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鹰:隐藏在梨城的红色光芒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与鸿琳认识,是在2009年福建文学高研班上,那年课堂上的风头被另外一位同学施伟和他的《逃脱术》抢去。不过大家都满怀信心地认为,假以时日,这一届高研班定会出大作家。果不其然,七年过去,除了施伟,异军突起的就是鸿琳同学了。
  五年磨三剑,鸿琳慢工出细活,用五年时间写成三部梨城系列小说,每写一篇耗时半年多,无数次打磨,殚精竭虑,精雕细作,给福建小说界带来了一股充满红色情调的新风,隐藏在梨城的红色光芒,在鸿琳的演绎下,熠熠发光。
  如何讲述革命,如何讲述那么隐秘的革命真相, “梨城系列”以它独特的视角展示出小说的魅力。我认为鸿琳小说的魅力,在于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红色历史,体现了红色小说独特魅力和光芒。
  当人们厌倦了教科书式的枯燥说教之后,对历史的细节、人物的性格打乱历史进程的事件反而有着浓厚的兴趣,小说正是抓住读者的这一心理,巧妙地讲述着七十年前的红色故事。
  有人说,鸿琳擅长将水搅浑,搅乱,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梨城系列”故事并不复杂,但在鸿琳的笔下,就是要绕来绕去,纠缠不清,让你被牢牢吸引,欲罢不能。比如,在时间上,小说呈现两条线,一是小说所叙述的时代,即“梨城系列”中主人公所处的抗日战争时期,这是小说的历史时间;二是小说写作的时代,即作者在创作时所面对的时代,在“梨城系列”中小说中的“我”和作者是处于同一时间坐标。历史时间与创作时间在小说中相互映衬,相互起作用,通过“我”的追溯真相,使原本确定的历史变得模糊和不确定,使小说的叙述广度得到延伸。不管是《梨城叛徒》中“我”的二叔李牧,还是《寻找慈恩塔》中“我”的父母、《告密者》中的章文、朱满仓,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解读,人性的光辉在时光的照耀下重显生机。
  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多面性,所谓人性的复杂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遇见。但是在小说中如何展示这种复杂性,鸿琳很好地将党史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历史与现实相对照,让不同人物的叙述相对照,使人物在不同视角下呈现出立体、多变的形态。在新作《告密者》中,作者精心织网,事件背后藏着事件,人物之间互相指证又互相隐瞒,使小说在探寻真相的过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三个梨城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在寻找真相过程中对革命的理解、对人性的拷问。小说正是带给了我们“曲径通幽”式的阅读快感。
  在《告密者》创作谈里,作者告诉我们“虽然历史不容篡改,可能我也寻找到了事实的真相,但我自始至终都无法对告密者做出是对还是错的评判”。也许这正是作者在小说想呈现的一种真实,一种无关道德、无关好坏的叙述。党史、方志都是追求简洁明了的事实真相,不能带有感情色彩的叙写,但这样的文字就真的能够将历史真实的展现出来吗?小说雄辩地告诉我们,只要基于内心的探究才可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历史是人书写的,是由许许多多平凡的人搭建起来的,历史中的事件也是由许多的情感和血泪构成的,因此在越接近真相的同时也使真相变得更加不确定。“梨城系列”小说正是抓住这种对不确定的追求,重构了历史,才使一段基于小城的红色历史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其他文献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家里六个孩子中他排行第二,由于父亲长期游手好闲,全家人的生活都依靠母亲独自支撑。洛克菲勒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从幼年时就卖马铃薯、火鸡,想多赚些钱帮助母亲。  一天,11岁的洛克菲勒卖马铃薯回来,心情有些郁闷,因为他在集市上站了半天,还剩下半篮子没有卖掉。洛克菲勒感觉有些累了,就坐在石头上休息。这时,他看到前面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两个孩子动作利索地爬
第二次见到鸿琳,我们擦肩而过,我只感到眼熟,冥思苦想了一夜,才恍然大悟:叛徒。我们是鲁院福建班的同学。过后我细想:为何他给我的印象只是似曾相识?因为叛徒不是写在脸上,不像影视剧那样脸谱化。帅哥鸿琳咋像叛徒呢?但他就是叛徒。因为他的梨城系列,整天纠结的就是叛徒,被冤枉、被误解的叛徒,他的任务就是揪出真正的叛徒或帮叛徒洗刷冤情、归还清白。  我一直是《福建文学》的忠实读者,但我不记得以前读过他什么作品
她想买双鞋。要高跟,以弥补不够修长的小腿;还要舒适,得撑住一整天的上蹿下跳;当然,好看也是必需的。  转了七八家商场,试了上百双,没一双达标的。舒适又高跟的,都蠢笨;漂亮又舒适的,跟不够高;高跟又漂亮的,走三步就踉跄。  正心灰意懒,忽然看到一双,漂亮的驼色,带防水台,七厘米的跟,但轻巧平缓,穿上后如履平地。  她生平第一次为一双鞋心跳加速,迫不及待喊来店员,一问价,傻了,6688元,特吉利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