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智慧,唤醒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情感,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快乐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感;高效课堂
每一个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而有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师生教与学的乐园,进而营造精彩、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智慧呢?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智慧喷发出来
一节课是否会有效而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的导入是关键。运用一个精彩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学生喜爱的角色扮演、寓教于乐的适度游戏等导入形式,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课堂充满精彩与高效。如,我在教学苏人版《维护人格尊严》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一进入教室,就板着脸说:“我上节课在班里上课的时候,《补充习题》的答案本没有了,我怀疑是你们当中的一位同学收了起来,我现在要搜查你们……”话音未落,全班学生的精神都高度紧张起来,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也传进了我的耳朵:“我没拿,我不怕搜。”“老师怎么会这样做啊?”“老师这样做好吗?”“这不是把我们当小偷吗?”……我装模作样地搜了几个学生,然后微笑着从自己的书夹里拿出答案本向学生亮了出来,接着就问学生并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问题:(1)老师的做法对吗?(2)这样做侵犯了大家的什么权利?(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4)你认为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下来,同时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教师问题的思考、探索中,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让学生的情感自觉流露出来,从而悟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要把书本上灰色的理论知识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智慧。例如,在讲授苏人版《感受社会变化》一课时,我首先用Flash播放了我拍摄的一组反映新沂城市变化的图片:越来越高的建筑群体、川流不息的车辆、繁花似锦的城市夜景、窑湾镇—马陵山—骆马湖旅游景点的美丽景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情感。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庄的变化,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给学生真实的感受——我们的家乡在变化。以上活动,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达到了心灵的碰撞,使抽象的理性知识变得直观而真切,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在教学苏人版《天下父母心》一课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新闻背景——《儿子,妈妈拾垃圾也要让你上大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原文、讨论问题、结合自身体验畅谈感受,从而认识到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夯实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热爱父母之情被激发出来。
三、设计体现教材内容、与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让课堂效果实起来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但问题的设置要科学严谨: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过于繁难、指向不明等,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苏人版《生活需要宽容和友善》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揭示本课框题)(或者问生活中充满宽容友善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直接的大问题就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拎了出来。但是,问题太大可能会引起学生回答混乱,或者无从下手,达不到理想效果。于是我又在“大问题”的下面设计几个“小问题”:(1)从“六尺巷”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别分析镜头一、镜头二中矛盾处理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我们得到哪些启示?(3)面对曾经伤害过你的而现在需要帮助的人,应不应该宽容?(4)宽容对个人、家庭、国家、民族和谐有何影响?这几个“小问题”,注重启发性、层进性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并最终指向课堂重、难点的解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课堂效果扎实起来。
四、因材设练,明理导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分层练习,或可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A层设定为基础层,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B层设定为巩固型,A层完成铺垫后再尝试“递进”;C层设定为拓展型,让部分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索。再如,在讲授苏人版《维护人格尊严》内容时,使用教材第35页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员工守则》中的规定合理吗?(全做)(2)《员工守则》侵犯了员工的什么权利?内容有哪些?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守则或做法?(全做)(3)如果你是那位司机或售票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优生做,中等生做)。通过设计分层练习,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当然,还可以将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再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内容时,布置学生调查身边污染的情况,收集相关材料,让学生探究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具体方案的作业,在学习苏人版《人不能选择父母》内容时,我布置了在家庭中为爸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脚的作业,并让学生反馈到课堂中,从而落实了“导行”实效。
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也只有如此,才能打造精彩纷呈的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高塘中学)
编辑 马燕萍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感;高效课堂
每一个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而有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师生教与学的乐园,进而营造精彩、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智慧呢?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智慧喷发出来
一节课是否会有效而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的导入是关键。运用一个精彩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学生喜爱的角色扮演、寓教于乐的适度游戏等导入形式,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课堂充满精彩与高效。如,我在教学苏人版《维护人格尊严》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一进入教室,就板着脸说:“我上节课在班里上课的时候,《补充习题》的答案本没有了,我怀疑是你们当中的一位同学收了起来,我现在要搜查你们……”话音未落,全班学生的精神都高度紧张起来,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也传进了我的耳朵:“我没拿,我不怕搜。”“老师怎么会这样做啊?”“老师这样做好吗?”“这不是把我们当小偷吗?”……我装模作样地搜了几个学生,然后微笑着从自己的书夹里拿出答案本向学生亮了出来,接着就问学生并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问题:(1)老师的做法对吗?(2)这样做侵犯了大家的什么权利?(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4)你认为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下来,同时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教师问题的思考、探索中,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让学生的情感自觉流露出来,从而悟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要把书本上灰色的理论知识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智慧。例如,在讲授苏人版《感受社会变化》一课时,我首先用Flash播放了我拍摄的一组反映新沂城市变化的图片:越来越高的建筑群体、川流不息的车辆、繁花似锦的城市夜景、窑湾镇—马陵山—骆马湖旅游景点的美丽景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情感。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庄的变化,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给学生真实的感受——我们的家乡在变化。以上活动,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达到了心灵的碰撞,使抽象的理性知识变得直观而真切,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在教学苏人版《天下父母心》一课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新闻背景——《儿子,妈妈拾垃圾也要让你上大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原文、讨论问题、结合自身体验畅谈感受,从而认识到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夯实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热爱父母之情被激发出来。
三、设计体现教材内容、与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让课堂效果实起来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但问题的设置要科学严谨: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过于繁难、指向不明等,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苏人版《生活需要宽容和友善》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揭示本课框题)(或者问生活中充满宽容友善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直接的大问题就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拎了出来。但是,问题太大可能会引起学生回答混乱,或者无从下手,达不到理想效果。于是我又在“大问题”的下面设计几个“小问题”:(1)从“六尺巷”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别分析镜头一、镜头二中矛盾处理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我们得到哪些启示?(3)面对曾经伤害过你的而现在需要帮助的人,应不应该宽容?(4)宽容对个人、家庭、国家、民族和谐有何影响?这几个“小问题”,注重启发性、层进性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并最终指向课堂重、难点的解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课堂效果扎实起来。
四、因材设练,明理导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分层练习,或可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A层设定为基础层,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B层设定为巩固型,A层完成铺垫后再尝试“递进”;C层设定为拓展型,让部分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索。再如,在讲授苏人版《维护人格尊严》内容时,使用教材第35页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员工守则》中的规定合理吗?(全做)(2)《员工守则》侵犯了员工的什么权利?内容有哪些?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守则或做法?(全做)(3)如果你是那位司机或售票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优生做,中等生做)。通过设计分层练习,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当然,还可以将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再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内容时,布置学生调查身边污染的情况,收集相关材料,让学生探究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具体方案的作业,在学习苏人版《人不能选择父母》内容时,我布置了在家庭中为爸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脚的作业,并让学生反馈到课堂中,从而落实了“导行”实效。
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也只有如此,才能打造精彩纷呈的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高塘中学)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