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在近年来被各大高校所关注,也越来越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认可和青睐。本文通过对第二课堂的相关概念的阐述、发展背景及育人现状的全面分析,以及对现状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剖析了第二课堂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发展导向,对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及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凝聚与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 育人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61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概述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定义
1、基本概念
早在2002年,共青团中央及国家教育部就提出了“大学生素质能力拓展计划”,旨在以教育育人为目标,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提高大学生的新时代教育素质为重点,辅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培育环境及空间为育人载体来开展的系统性、开放性、多元化的广泛教育活动。从这个层面来讲,这就是“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雏形。
第二课堂是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传统教室课堂教育活动,即第一课堂而言,它与第一课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与第一课堂共同整合成了一张大而不漏、全而不透的教育网,其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正向三观的有力途径,而且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开阔的视野、全面的知识、健康的身心与强大的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对当代大学生身处发展时代中形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中检验和评价,还是对广大高校高素质强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公平考核。而以上这些表现和结果的展现,就形成了 “第二课堂成绩单”。
2、主要内容
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第二课堂成绩单”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党团学工作情况、就业发展状况、团学活动参与情况、志愿公益参加经历、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以及创新创业创优情况等。基于不同学校的不同教育理念,各大高校也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拓展其他项目内容,如特色教育成果展示、科技科研项目输出等等。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发展背景
为进一步凸显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当代高校的育人本质,为切实提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能力精进,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效凝练,进一步培养出一批新时代需要的、有发展前景的、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助力广大社会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育人效能、和社会贡献力,在2002年,团中央和国家教育部联合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即“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并出台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推进执行措施。其方案旨在配合广大高校在“第一课堂”有效实施的基础上,从其他角度、其他层面、其他渠道和途径为大学生寻求向好发展的机会及可能性,以助其在日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能更好发挥其作用,更大程度上为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贡献能力。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1、是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
大家都知道,内生动力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能量源泉,它产生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渴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在当下,因为时代发展的快节奏,大多数高校大学生都在智能化和数据化的移动终端面前,丧失了对学习的这种“原始欲望”,进而不愿意也不乐于利用课余时间去参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大大削弱。
而通过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仅能帮助广大大学生们放下手机、走下网络、走出宿舍,全身心地投身“第一”和“第二”课堂教育中,更能大大地激发其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助力班级及院系更好地实施系统性的教育育人的活动,从各方面提升院系、班级及学生自身的教育教学实力,真正使“第二课堂”在大学范围内活跃起来,并“向好而生”。
2、是增强学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渠道
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有效刺激广大高校从自身发展出发,不断优化和细化团学工作,进一步形成纵横交织、互补共生的良性教育发展梯队,从高校培养大学生能全面发展的角度,为其提供更有实用价值、更具教育特色的系统化发展平台。同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有效实施,还能从多维度、多角度、多渠道、多层面出发,对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上的整体表现与能力提升程度进行客观公正的检验与评价,帮助大学生不断丰富校园生活,有效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和学识,充分展示其自身能力与才华,切实提升其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助力其收获更多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在“第一课堂”上,学生只能借助学校、教师有限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师在教室课堂上的教授与引导来有效学习,但是在“第二课堂”上,学生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大而全,多而广,其课堂项目涵盖教学的方方面面,只要学生乐于参与,喜欢参与,其课堂资源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在“第二课堂成绩单”里,包含有各种实践课程项目,且每个项目都有详细且全面的效果评价,只要学生认真参与,就能有效学到“第一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们的活动参与感与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展现和提升自我,并进一步在活动中强化自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第二課堂成绩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现状
现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早已开始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了,纵观数年来的推行发展,仍有一些方面落实执行的不到位、不理想,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职能仍未高效凸显出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育人目标“忽明忽暗”
一些高校在推进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过程中,出现了思政育人效能低下,以人为导向不准的现象。这些高校在按要求贯彻执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时,只是单纯地为了做活动、走形式,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剖析不准,导致其在与“第一课堂”相衔接、相关联、相配合上,造成了广大学生消极被动情绪的出现。这些高校虽说都是基于其实际教育任务指标,结合当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需求而执行的,但在思政教育的育人性方面,没能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可参与范围,在思政教育育人职能落实过程中,部分学校采用政治宣讲、主题活动参与及活动感想的形式,来灌输给大学生,导致其大学生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疲于应付,未能伸到内里地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教育育人的本质职能。 (二)基础落实“时强时弱”
如今,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大力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但在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深入内里落实执行上,一些高校因为基础落实不到位、基本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呈现出了“时强时弱”的尴尬境地。有的高校由于教学资金及资源的不到位、不系统,导致其在实施育人职能时,陷入被动局面,有资源、有资金、有条件的时候,大力推行贯彻,高效开展各类丰富多样的育人活动。当没资源,没资金、没条件时,就使得“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育人落实工作断断续续,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整体管理“杂乱无章”
如前文所说,“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与补充,其活动开展得相对自由、多元、其随意性和创造性较大,并不像“第一课堂”那样有明确的课堂要求和实施细则。在这样的鲜明特点下,一些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就表现得比较随意和懒散,一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二没有确定的活动安排,三没有对应的辅助管理制度,四没有建立良好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保证“第二课堂”思政育人职能的最大化体现,甚至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进一步降低其对“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四)专业支撑“底气不足”
目前,各高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育人落实程度高低各异,在专业能力上缺乏相当一部分后劲支撑。有些高校迫于国家整体的教育压力,象征性地安排一些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工作的执行与落实,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所从事的专业也都与之大相径庭,其知识的储备量及对此工作的内涵定位都不是很到位,导致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同时,在大学生价值引导、专业素质提升、社会实践指导培养方面,他们缺乏有价值的说服力和系统的参考性,进而造成这样的囧窘境出现。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思政育人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第二课堂”活动大环境重视度不高
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绝大多数高校仍将“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当做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头等大事”,对“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工作少有关注,也尚未充分认清“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现实意义,因此,缺乏对其全面且系统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整合。比如在“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与“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冲突时,一些高效就会舍弃“第二课堂”,尽力满足“第一课堂”,这样的做法进一步使得在一些高校里,“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活动越来越少,甚至趋于边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效能发挥的余地可想而知。
(二)“第二课堂”活动整体实施存在不足
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也在尽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活动,但不与时俱进,不结合当下时代及社会的发展状况,不考虑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情况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条件,在组织实施一些育人活动时,不懂得利用时代产物:大数据、智能化、高科技的手段,不懂得想方设法整合课堂资源,优化课堂环境,去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内容和体系,使得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和被动接受,进而让“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不够系统规范
众所周知,“第二课堂”是依附于“第一课堂”而产生的,是“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深入,基于这一点考虑,一些高校就觉得它可有可无,只要充分做好“第一课堂”相关工作,“第二课堂”就可以选择性地忽略。殊不知,“第二课堂”的一些社会职能和实践经历及作用意义是“第一课堂”所无法取代和替换的。但就是一些高校有那样错误的定位,才导致其在“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上不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提升,不愿意做出尝试和突破去改善,这才导致其“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差强人意。
(四)“第二课堂”缺少高素质、强专业指导
在“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执行中,因为部分高校的错误认识浅显定位,进而让非专业的老师来参与实施这一活动,导致在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大学生培养效果、激发学生有效凝练专业素质和能力上出现了偏差。因为他们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无法支撑起“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有效施展,不能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帮助,所以才让 “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整体工作出现了脱节和滞后,无法正常助力高校和学生实现“双赢”。
四、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第二课堂”育人目标,找准思政育人的大方向
各高校应充分理解和掌握“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时代背景、社会地位和思想内涵,本着最大化发挥“第二课堂”思政教育育人效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教学理念、教学规律、课程认知、教育体系认同层面做好互补,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价值应用,多维度、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强“第二课堂”的推进落实,切實将“第二课堂”思政育人职能渗透到方方面面。同时,加大对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育人活动参与度与完成度的考核,适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生管理体系,并作为其在校成长评价的综合认证,装入学生档案,不断扩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认可度和价值认同感,精准凝聚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总体目标,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良好且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优化“第二课堂”设计内容,丰富思政育人的内聚力
在全国各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为了有效拓展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其积累更多的经验学识,有效培养其独立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价值判断力,也是学校更好发挥人才战略规划的一大关键举措。对此,学校可以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优化教学模式,简化教学流程,细化教学重点、最大化发挥“第二课堂”的优越性和参与度,从根本上保证思政育人的内聚力。
(三)健全“第二课堂”运行机制,增强思政育人的吸引度 在保证“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正常高效开展上,各大高校应重点加强实施前的调查与研究,在明确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掌握到“第二课堂”深入校园广泛开展思政育人的“关键土壤”,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整体规划、制定课程设计、实施制度保障,进一步构建起一整套适合“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高效推行并良性发展的,具有完备条件、运行规范、高效长远的系统化制度保障运行体系。
(四)完善“第二课堂”功能框架,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高校要本着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初衷,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纲要及高校人才输出培养计划当中,最大程度地使思政育人理念得到重视,促使“第二课堂”制度充分落地,确保高校又快又好发展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思想认识统一协调、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更好服务与教育事业,服务于国家建设。同时,全力加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并从学生角度,有的放矢地地增加一些特有的、具有特色的课堂理论内容及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大学生个性的社会拓展与实际活动,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亲密度”与融合感,进而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提高了各高校间的良性竞争,更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系统地展现了“第二课堂”的价值定位和教育意义,对高校协同发展、学生全面进步、教育“多点开花”、社会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支撑。总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有效落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当代高效建设与大学生快速成长的一大福音,值得被广泛推崇。
参考文献
[1] 郭绍福,赵亮,吕稳醒.第二課堂特色项目的研究与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3).
[2]顾春风. 第二课堂成绩单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耦合育人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4)。
[3]范良辰.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载体[J].新课程研究.2021,(03).
[4]程静.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现状、困境以及对策[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1).
基金项目:探究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主持人:张译丹。项目(编号):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0667014)、安顺学院政法学院2018年省级重点学科大学生科研专项项目立项(asxyzfxydxs201807)作者简介:张译丹,安顺学院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安顺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 育人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61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概述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定义
1、基本概念
早在2002年,共青团中央及国家教育部就提出了“大学生素质能力拓展计划”,旨在以教育育人为目标,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提高大学生的新时代教育素质为重点,辅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培育环境及空间为育人载体来开展的系统性、开放性、多元化的广泛教育活动。从这个层面来讲,这就是“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雏形。
第二课堂是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传统教室课堂教育活动,即第一课堂而言,它与第一课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与第一课堂共同整合成了一张大而不漏、全而不透的教育网,其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正向三观的有力途径,而且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开阔的视野、全面的知识、健康的身心与强大的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对当代大学生身处发展时代中形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中检验和评价,还是对广大高校高素质强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公平考核。而以上这些表现和结果的展现,就形成了 “第二课堂成绩单”。
2、主要内容
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第二课堂成绩单”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党团学工作情况、就业发展状况、团学活动参与情况、志愿公益参加经历、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以及创新创业创优情况等。基于不同学校的不同教育理念,各大高校也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拓展其他项目内容,如特色教育成果展示、科技科研项目输出等等。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发展背景
为进一步凸显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当代高校的育人本质,为切实提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能力精进,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效凝练,进一步培养出一批新时代需要的、有发展前景的、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助力广大社会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育人效能、和社会贡献力,在2002年,团中央和国家教育部联合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即“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并出台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推进执行措施。其方案旨在配合广大高校在“第一课堂”有效实施的基础上,从其他角度、其他层面、其他渠道和途径为大学生寻求向好发展的机会及可能性,以助其在日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能更好发挥其作用,更大程度上为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贡献能力。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1、是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
大家都知道,内生动力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能量源泉,它产生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渴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在当下,因为时代发展的快节奏,大多数高校大学生都在智能化和数据化的移动终端面前,丧失了对学习的这种“原始欲望”,进而不愿意也不乐于利用课余时间去参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大大削弱。
而通过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仅能帮助广大大学生们放下手机、走下网络、走出宿舍,全身心地投身“第一”和“第二”课堂教育中,更能大大地激发其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助力班级及院系更好地实施系统性的教育育人的活动,从各方面提升院系、班级及学生自身的教育教学实力,真正使“第二课堂”在大学范围内活跃起来,并“向好而生”。
2、是增强学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渠道
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有效刺激广大高校从自身发展出发,不断优化和细化团学工作,进一步形成纵横交织、互补共生的良性教育发展梯队,从高校培养大学生能全面发展的角度,为其提供更有实用价值、更具教育特色的系统化发展平台。同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有效实施,还能从多维度、多角度、多渠道、多层面出发,对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上的整体表现与能力提升程度进行客观公正的检验与评价,帮助大学生不断丰富校园生活,有效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和学识,充分展示其自身能力与才华,切实提升其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助力其收获更多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在“第一课堂”上,学生只能借助学校、教师有限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师在教室课堂上的教授与引导来有效学习,但是在“第二课堂”上,学生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大而全,多而广,其课堂项目涵盖教学的方方面面,只要学生乐于参与,喜欢参与,其课堂资源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在“第二课堂成绩单”里,包含有各种实践课程项目,且每个项目都有详细且全面的效果评价,只要学生认真参与,就能有效学到“第一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们的活动参与感与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展现和提升自我,并进一步在活动中强化自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第二課堂成绩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现状
现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早已开始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了,纵观数年来的推行发展,仍有一些方面落实执行的不到位、不理想,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职能仍未高效凸显出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育人目标“忽明忽暗”
一些高校在推进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过程中,出现了思政育人效能低下,以人为导向不准的现象。这些高校在按要求贯彻执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时,只是单纯地为了做活动、走形式,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剖析不准,导致其在与“第一课堂”相衔接、相关联、相配合上,造成了广大学生消极被动情绪的出现。这些高校虽说都是基于其实际教育任务指标,结合当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需求而执行的,但在思政教育的育人性方面,没能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可参与范围,在思政教育育人职能落实过程中,部分学校采用政治宣讲、主题活动参与及活动感想的形式,来灌输给大学生,导致其大学生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疲于应付,未能伸到内里地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教育育人的本质职能。 (二)基础落实“时强时弱”
如今,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大力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但在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深入内里落实执行上,一些高校因为基础落实不到位、基本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呈现出了“时强时弱”的尴尬境地。有的高校由于教学资金及资源的不到位、不系统,导致其在实施育人职能时,陷入被动局面,有资源、有资金、有条件的时候,大力推行贯彻,高效开展各类丰富多样的育人活动。当没资源,没资金、没条件时,就使得“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育人落实工作断断续续,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整体管理“杂乱无章”
如前文所说,“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与补充,其活动开展得相对自由、多元、其随意性和创造性较大,并不像“第一课堂”那样有明确的课堂要求和实施细则。在这样的鲜明特点下,一些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就表现得比较随意和懒散,一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二没有确定的活动安排,三没有对应的辅助管理制度,四没有建立良好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保证“第二课堂”思政育人职能的最大化体现,甚至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进一步降低其对“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四)专业支撑“底气不足”
目前,各高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育人落实程度高低各异,在专业能力上缺乏相当一部分后劲支撑。有些高校迫于国家整体的教育压力,象征性地安排一些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工作的执行与落实,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所从事的专业也都与之大相径庭,其知识的储备量及对此工作的内涵定位都不是很到位,导致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同时,在大学生价值引导、专业素质提升、社会实践指导培养方面,他们缺乏有价值的说服力和系统的参考性,进而造成这样的囧窘境出现。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思政育人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第二课堂”活动大环境重视度不高
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绝大多数高校仍将“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当做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头等大事”,对“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工作少有关注,也尚未充分认清“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现实意义,因此,缺乏对其全面且系统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整合。比如在“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与“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冲突时,一些高效就会舍弃“第二课堂”,尽力满足“第一课堂”,这样的做法进一步使得在一些高校里,“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活动越来越少,甚至趋于边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效能发挥的余地可想而知。
(二)“第二课堂”活动整体实施存在不足
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也在尽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活动,但不与时俱进,不结合当下时代及社会的发展状况,不考虑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情况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条件,在组织实施一些育人活动时,不懂得利用时代产物:大数据、智能化、高科技的手段,不懂得想方设法整合课堂资源,优化课堂环境,去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内容和体系,使得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和被动接受,进而让“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不够系统规范
众所周知,“第二课堂”是依附于“第一课堂”而产生的,是“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深入,基于这一点考虑,一些高校就觉得它可有可无,只要充分做好“第一课堂”相关工作,“第二课堂”就可以选择性地忽略。殊不知,“第二课堂”的一些社会职能和实践经历及作用意义是“第一课堂”所无法取代和替换的。但就是一些高校有那样错误的定位,才导致其在“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上不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提升,不愿意做出尝试和突破去改善,这才导致其“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差强人意。
(四)“第二课堂”缺少高素质、强专业指导
在“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执行中,因为部分高校的错误认识浅显定位,进而让非专业的老师来参与实施这一活动,导致在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大学生培养效果、激发学生有效凝练专业素质和能力上出现了偏差。因为他们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无法支撑起“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的有效施展,不能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帮助,所以才让 “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整体工作出现了脱节和滞后,无法正常助力高校和学生实现“双赢”。
四、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第二课堂”育人目标,找准思政育人的大方向
各高校应充分理解和掌握“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时代背景、社会地位和思想内涵,本着最大化发挥“第二课堂”思政教育育人效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教学理念、教学规律、课程认知、教育体系认同层面做好互补,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价值应用,多维度、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强“第二课堂”的推进落实,切實将“第二课堂”思政育人职能渗透到方方面面。同时,加大对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政育人活动参与度与完成度的考核,适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生管理体系,并作为其在校成长评价的综合认证,装入学生档案,不断扩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认可度和价值认同感,精准凝聚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总体目标,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良好且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优化“第二课堂”设计内容,丰富思政育人的内聚力
在全国各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为了有效拓展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其积累更多的经验学识,有效培养其独立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价值判断力,也是学校更好发挥人才战略规划的一大关键举措。对此,学校可以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优化教学模式,简化教学流程,细化教学重点、最大化发挥“第二课堂”的优越性和参与度,从根本上保证思政育人的内聚力。
(三)健全“第二课堂”运行机制,增强思政育人的吸引度 在保证“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正常高效开展上,各大高校应重点加强实施前的调查与研究,在明确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掌握到“第二课堂”深入校园广泛开展思政育人的“关键土壤”,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整体规划、制定课程设计、实施制度保障,进一步构建起一整套适合“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活动高效推行并良性发展的,具有完备条件、运行规范、高效长远的系统化制度保障运行体系。
(四)完善“第二课堂”功能框架,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高校要本着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初衷,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纲要及高校人才输出培养计划当中,最大程度地使思政育人理念得到重视,促使“第二课堂”制度充分落地,确保高校又快又好发展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思想认识统一协调、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更好服务与教育事业,服务于国家建设。同时,全力加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并从学生角度,有的放矢地地增加一些特有的、具有特色的课堂理论内容及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大学生个性的社会拓展与实际活动,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亲密度”与融合感,进而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提高了各高校间的良性竞争,更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系统地展现了“第二课堂”的价值定位和教育意义,对高校协同发展、学生全面进步、教育“多点开花”、社会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支撑。总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有效落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当代高效建设与大学生快速成长的一大福音,值得被广泛推崇。
参考文献
[1] 郭绍福,赵亮,吕稳醒.第二課堂特色项目的研究与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3).
[2]顾春风. 第二课堂成绩单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耦合育人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4)。
[3]范良辰.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载体[J].新课程研究.2021,(03).
[4]程静.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现状、困境以及对策[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1).
基金项目:探究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主持人:张译丹。项目(编号):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0667014)、安顺学院政法学院2018年省级重点学科大学生科研专项项目立项(asxyzfxydxs201807)作者简介:张译丹,安顺学院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安顺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