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由于传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临床为导向来开展局部解剖学教学。
关键词:临床;导向;局部解剖学;教学法
由于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开展局部解剖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与临床需求相适应的目标为导向,并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来提升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立足于本身的意愿,将学生作为被动学习知识的容器向他们灌输知识。此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如下:第一,脱离了教学目标;第二,限制了教师对知识的更新;第三,未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倘若教师始终单方向地讲解与传授知识,缺少艺术性与互动性,就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一定要对其进行创新与完善。
2.以临床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法
2.1基于培养目标,整合与优选教学内容
本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课时数是60学时,之前在教学中曾经分别将上肢、下肢、颈部与腹部的课时数设置了15学时,从而导致上肢和下肢的课时数过多,学生将大多数时间与注意力均集中在了分离前臂以及小腿肌肉方面。另外,这些内容不仅与系统解剖实验的内容有所重复,而且还未同临床实际病例产生较多的联系。因此,本校基于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选与整合,减少了上肢和下肢的课时数,将同临床产生较多联系的腋窝、肘窝、股三角和腘窝的局部操作作为了教学重点;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基础医院均已经开始大力实施心胸外科手术,但是,本校局部解剖教学中却未涉及到与其存在紧密联系的胸部局部解剖知识,因此,在第一时间内将胸部局部解剖操作添加了进去,从而便于学生进一步观察两肺和纵膈里面部分重要器官的位置以及相邻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采用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来优选教学内容,并且在课堂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不仅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基于临床病例来创新教学方法
本校局部解剖教学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以实验操作为主、教师讲解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会利用挂图或者是多媒体课件来讲解局部解剖学知识,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了一种厌烦的心理,不仅无法有效地记忆知识点,而且还比较容易快速遗忘,因此,阻碍了后续实验操作,难以符合日后的临床需求。基于此,在开展局部解剖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解剖知识同临床病例进行了良好的结合,以临床病例为导向,分别采用了学导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方说,教师向学生讲解腹前外侧壁层次关系时,就可以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出发,例如:阑尾炎或者是胃部切除术,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将手术入路作为导向,并且基于对各种手术切口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腹前外侧壁各个部位的层次与结构,做到触类旁通。接着,在进行后续实验操作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解剖操作来对比分析各个切口经过的层次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此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此知识点。比方说,就正中切口而言,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层次不复杂,较易拓展,但是却会发生切口疝;另外,尽管麦氏切口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但是,手术能见范围却较小,從而阻碍了拓展延伸。采用此种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带着问题听课的情况下,还能够充分了解知识点前后的因果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还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在开展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巧妙地与临床相结合,主次分明。
2.3基于手术步骤,提升教学效果
实地展开解剖尸体标本的操作属于局部解剖学中的主要学习内容,这主要是由于无论何种图片和模型均无法将人体各个部位的立体感、层次感与真实感体现出来。然而,在以往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解剖只是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了他们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鉴于此,本校创新了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人体局部或者是器官的典型手术来进行实验操作,采取层次解剖的教学手段,在尸体上面来模拟完成有关手术;只要完成了一个局部的“手术操作”,就让主刀学生对手术操作流程和解剖过程中的体会加以描述,教师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课堂教学结束后,各个操作小组针对同“手术”有关的问题写一篇文献综述。比方说,在实施腹部局部解剖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胃大部或者是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操作流程相结合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解剖。操作结束之后,主刀学生利用尸体来讲解,这次“手术”采用了上腹正中切口,解剖过程中可见胃的五条主要动脉顺着其小弯、大湾与胃底在胃壁外侧排列。课后让学生与“手术所见”相结合就术后残余胃部的供血情况如何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献综述。此种方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解剖还掌握了手术方法,由此可见,以手术流程为依托,有效地提高了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临床为导向来开展局部解剖学教学,不仅能够将单调乏味的解剖学教学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解剖学的学习,因此,在开展局部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冬, 张雅芳, 马晶,等. 以临床为导向的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J]. 解剖科学进展, 2016(1):103-104.
[2]李芝, 黄华兴, 李雷,等. 以外科临床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416-418.
关键词:临床;导向;局部解剖学;教学法
由于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开展局部解剖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与临床需求相适应的目标为导向,并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来提升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立足于本身的意愿,将学生作为被动学习知识的容器向他们灌输知识。此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如下:第一,脱离了教学目标;第二,限制了教师对知识的更新;第三,未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倘若教师始终单方向地讲解与传授知识,缺少艺术性与互动性,就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一定要对其进行创新与完善。
2.以临床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法
2.1基于培养目标,整合与优选教学内容
本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课时数是60学时,之前在教学中曾经分别将上肢、下肢、颈部与腹部的课时数设置了15学时,从而导致上肢和下肢的课时数过多,学生将大多数时间与注意力均集中在了分离前臂以及小腿肌肉方面。另外,这些内容不仅与系统解剖实验的内容有所重复,而且还未同临床实际病例产生较多的联系。因此,本校基于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选与整合,减少了上肢和下肢的课时数,将同临床产生较多联系的腋窝、肘窝、股三角和腘窝的局部操作作为了教学重点;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基础医院均已经开始大力实施心胸外科手术,但是,本校局部解剖教学中却未涉及到与其存在紧密联系的胸部局部解剖知识,因此,在第一时间内将胸部局部解剖操作添加了进去,从而便于学生进一步观察两肺和纵膈里面部分重要器官的位置以及相邻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采用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来优选教学内容,并且在课堂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不仅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基于临床病例来创新教学方法
本校局部解剖教学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以实验操作为主、教师讲解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会利用挂图或者是多媒体课件来讲解局部解剖学知识,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了一种厌烦的心理,不仅无法有效地记忆知识点,而且还比较容易快速遗忘,因此,阻碍了后续实验操作,难以符合日后的临床需求。基于此,在开展局部解剖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解剖知识同临床病例进行了良好的结合,以临床病例为导向,分别采用了学导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方说,教师向学生讲解腹前外侧壁层次关系时,就可以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出发,例如:阑尾炎或者是胃部切除术,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将手术入路作为导向,并且基于对各种手术切口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腹前外侧壁各个部位的层次与结构,做到触类旁通。接着,在进行后续实验操作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解剖操作来对比分析各个切口经过的层次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此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此知识点。比方说,就正中切口而言,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层次不复杂,较易拓展,但是却会发生切口疝;另外,尽管麦氏切口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但是,手术能见范围却较小,從而阻碍了拓展延伸。采用此种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带着问题听课的情况下,还能够充分了解知识点前后的因果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还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在开展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巧妙地与临床相结合,主次分明。
2.3基于手术步骤,提升教学效果
实地展开解剖尸体标本的操作属于局部解剖学中的主要学习内容,这主要是由于无论何种图片和模型均无法将人体各个部位的立体感、层次感与真实感体现出来。然而,在以往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解剖只是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了他们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鉴于此,本校创新了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人体局部或者是器官的典型手术来进行实验操作,采取层次解剖的教学手段,在尸体上面来模拟完成有关手术;只要完成了一个局部的“手术操作”,就让主刀学生对手术操作流程和解剖过程中的体会加以描述,教师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课堂教学结束后,各个操作小组针对同“手术”有关的问题写一篇文献综述。比方说,在实施腹部局部解剖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胃大部或者是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操作流程相结合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解剖。操作结束之后,主刀学生利用尸体来讲解,这次“手术”采用了上腹正中切口,解剖过程中可见胃的五条主要动脉顺着其小弯、大湾与胃底在胃壁外侧排列。课后让学生与“手术所见”相结合就术后残余胃部的供血情况如何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献综述。此种方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解剖还掌握了手术方法,由此可见,以手术流程为依托,有效地提高了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临床为导向来开展局部解剖学教学,不仅能够将单调乏味的解剖学教学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解剖学的学习,因此,在开展局部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冬, 张雅芳, 马晶,等. 以临床为导向的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J]. 解剖科学进展, 2016(1):103-104.
[2]李芝, 黄华兴, 李雷,等. 以外科临床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