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带给生活、生产的巨大影响。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启蒙性的学科,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教师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事,是我们每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 科学兴趣激发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以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作了一些浅显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 利用环境优势,开展自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诸如田园溪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一切无不给自然教学提供了优势资源。我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环境优势,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以玩促学、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污水与污水处理》时,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二、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科学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例如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这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再如《凸透镜》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收集事实、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的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很容易认识平面镜是由玻璃和一层银粉构成的,再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使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潜望镜。另外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 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与实验,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
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同学们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在我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前,老师特意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同时,既能激发科学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的还有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如“喷泉”实验的演示,能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如喷泉般喷薄而出。又如,教学“茎的输水作用”时,简便易行的“两色花”实验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我发给学生一些红墨水,让学生主动培养两色花,课堂上再来研究学生的成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
四、 正确运用好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正确在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电视、收录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如《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示范磁铁性质之一: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示范时如把两辆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演示,哪怕教师什么都不说,学生通过观看演示,也能知道磁铁的性质了。再如《鱼》一课,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 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我们的身体》一课时,让学生说说我们的身体分几个部分,学生没有说出有四个部分,有的说五个部分,有的说六个部分,有的说七个部分,答案各不相同。这或多或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通过师生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来, 而不再是过去的强调学生准确地掌握人的身体共分成哪几个组成部分就完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的兴趣。
六、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升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迈进科学的殿堂,走向知识的高峰。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不失时宜的、有意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升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要求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从点滴做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他促使学生津津有味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小学生如果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科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同时兴趣”能激发每个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成为今后漫长道路上的推动力量.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起到益智的作用。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科学,能正确灵活的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科学兴趣激发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以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作了一些浅显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 利用环境优势,开展自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诸如田园溪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一切无不给自然教学提供了优势资源。我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环境优势,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以玩促学、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污水与污水处理》时,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二、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科学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例如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这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再如《凸透镜》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收集事实、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的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很容易认识平面镜是由玻璃和一层银粉构成的,再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使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潜望镜。另外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 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与实验,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
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同学们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在我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前,老师特意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同时,既能激发科学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的还有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如“喷泉”实验的演示,能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如喷泉般喷薄而出。又如,教学“茎的输水作用”时,简便易行的“两色花”实验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我发给学生一些红墨水,让学生主动培养两色花,课堂上再来研究学生的成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
四、 正确运用好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正确在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电视、收录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如《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示范磁铁性质之一: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示范时如把两辆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演示,哪怕教师什么都不说,学生通过观看演示,也能知道磁铁的性质了。再如《鱼》一课,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 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我们的身体》一课时,让学生说说我们的身体分几个部分,学生没有说出有四个部分,有的说五个部分,有的说六个部分,有的说七个部分,答案各不相同。这或多或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通过师生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来, 而不再是过去的强调学生准确地掌握人的身体共分成哪几个组成部分就完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的兴趣。
六、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升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迈进科学的殿堂,走向知识的高峰。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不失时宜的、有意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升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要求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从点滴做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他促使学生津津有味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小学生如果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科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同时兴趣”能激发每个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成为今后漫长道路上的推动力量.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起到益智的作用。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科学,能正确灵活的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