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在新世纪的今天,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因为环保教育恐怕是覆盖面最广、预防性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
1. 在课文学习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在朗读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登上地球之巅》、《大自然的语言》、《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在语文活动中渗透环保内容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并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4. 在练习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为使环境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环境教育的理念渗透其中,切忌捆绑的生拉硬扯。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三册孙犁《芦花荡》时,我曾设计这样一道题目: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种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这样的美,我们要从我做起保护好它,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而不是一味地单调地念“环保经”。
5. 在辩论课中加强环境教育
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让学会体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美景。曾经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与自然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可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扩大了对自然财富的索取,于是葱葱郁郁的山川成了光秃秃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河流成了污浊难闻的臭水。那吐着浓烟的工厂、漫天飞舞的黄沙,耗尽了血泪的江河,告诫了我们地球已不再美丽。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科技与环境》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环保意识真正在学生心中生了根开了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6. 在写作训练中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來。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3-06-2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在新世纪的今天,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因为环保教育恐怕是覆盖面最广、预防性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
1. 在课文学习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在朗读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登上地球之巅》、《大自然的语言》、《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在语文活动中渗透环保内容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并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4. 在练习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为使环境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环境教育的理念渗透其中,切忌捆绑的生拉硬扯。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三册孙犁《芦花荡》时,我曾设计这样一道题目: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种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这样的美,我们要从我做起保护好它,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而不是一味地单调地念“环保经”。
5. 在辩论课中加强环境教育
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让学会体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美景。曾经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与自然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可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扩大了对自然财富的索取,于是葱葱郁郁的山川成了光秃秃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河流成了污浊难闻的臭水。那吐着浓烟的工厂、漫天飞舞的黄沙,耗尽了血泪的江河,告诫了我们地球已不再美丽。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科技与环境》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环保意识真正在学生心中生了根开了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6. 在写作训练中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來。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