际会,让庐陵文坛多了一段历史佳话。
古来百岁多女性。富水河流域,至今尚有地名曰百岁坊。世间真正能活百岁者又有几人?皇上恩准,在于视之吉祥。然“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千百年来,这屈指可数的百岁女子,以一种可贵的生命力向我们诠释对生命的珍视、对女性的尊重。
而更多的女性呢?她们家没有绣楼。她们不曾见过绣球。富水悠悠,佳人远去。太多的村落、码头未留下这些女子的倒影和泪痕。
富田横坑古村,有一块匾额让我去了两次。我猜它定是史上和世间笔划最少的四字阴刻匾额。“一字不二”,用词虽简,却笔笔力透,直指那个时代。第一次去是偶然发现它在主人钱日禄家的清代老屋里。匾额被钉作厨房门板保存,老屋幽暗,匾也幽暗。第二次去是找寻那匾后的故事。
清雍正年间,横坑富户钱虎文许配爱女给同乡陂下胡侍御公之曾孙。不料未婚女婿英年早逝,虎文女坚贞不嫁,在家针织营生。守身至乾隆二十一年五十四岁时,嘱其弟以“积聚钱财不止百金”,在村东二里处溪上代为搭建石桥,以渡乡民。此桥名贞女桥。
守护老屋,守护匾额,便是守护上几辈老姑幽暗的日子。钱日禄老人道不出这位女性长辈的名字,其实叫贞女就足够了。一字不二,是表白,是赞誉,还是枷锁?“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透过匾额,透过石桥,我们应该读得懂这位贞女的心思和那个世道的苍凉。
重返渼陂,我再次走近绣楼,走近那两处砌满女性幽怨和坚贞的牌坊。
街头,栋头节孝祠。清末年间,渼陂梁家潮次子兴枟娶妻罗氏,生有一女,兴枟二十一岁病故。其女后许配新安彭氏,未婚而彭氏病故。母女苦命相依,守节而终。后罗氏自建贞节牌坊,为母女坊。因女未嫁而寡,故牌坊明次间均填以砖墙而不开门,仅在明间隐现拱门形状。牌坊额题“冰清”、“玉洁”,今犹可见。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时代的局限?自建牌坊是宣示,还是抗争?曾几何时,“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无奈,“惊回幽梦”,“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街尾,文富堂节孝祠。坊与祠连体,坊为祠的院门,皆为纪念梁家汶之妻张氏所建。晚清年间,渼陂梁显豪十五岁的末子梁家汶配新圩城山张氏,张氏未进门,家汶病故。张氏进梁显豪家拜堂时,以雄鸡代夫,守贞至老。祠联:富水产明珠,烛地宝光争日月;芗城钟正气,居孀贤媛亦英华。如此悲怅。如此传奇。“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清清富水,千年流淌,既流淌男人的骨气正气、酒香墨香,也流淌女子的奢华与忧伤。
且不去评说古来女子的贞节观。我只想说,楼阁和牌坊承载着富水两岸女子的不同结局。纵然男尊女卑,“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自古女子难名就。楼阁、牌坊让富水不只为男人流淌。尽管它的份量有些单薄,尽管它的色彩有些斑驳。
所幸还有这些遗存。所幸还有关于遗存的文字。只要我们找准角度,便能从奢华、幽怨抑或平淡中提取出某些人性的光辉,让这文化的半边天不被时光的河流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