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骨干教师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尚不够重视,一些地区、学校在评价环节甚至出现了偏差,比如职称评定时给骨干教师以“教育理论免考、新课程理论免考、平时业务水平免试”等特殊待遇。
本文所指骨干教师,除一些地区以“骨干教师”之名授予者外,也包括获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名师”等类似骨干称号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都优于没有骨干称号的普通教师。县、市、省各级骨干教师所具有的能力与水平,承载的责任,享受的待遇都不尽相同。按道理,级别越高其能力水平越高,享受的待遇也越高,承载的责任也越大。但如今有些骨干教师尤其是市级以下骨干教师非但没有真正履行引领教师群体共同成长的责任,而且也多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与骨干教师标准和要求差距较大,甚至有些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还不如普通教师,但却依然享受着丰厚的绩效奖金和各项免考优待。
我认为,对于骨干教师,不仅不能免考,而且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严格考核。
首先,教育作为一个知识多元的领域,优秀教师虽可以成为某学科中的骨干分子,但这个骨干教师称号最多也只能代表其在某个时段的能力水平达到了骨干教师相对标准,并不是说他的能力水平达到了绝对的“骨干标准”,更不是说他的能力水平可永远达到“骨干标准”。
其次,骨干教师并不像企业中的模范技术工,只要产品类型不变或变化不大,就能生产出符合规定技术标准的产品。骨干教师不同,他要随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更新,不断学习知识,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教学需要。他的知识水平永远不可能达到免考水平。因此,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对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与能力等做出免考规定,缺乏理性思考,不利于学校及骨干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再则,骨干教师不是通才,而且社会上根本就不存在通才,就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在他工作的领域内照样还会有不懂的知识,照样会有普通人在专家所属领域的某些方面超过专家。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也充分说明知识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才能不断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同时,社会发展论、社会发展进程也充分证明,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锻炼自己的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才能不被日益发展的社会淘汰。按照骨干教师可免考的理论推理,那么,已经获得艺术家称号的明星们只要想上“春晚”就可以上“春晚”了,何必有劳节目组和领导们三番五次的审查!
另外,不少地区在骨干教师评定的过程中多存有评判标准因人为操作而不一致的因素,且测试的知识面也非常的狭窄,多主要凭借一节所谓的“公开课”或经剪辑的“公开课”录像,再辅以难以考证是否由自己独立完成的文字材料成果而获得通过。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某位教师获得了骨干教师称号,并不一定代表其在某学科中各方面能力就强于没有骨干称号的普通教师。有些骨干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与水平也“相当的”不足,至今连一篇像样的教学案、教育论文等都写不好,平时学习态度也欠端正。
如今,有些地方对骨干教师做出长期免考的这种规定,既激起一些普通教师的强烈不满,也已引发骨干教师的“弃学风”,导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下降,同时也有部分能力水平超过骨干教师的教师,其工作积极性受影响。为此,近期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骨干教师实行了“年检”,但从年检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多是走过场,没有达标的“骨干”,依旧没有被取消称号,教师依然反响强烈。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教师取得了骨干教师称号之后,教育主管部门在相关的考核中不应对其做出免考规定,而应对其实行要求更为严格、内容更为广泛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骨干教师不断学习与探索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对骨干教师考核,应包括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示范辐射等方面,每个方面应制定科学详细的考核细则及严格的考核操作程序。有些考核应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如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考核内容可在上课前半小时告知被考核者,切忌提前几天或更长时间告知。考核组人员应精选外县或外市人员,尽量避免地域因素。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才比较真实、科学、合理。教育研究能力与水平的考核,要注重现场考核。比如,直接给出一个教学问题或给出一节有问题的课,让被考核者说出并写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和理论依据。师德考核,既要注重教育的责任意识考核,也要注重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考核,对不能专注教育教学工作、从事有偿家教等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并取消其骨干教师称号。
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或一个教育区域各项工作的引领者,应该处处时时走在前,普通教师能做到的,骨干教师应该先做到;普通教师做不到的,骨干教师应该做到,且应该做得更好。对骨干教师的管理既要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也要注重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普通教师广泛认可。也只有得到了普通教师广泛认可,学校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健康、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本文所指骨干教师,除一些地区以“骨干教师”之名授予者外,也包括获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名师”等类似骨干称号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都优于没有骨干称号的普通教师。县、市、省各级骨干教师所具有的能力与水平,承载的责任,享受的待遇都不尽相同。按道理,级别越高其能力水平越高,享受的待遇也越高,承载的责任也越大。但如今有些骨干教师尤其是市级以下骨干教师非但没有真正履行引领教师群体共同成长的责任,而且也多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与骨干教师标准和要求差距较大,甚至有些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还不如普通教师,但却依然享受着丰厚的绩效奖金和各项免考优待。
我认为,对于骨干教师,不仅不能免考,而且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严格考核。
首先,教育作为一个知识多元的领域,优秀教师虽可以成为某学科中的骨干分子,但这个骨干教师称号最多也只能代表其在某个时段的能力水平达到了骨干教师相对标准,并不是说他的能力水平达到了绝对的“骨干标准”,更不是说他的能力水平可永远达到“骨干标准”。
其次,骨干教师并不像企业中的模范技术工,只要产品类型不变或变化不大,就能生产出符合规定技术标准的产品。骨干教师不同,他要随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更新,不断学习知识,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教学需要。他的知识水平永远不可能达到免考水平。因此,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对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与能力等做出免考规定,缺乏理性思考,不利于学校及骨干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再则,骨干教师不是通才,而且社会上根本就不存在通才,就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在他工作的领域内照样还会有不懂的知识,照样会有普通人在专家所属领域的某些方面超过专家。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也充分说明知识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才能不断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同时,社会发展论、社会发展进程也充分证明,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锻炼自己的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才能不被日益发展的社会淘汰。按照骨干教师可免考的理论推理,那么,已经获得艺术家称号的明星们只要想上“春晚”就可以上“春晚”了,何必有劳节目组和领导们三番五次的审查!
另外,不少地区在骨干教师评定的过程中多存有评判标准因人为操作而不一致的因素,且测试的知识面也非常的狭窄,多主要凭借一节所谓的“公开课”或经剪辑的“公开课”录像,再辅以难以考证是否由自己独立完成的文字材料成果而获得通过。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某位教师获得了骨干教师称号,并不一定代表其在某学科中各方面能力就强于没有骨干称号的普通教师。有些骨干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与水平也“相当的”不足,至今连一篇像样的教学案、教育论文等都写不好,平时学习态度也欠端正。
如今,有些地方对骨干教师做出长期免考的这种规定,既激起一些普通教师的强烈不满,也已引发骨干教师的“弃学风”,导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下降,同时也有部分能力水平超过骨干教师的教师,其工作积极性受影响。为此,近期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骨干教师实行了“年检”,但从年检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多是走过场,没有达标的“骨干”,依旧没有被取消称号,教师依然反响强烈。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教师取得了骨干教师称号之后,教育主管部门在相关的考核中不应对其做出免考规定,而应对其实行要求更为严格、内容更为广泛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骨干教师不断学习与探索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对骨干教师考核,应包括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示范辐射等方面,每个方面应制定科学详细的考核细则及严格的考核操作程序。有些考核应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如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考核内容可在上课前半小时告知被考核者,切忌提前几天或更长时间告知。考核组人员应精选外县或外市人员,尽量避免地域因素。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才比较真实、科学、合理。教育研究能力与水平的考核,要注重现场考核。比如,直接给出一个教学问题或给出一节有问题的课,让被考核者说出并写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和理论依据。师德考核,既要注重教育的责任意识考核,也要注重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考核,对不能专注教育教学工作、从事有偿家教等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并取消其骨干教师称号。
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或一个教育区域各项工作的引领者,应该处处时时走在前,普通教师能做到的,骨干教师应该先做到;普通教师做不到的,骨干教师应该做到,且应该做得更好。对骨干教师的管理既要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也要注重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普通教师广泛认可。也只有得到了普通教师广泛认可,学校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健康、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