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钢板在橈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主要骨折部位位置选择由掌侧切口或背侧切口;选择合适的钢板行固定,配合使用克氏针等辅助治疗。术后全部患者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结果:2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根据Lidstrom评分系统,优17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为89.7%。根据McBride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优良率93.1%。本组研究未发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现象。
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置入路径与患者骨折类型及骨折块移位方向有关,一般采用掌侧入路;采用锁定钢板可达到术中锁定的状态,不易发生复位骨折块移位,具有较好的把持力,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在应用时应注意防止骨折端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锁定钢板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38-01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症状,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症状之一。传统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夹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明显。近几年,由于交通、建筑行业发展,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单纯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夹板固定方法进行稳定治疗,易造成腕关节功能部分丧失、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随着近几年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推进,外固定架或钢板内固定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我院通过分析不同类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2.1±5.6)岁;致伤原因由高处坠落伤8例,滑倒摔伤6例,交通伤11例,其他4例。根据AO分型,B型17例,C型12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主要骨折部位位置选择由掌侧切口或背侧切口;掌侧入路采用桡骨远端Henry切口,露桡动脉及静脉,将动静脉及肱桡肌牵拉至桡侧,将拇长屈肌牵向尺侧,露旋前方肌后,并作切开,将旋前方肌从桡骨附着处剥离并露出关节面,清软组织及血肿;骨折复位;选择合适的钢板行固定,配合使用克氏针等辅助治疗。
术后全部患者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1.3疗效判定标准。通过影像学评价,参考Lidstrom评分系统;腕关节功能评分根据McBride评分标准。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2结果
2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根据Lidstrom评分系统,优17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为89.7%。根据McBride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优良率93.1%。本组研究未发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现象,详见下表1。
3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症状之一,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采用置入钢板内固定的方法以其较好的骨折块稳定性,可复位纠正桡骨长度、关节面、掌倾度,有利于患者行早期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等特点,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传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外支架固定的方法,置入钢板内固定可达到恢复桡骨远端解剖形态,达到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置入路径与患者骨折类型及骨折块移位方向有关。掌侧入路具有钢板对肌腱等部位损伤小,符合张力带效应,掌侧骨床平整易于安放等特点;背侧入路则具有入路简单,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易于显著桡骨关节面等特点,但因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术后疼痛,背侧置入钢板与骨面不服贴等问题,在临床使用上仍以掌侧较为常用。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较大,掌倾角向背倾斜超过20°,桡骨短缩,复位后不稳定可发生再次移位等特点,在行复位时采用合适的钢板固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置入钢板内固定可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及类型选择不同的钢板,常见的有T形钢板、T形锁定钢板、多轴锁定钢板及π钢板等,置入路径有桡掌侧、桡背侧等。本组患者中,主要行多轴锁定钢板及T形锁定钢板两种形式。锁定钢板是目前用于临床较为多见的选择钢板,传统T形解剖板行钢板螺钉固定后,不能达到自锁,主要由钢板与骨面间的摩擦力来增加稳定性,易发生松动而不能够达到内固定的作用,且由于钢板与骨皮质的贴附,增加了钢板下骨坏死的可能性,常于术中使用克氏针、有限钢板等,术后使用石膏行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相对于传统T形解剖板,锁定钢板可达到术中锁定的状态,使螺丝钉与钢板结合成为牢固的整体,不易发生复位骨折块移位,具有较好的把持力,允许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特点,同时也避免了因关节不稳定而出现的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减少了钢板对骨折部位的压迫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目前正在被临床广泛接受。
本组经治疗后,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且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情况。但是,研究认为,由于钢板置入会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引发再次骨,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因其骨质较为疏松,干骺端骨质发生骨缺损情况,在应用置入钢板,行早期锻炼时,应格外注意此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彭伟,李治国.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学院院刊.2009,10(33):454-457
[2]李永忠,吴煌,闵华,曹华平.选择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032-8035
[3]周野,王德,李红林.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759-760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主要骨折部位位置选择由掌侧切口或背侧切口;选择合适的钢板行固定,配合使用克氏针等辅助治疗。术后全部患者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结果:2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根据Lidstrom评分系统,优17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为89.7%。根据McBride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优良率93.1%。本组研究未发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现象。
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置入路径与患者骨折类型及骨折块移位方向有关,一般采用掌侧入路;采用锁定钢板可达到术中锁定的状态,不易发生复位骨折块移位,具有较好的把持力,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在应用时应注意防止骨折端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锁定钢板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38-01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症状,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症状之一。传统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夹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明显。近几年,由于交通、建筑行业发展,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单纯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夹板固定方法进行稳定治疗,易造成腕关节功能部分丧失、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随着近几年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推进,外固定架或钢板内固定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我院通过分析不同类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2.1±5.6)岁;致伤原因由高处坠落伤8例,滑倒摔伤6例,交通伤11例,其他4例。根据AO分型,B型17例,C型12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主要骨折部位位置选择由掌侧切口或背侧切口;掌侧入路采用桡骨远端Henry切口,露桡动脉及静脉,将动静脉及肱桡肌牵拉至桡侧,将拇长屈肌牵向尺侧,露旋前方肌后,并作切开,将旋前方肌从桡骨附着处剥离并露出关节面,清软组织及血肿;骨折复位;选择合适的钢板行固定,配合使用克氏针等辅助治疗。
术后全部患者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1.3疗效判定标准。通过影像学评价,参考Lidstrom评分系统;腕关节功能评分根据McBride评分标准。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2结果
2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根据Lidstrom评分系统,优17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为89.7%。根据McBride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优良率93.1%。本组研究未发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现象,详见下表1。
3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症状之一,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采用置入钢板内固定的方法以其较好的骨折块稳定性,可复位纠正桡骨长度、关节面、掌倾度,有利于患者行早期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等特点,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传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外支架固定的方法,置入钢板内固定可达到恢复桡骨远端解剖形态,达到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置入路径与患者骨折类型及骨折块移位方向有关。掌侧入路具有钢板对肌腱等部位损伤小,符合张力带效应,掌侧骨床平整易于安放等特点;背侧入路则具有入路简单,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易于显著桡骨关节面等特点,但因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术后疼痛,背侧置入钢板与骨面不服贴等问题,在临床使用上仍以掌侧较为常用。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较大,掌倾角向背倾斜超过20°,桡骨短缩,复位后不稳定可发生再次移位等特点,在行复位时采用合适的钢板固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置入钢板内固定可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及类型选择不同的钢板,常见的有T形钢板、T形锁定钢板、多轴锁定钢板及π钢板等,置入路径有桡掌侧、桡背侧等。本组患者中,主要行多轴锁定钢板及T形锁定钢板两种形式。锁定钢板是目前用于临床较为多见的选择钢板,传统T形解剖板行钢板螺钉固定后,不能达到自锁,主要由钢板与骨面间的摩擦力来增加稳定性,易发生松动而不能够达到内固定的作用,且由于钢板与骨皮质的贴附,增加了钢板下骨坏死的可能性,常于术中使用克氏针、有限钢板等,术后使用石膏行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相对于传统T形解剖板,锁定钢板可达到术中锁定的状态,使螺丝钉与钢板结合成为牢固的整体,不易发生复位骨折块移位,具有较好的把持力,允许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特点,同时也避免了因关节不稳定而出现的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减少了钢板对骨折部位的压迫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目前正在被临床广泛接受。
本组经治疗后,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且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情况。但是,研究认为,由于钢板置入会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引发再次骨,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因其骨质较为疏松,干骺端骨质发生骨缺损情况,在应用置入钢板,行早期锻炼时,应格外注意此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彭伟,李治国.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学院院刊.2009,10(33):454-457
[2]李永忠,吴煌,闵华,曹华平.选择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032-8035
[3]周野,王德,李红林.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759-760