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冲击、及时提出稳就业的对策至关重要.通过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重塑机制,基于2001-
【机 构】
: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冲击、及时提出稳就业的对策至关重要.通过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重塑机制,基于2001-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出现“两端极化”格局,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对高中和初中学历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对小学及以下、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了“单向极化”的格局.因此,为实现稳就业,应注重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培训,并科学引导职业分流;支持高校加大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培育高素质数字产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劳动力合理配置.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的新冠肺炎病例数据及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运用空间经济学中技术扩散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拟合流行病学曲线并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疫情扩散模型,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时空扩散规律。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时间扩散过程大体经历了暴发阶段、缓和阶段、攻坚阶段和消退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与空间距离更加相关,扩散方式以波浪式扩散为主。新冠肺炎疫情的省际扩散依赖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扩散速度随疫情扩散阶段的演进而有所减缓。进一步地,新冠肺炎疫情的省际扩散未能突破胡焕庸线,且在我国南北方也表现出明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宏伟蓝图指引下,中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基于数字经济而衍生的海量数据即大数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蕴含着巨大的使用价值和潜能。本文以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为研究框架,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同发展的视角,提出数据市场化配置包括两个分配步骤,一是数据在各社会成员间的分配,二是创造财富效应的分配。针对数据参与主体的划分,需要构建多元数据产权体系,并注重改革数据产权体系的实现方式;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