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建华,1963年生,福建上杭县人,现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官田学校校长。个人办学理念:以现代教育思想武装教职员工,通过以“会”代“训”的培训模式,积极引导全体教职工从敬业走向专业。提倡赏识教育,民主管理,发展个性,鼓励创新。重视精品育人,把办学理念融入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之中,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传播母校精神。构建现代化新型学校的办学模式——“一·二·三育人模式”,即一个核心:培育健全个性;两个舞台:人人当干部,人人有特长;三条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新型师生关系,社区实践研究。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抓住教学管理这一关键性的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由于认识的差异,客观条件的制约,难免出现一些片面的做法,出现一些薄弱环节,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经常进行反思,并作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下面就学校教学有效性管理作一些探讨,并结合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低效课堂的十个普遍缺乏
课堂是学校和校长的生命所在;课堂是教师精神、工作态度、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创造能力培养的摇篮。只有深入课堂才能了解教师,了解学生,才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发言权。笔者在深入课堂,大量听评课的基础上,发现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普遍存在着如下十个方面的缺乏:1、普遍缺乏全面备课的意识。2、普遍缺乏时间计划的意识。3、普遍缺乏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或意识。4、普遍缺乏“三控”的有效运用。5、普遍缺乏课题提问和评价的艺术。6、普遍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7、普遍缺乏集体大面积的学习活动。8、普遍缺乏充分利用多媒体协助的意识和能力,效果欠佳。9、普遍忽略对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检测,只顾匆匆表演。10、普遍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如语言表达、板书能力。
二.低效教学的深层根源剖析
实践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校教学有效性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根源即在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无效或低效。因此,挖掘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根源应从教学有效性的管理入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管理思想与教学思想的误区——重教学质量,轻教学效率。2、教与学的矛盾误区——重“教”的管理,轻“学”的管理。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误区——重骨干教师的培养,轻“中间层”老师的培养。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普遍不高已是教育领域人所共知的严峻事实。认真研究教学有效性管理的问题,切实采取提高教学效率的对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1、转变观念,加强对教学思想的管理。
教学思想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的教学情形怎样,除业务水平外,归根到底是他的教学思想在起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应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使领导和教师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社会上的一些人因为不正确的质量观,导致他们仍然以升学率(特别是以考重点中学的人数)来衡量一间学校。我们切忌被他们的偏颇的认识影响了我们的质量观。纠正只重视毕业班,忽视起始班;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的观点和做法。
加强对教学思想的管理,首先要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对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定期开展学术讨论,通过研究、讨论、交流等方式相互切磋,促进教师的观念的更新。
此外,我们的管理要着眼于提高,总结经验教训,要注意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可以设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奖”,使教师努力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逐步获得全面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奖”,能促使教师有全局的观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奖”,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教书育人奖”,鼓励老师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育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如围绕教学效率方面设奖等等,使教学管理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且有吸引力。教学思想的管理也是教学工作管理中的弱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强学生“学”的管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不能脱离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这些目标要分层次,有发展区,有最近发展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师就是脱离了学生最近发展区,想通过一节课就跳到理想中的发展区。
根据大纲要求,目标制定是要有科学依据、教材依据和学生依据的。首先,要以学生的起点为依据,学生已有什么?还缺什么?缺什么就要补什么。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保障。
然而,学生的实际状况,存在多元、多极的差异。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这些差异,课堂教学就必然出现普遍的低效、无效。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障碍,而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变成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一方面,使差异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另一方面,使有差异的学生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使教学增值,教育升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比如,可以让优生充分展示,搭桥引路,充当其他学生的引领者。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小先生的角色!中等生可在教师和优生的推动下学习,学困生是课堂要帮助的重点,也是课堂辅导的重点。如果我们的教学从这里开始设计准课堂效能就一定能够大幅度提升。
3、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时间就是效率。有效教学与“时间”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针对课堂教学中一些妨碍有效教学实施的日常教学行为,我们对教学时间做了规定,要求包括:(1)课堂时间的规范性,上课、下课完全按照铃声指示,不迟进教室,也不拖堂,不在上课中间离开教室(如接听手机)等。(2)课余时间的规范性,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各年段家庭作业的时间规定,建立班级作业日报制度,由教导处统一管理,确保孩子休息权和自主发展权。通过这些常规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促进教师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最终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
4、落实课堂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教学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妨碍有效教学实施的日常教学行为,在教学管理中,有必要对这些行为作出一些规定性要求,比如,教师言行,这是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的重要因素。因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要求教师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你好”、“对不起”等),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其次,规范教师的教学细节。教学细节构成教学现场,影响教学有效性。教学中有一些细节性因素需要进行规范。(1)关于教学环境的,如教师的着装、发型、姿态等;(2)关于教学技术的,如课堂提问的次数、类型等;(3)关于师生关系的,如合适的表情、体态语言等。
5、构建有效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模式,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或典型形式。一个实践操作的概念,其价值:简约性和可模仿性。有利于教师快速入“道”,进入有效教学的状态。通过分层分科模式设计,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有效性问题,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高年部六年级至七年级之间的衔接问题。
当然,模式不能陷入形式,充分认识其相对性、有效性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模式只是一种措施和手段。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就官田学校的现状来看,我们拟从四个方面确立模式的指导思想:先学后教;分层施教;学法指导;真实测评。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抓住教学管理这一关键性的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由于认识的差异,客观条件的制约,难免出现一些片面的做法,出现一些薄弱环节,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经常进行反思,并作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下面就学校教学有效性管理作一些探讨,并结合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低效课堂的十个普遍缺乏
课堂是学校和校长的生命所在;课堂是教师精神、工作态度、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创造能力培养的摇篮。只有深入课堂才能了解教师,了解学生,才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发言权。笔者在深入课堂,大量听评课的基础上,发现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普遍存在着如下十个方面的缺乏:1、普遍缺乏全面备课的意识。2、普遍缺乏时间计划的意识。3、普遍缺乏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或意识。4、普遍缺乏“三控”的有效运用。5、普遍缺乏课题提问和评价的艺术。6、普遍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7、普遍缺乏集体大面积的学习活动。8、普遍缺乏充分利用多媒体协助的意识和能力,效果欠佳。9、普遍忽略对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检测,只顾匆匆表演。10、普遍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如语言表达、板书能力。
二.低效教学的深层根源剖析
实践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校教学有效性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根源即在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无效或低效。因此,挖掘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根源应从教学有效性的管理入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管理思想与教学思想的误区——重教学质量,轻教学效率。2、教与学的矛盾误区——重“教”的管理,轻“学”的管理。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误区——重骨干教师的培养,轻“中间层”老师的培养。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普遍不高已是教育领域人所共知的严峻事实。认真研究教学有效性管理的问题,切实采取提高教学效率的对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1、转变观念,加强对教学思想的管理。
教学思想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的教学情形怎样,除业务水平外,归根到底是他的教学思想在起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应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使领导和教师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社会上的一些人因为不正确的质量观,导致他们仍然以升学率(特别是以考重点中学的人数)来衡量一间学校。我们切忌被他们的偏颇的认识影响了我们的质量观。纠正只重视毕业班,忽视起始班;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的观点和做法。
加强对教学思想的管理,首先要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对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定期开展学术讨论,通过研究、讨论、交流等方式相互切磋,促进教师的观念的更新。
此外,我们的管理要着眼于提高,总结经验教训,要注意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可以设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奖”,使教师努力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逐步获得全面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奖”,能促使教师有全局的观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奖”,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教书育人奖”,鼓励老师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育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如围绕教学效率方面设奖等等,使教学管理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且有吸引力。教学思想的管理也是教学工作管理中的弱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强学生“学”的管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不能脱离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这些目标要分层次,有发展区,有最近发展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师就是脱离了学生最近发展区,想通过一节课就跳到理想中的发展区。
根据大纲要求,目标制定是要有科学依据、教材依据和学生依据的。首先,要以学生的起点为依据,学生已有什么?还缺什么?缺什么就要补什么。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保障。
然而,学生的实际状况,存在多元、多极的差异。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这些差异,课堂教学就必然出现普遍的低效、无效。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障碍,而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变成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一方面,使差异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另一方面,使有差异的学生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使教学增值,教育升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比如,可以让优生充分展示,搭桥引路,充当其他学生的引领者。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小先生的角色!中等生可在教师和优生的推动下学习,学困生是课堂要帮助的重点,也是课堂辅导的重点。如果我们的教学从这里开始设计准课堂效能就一定能够大幅度提升。
3、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时间就是效率。有效教学与“时间”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针对课堂教学中一些妨碍有效教学实施的日常教学行为,我们对教学时间做了规定,要求包括:(1)课堂时间的规范性,上课、下课完全按照铃声指示,不迟进教室,也不拖堂,不在上课中间离开教室(如接听手机)等。(2)课余时间的规范性,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各年段家庭作业的时间规定,建立班级作业日报制度,由教导处统一管理,确保孩子休息权和自主发展权。通过这些常规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促进教师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最终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
4、落实课堂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教学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妨碍有效教学实施的日常教学行为,在教学管理中,有必要对这些行为作出一些规定性要求,比如,教师言行,这是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的重要因素。因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要求教师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你好”、“对不起”等),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其次,规范教师的教学细节。教学细节构成教学现场,影响教学有效性。教学中有一些细节性因素需要进行规范。(1)关于教学环境的,如教师的着装、发型、姿态等;(2)关于教学技术的,如课堂提问的次数、类型等;(3)关于师生关系的,如合适的表情、体态语言等。
5、构建有效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模式,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或典型形式。一个实践操作的概念,其价值:简约性和可模仿性。有利于教师快速入“道”,进入有效教学的状态。通过分层分科模式设计,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有效性问题,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高年部六年级至七年级之间的衔接问题。
当然,模式不能陷入形式,充分认识其相对性、有效性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模式只是一种措施和手段。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就官田学校的现状来看,我们拟从四个方面确立模式的指导思想:先学后教;分层施教;学法指导;真实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