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的细胞及细胞因子概述

来源 :儿科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e,AKI)是儿科肾脏疾病常见并发症,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AKI的发生率约为26.9%[1].根据2011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AKI定义为48 h内血肌酐增高≥0.3 mg/dL(26.5μmol/L),或7d内血肌酐增高达1.5倍基础值,或持续6h尿量<0.5 mL/(kg· h)[2].AKI具有起病急、早期诊断困难、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4].因此,了解AKI的发病机制、寻找早期有效识别及治疗AKI的药物十分关键.AKI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许多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各种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肾脏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IL)等,此外还包括其他分子,如微小RNA (miRNA)等,它们在AK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参与AKI发病机制的细胞、细胞因子及其他分子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的学分制考核形式,不能全面体现个体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办专科院校,部分专科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能力相对不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具备相对较好的特长基础,试图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和差异化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成长档案为工具,把“学生特长提升+学分考核”纳入学期考核体系,试图探索民办专科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差异化理念;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